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宴斌 《各界》2014,(4):3-3
太子痤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虽然小伙子长得非常英俊,但脾气却不好,翻脸比翻书还快。经常对自已的两位老师左师向戍(朝中大臣,教授太子痤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和右师伊戾(富中的火宦官,负责照顾太子痤的日常生活,并教他宫中的规矩)肆意指责,有时甚至还想动手,  相似文献   

2.
卢海娟 《各界》2013,(7):84-84
费无忌曾是“皇太子专修学院”的老师,当时他只相当于副院长,因不甘心地位比别人低,就高计杀了院长伍奢,逼走了太子。后来太子在流亡中被杀,费无忌原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他还来不及喘口气,回过头来发现身边的左尹邵宛比自己更得楚平王和令尹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余显斌 《各界》2013,(6):57-60
前燕时,他是吴王世子。后燕建立,他是献庄太子。可惜,老爸回归,他看不到:兄弟们征战沙场,他看不见:后燕恢复,他也永远看不见了。  相似文献   

4.
何木风 《各界》2010,(12):54-57
一 没有人逼迫他,包括他的父亲刘秀;也没有人暗示他,包括他的弟弟刘庄;完全是他出于本意而主动让出了太子之位。这个人就是后来的东海恭王,东汉光武帝的太子刘强。《后汉书》评价其为“谦谦三让,实惟恭王”。他完全有能力做好东汉的第二代皇帝,也有这个资格。他死后的丧礼仪式近于帝王,但丧礼的节俭又和平民百姓相同。各种原因,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5.
岑燮钧 《各界》2011,(7):49-51
宋孝宗赵奋是感到累了。5岁时,赵奋就被抱养入宫,离开了亲身父母,到36岁做皇帝,在深宫中度过了漫漫的30多年时光。之前,他多次被改名,一直没有明确“太子”的身份。作为宋高宗赵构的养子,他活得不尴不尬。一次皇上送给他和另一养子各十名美女。他猜不透是什么意思,但男人的感觉还是有的。幸亏有老师史浩指点,  相似文献   

6.
王元 《各界》2013,(1):36-38
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伍子胥的逃亡堪称最悲壮的一幕。其实伍子胥一共逃了两次,头一次是楚平王杀了他老爸伍奢和兄长伍尚,伍子胥带着楚平王的太子建先跑到宋国,再跑到郑国。郑国执政子产收留了他们。不久后,二人又到晋国去参观,晋顷公对太子建说,我从外攻打郑国,你们从内策应,灭了郑国,我就把郑国封给你。  相似文献   

7.
荣仕星教授是我20年前读大学的老师,当时荣仕星老师给我的印象是:知识渊博、思想敏锐、逻辑严密、归纳性强、记忆力强、诙谐幽默。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最敬重的老师之一。加上后来的工作关系,在各方面常常得到荣仕星老师的指教,因此。20年来荣老师所写的书、文章,只要我知道,都认真的去  相似文献   

8.
孙杰 《各界》2014,(12):51-52
晋献公与他曾经的庶母齐国女人结合后,除了生下儿子申生,还育有一女,一般认为这个女儿比中生小,是他妹妹。在得到骊姬之前,晋献公十分宠爱他爸的这个遗孀,所以这双儿女地位也很高。儿予申生被立为太子,准备接班:女儿嫁给了秦穆公,成为秦国的第一夫人,后世称其秦穆夫人。  相似文献   

9.
云中君 《各界》2013,(6):48-52
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三月的一天,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城外杀声震天,大将军王敦的叛军已经杀到石头城,晋朝政府军全军出动,展开决战,朝廷重臣刘隗、刁协、戴渊、王导、周颁等人都参加了战斗,结果晋朝政府军大败,势如山倒。败讯传到城内。太子司马绍慨然而起,顶盔掼甲,持矛登车,率领东宫卫士,准备决一死战。但战车还未驶出,突然被一个人拉住马缰,此人正是太子中庶子温峤。  相似文献   

10.
正德皇帝的脾气是不错的,被人冒犯了,从不大生气。在明朝,这样好性子的皇帝可没几位。他的性格,只是童心太盛,做太子时,贪玩的名声已经远播;等十五岁上做了皇帝,更觉手脚伸展。  相似文献   

