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融入"沿海经济圄"成为了中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信丰县发挥地处"赣州一小时经济圈"的独特优势,按照"打造京九沿线赣州南部工业经济板块、打造世界最优脐橙主产县、打造诚信信丰"发展思路,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闽三角经济圈",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活力,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信丰按照"赣州一小时经济圈"要求,已在产业、交通、物流、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突破,缩短了信丰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和"经济距离",全县已承接沿海地区电子、针织制衣、建材、食品加工企业132家,其中来自珠三角的占54%、长三角的占22%、闽三角的占20%."三个经济圈"对信丰发展的辐射和拉力初步显现,1-11月,全县GDP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9%、用电量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创近5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面对“两高”建设带来的机遇,榕江县依托特色农产品的优势。瞄准珠三角市场,着手建设生态农业。找到了一条发展县域经济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蜀南竹海,举世闻名."竹海之都、秀水长宁"则是长宁这座生态旅游城市的形象设计.这一设计切中了长宁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生态优势和旅游优势.倾力打造支撑蜀南竹海的"人居之部"、"休闲之部"、"文化之都、"美食之都"是我县实施"环境立县、科教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长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龙南县紧紧策应省、市提出的"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工作思路,抢抓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以产业聚商为主线创新招商思路,以专业招商为重点创新招商方式,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创建招商平台,以环境建设为依托创优招商品牌,加快对接"珠三角"经济圈,努力把龙南建设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对接点.截止2004年6月底,全县新引进内资项目56个,实际进资6.16亿元,同比增长56.9%;引进外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4951万美元,同比增长167.5%,实际进资2353万美元,同比增长26.8%,出口创汇1240万美元,同比增长93%.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下半年起,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不少企业遇到了"招工难"问题,对此人们评说不一,有的甚至用"民工荒"一词来解释这种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事实上,根据我们最近在珠三角东莞等地的调研情况,目前珠三角企业"招工难"主要表现为"能够立即上岗的熟练工招不到或招不够",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紧缺的只是技能型民工,而不是体能型民工.这也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珠三角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背景下,以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之一的贵州,必须抓住当前珠三角劳动力需求伴随产业同步升级的机遇,加快推进劳务输出增长方式转型,进一步促进本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迈向"双一流"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遵循。只要切实把我们党独特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等优势转化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双一流"建设就能呈现它的鲜亮底色。高校党组织应通过把握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治理水平、推进党建创新、联系服务师生、营造良好氛围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双一流"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从赣州"十大体系"建设看全民创业制度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之兴  胡宗洪 《求实》2005,(10):73-74
"十大体系"建设是赣州为在江西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与"长珠闽"体制机制对接,在政策法规、金融服务、信息网络、人力资源、物流服务、贸易服务、产权交易、口岸服务、技术标准和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其目的是通过强制性的制度性变迁,把其他地方特别是珠三角的成功做法借鉴过来,以打破一些长期以来阻碍发展、制约全民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与全民创业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开江素有"川东小平原"之美誉,是我国油橄榄种植的三大适生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品种和技术优势.为把这种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县委、县政府采取业主开发、政府支持的办法,积极发展这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富民项目.目前,开江已被省政府确定为油橄榄种植基地县,受到中国农科院、国际粮农组织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坚持把招两引资作为对接珠三角的第一抓手,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 1、在招商策略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五花八门"向"产业招商"转变.立足全南的产业优势,认真分析国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趋势,积极引进龙头产业和配套产业,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二是由"全民招商"向"全民化+专业化"转变.三是由"单纯招商"向"招商与招工并举"转变.  相似文献   

10.
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以来,我省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主题实践活动,收到了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11.
范雨 《山西青年》2022,(1):56-58
针对传统文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等问题,以"新文科"人才培养为背景,应用型独立高校为例,分析"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文科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优势.针对应用型独立院校资源不足、师资力量有限等条件限制,分析"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实现资源整合、科学化教学和多元化能力培养等优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邛崃市在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形象直观、教育面广的优势,积极配合"学教"开展形式多样的电教主题活动,为"学教"唱戏搭台,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按照梯度理念承接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只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后即将丧失竞争力的产业类型.其必将使欠发达地区陷入"承接--落后--再承接"的窠臼,不仅难以真正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江西也难以实现中部崛起.东亚模式、珠三角模式和苏州模式等典型产业承接模式告诉我们.承接区域以政策制度化、创新网络化、人才本土化和资源优势化,充分利用区域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竭力延纳和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以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例,江西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承接热地应在承接理念由梯度承接向顺势承接更迭的基础上进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顾航 《当代贵州》2022,(13):36-37
多彩贵州城用好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3张名片,全力打造"多彩贵州风景眼""爽爽贵阳会客厅"与"流光溢彩夜贵州",将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营造多彩繁荣的文化生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广东省颁布了珠三角5个"一体化"规划。根据规划,广东将投资1.9767万亿元,规划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四类重大工程共150项,近期规划目标将在2012年实现,到远期规划2020年,珠三角地区9市将初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广东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  相似文献   

16.
喻丹 《当代贵州》2009,(22):57-57
为将三都建设成珠三角后花园、农产品和原材料供应地,三都提出“科教兴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民族文化塑县”五大战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相似文献   

17.
贵州亟须加快与“珠三角“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霞 《当代贵州》2005,(1):31-32
积极融入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交流是加 快贵州发展的长期重要战略任务,是贵州的必然选 择。贵州处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半紧密层内,如 能借助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板块的发展平台,充分发 挥"9+2"合作机制作用,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产 业,那么,加快贵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吸引更多资 金、技术和人才,定可预料。目前,贵州要有效地 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之中,亟须在多方面加快与 "珠三角"的对接。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温江区委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流动党员"分布散、流动大、集中难"的问题,在温江公众信息网站建立"网上党校",开辟"党员网络教室",设置党员教育"工作动态"、"领导讲话"、"学习辅导"、"文献资料"、"先进典型"、"媒体摘报"、"网上电子公告"、"网上论坛"等栏目,充分发挥网络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使流动党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通过"网上党校"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和典型事