11.
冤死的晁错     
张裕强 《各界》2010,(4):36-39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政治家、政论家。颍川(今河南南禹县)人。早年学申商刑名之学,后以通晓文献大典故任太常掌故。文帝时,被派往故秦博士伏生处接受《尚书》的传授。诏以为太子舍人,历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得太子(即后来的景帝)宠信,号为“智囊”。景帝即位,任内史,  相似文献   

12.
唐双宁 《党政论坛》2011,(10):54-55
五是大智若愚。有个“吕端大事不糊涂”的故事,是说宋太宗病危,宦官、太后等串通一气,企图废太子而另立新君。当李皇后命宦官王继恩传话召宰相吕端入朝时,吕端料知有变,便强行将王继恩锁在自己家中,命人看管,之后急入宫拥立太子即位,就是宋真宗。  相似文献   

13.
章立早 《团结》2005,(3):47-48
(一)“阿斗”似乎成了“愚钝”、“笨蛋”的代名词。其实,三国时代那位扶不起的刘后主阿斗并非天资愚钝,在他幼童时期,诸葛亮曾对他进行过智力测验,并夸奖他智力非一般。可他后来的表现为什么显得如此“愚钝”、“笨蛋”呢?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和使用:刘备在世的时候,名为太子的阿斗,当然无权过问政务,自然得不到锻炼的机会。17岁那年,当刘备一命呜呼后,他匆匆登上皇位,名义上虽然成了一国之主,但一切政令和军令,事无巨细地都由诸葛亮和一班老臣包办。他不过是一位享享清福的安乐王,什么事情也不用操心。可是,当诸葛亮和那班全力…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青少年求学时代便有不少佳对。十岁前,他在韶山冲南岸私塾读书,启蒙教师邹春培。一次老师令其对对子,称如若对不出就要用条竹抽手心。老师出的上联是“濯足”。毛泽东思索片刻即对答:“修身”。命老师暗暗称奇。见没难倒他,老师出了一个更古怪的上对:“牛皮菜”,并对毛泽东说:“你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回答我。”毛泽东略思片刻,对老师说:“先生,我现在回答你可不可以?”一俟应允,他脱口而出:“马齿觅。”老师禁不住连连点头:“牛马相对,好!好!”从此对他另眼相看。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治国有方的明君之一,他的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了不解之谜.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世民登基,时年28岁,史称唐太宗.  相似文献   

16.
汉高祖刘邦宠爱妃子戚夫人,打算废除吕后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而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群臣竭力劝阻,刘邦都不听。吕后只好派人找晋侯张良出主意。张良说:“此事难以凭嘴相争。现在有四位很为皇上看重而皇上又得不到的人。他们德高望重,淡泊名利,因为不满皇上的怠慢,而长期隐居商山。如果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拿着太子的信,恳请他们出山,来了以后奉为上宾,并请他们随太子入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再读谷溪     
祁玉江 《各界》2014,(7):94-96
勇气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是曹谷溪老师的又一特点。通过这些年来与谷溪老师的接触,我深切地感受到,他想要做的事情,必将身体力行,认真去做。不,是用心去做,谁都管不了、拦不住。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主根原在破岩中,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0)
本文认为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并非以更换太子为目的,应是为了巩固和保护太子才对卫氏外戚集团进行了打压和消灭。文章分别从"尧母门"的命名与太子的更立、武帝对刘据的培养和扶植、武帝对于外戚的态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唐剑锋 《党政论坛》2012,(13):62-62
著名作家王树增曾碰到过一件窝心事,一次有孩子向他提问:“王老师,听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你作何评论?”王树增问孩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说:“网上都是这么说的。”王树增老师强压住愤怒说:“黄继光的事迹是真的。说黄继光事迹是真的,  相似文献   

20.
聂传炎 《各界》2013,(8):40-40
公元前91年,任安因为戾太子的兵变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即将处斩。他在狱中向好友司马迁求助,希望后者向汉武帝刘彻求情。司马迁收到书信后沉默了好久,直到该年的冬天,也就是任安即将被处斩的前夕,这才给任安回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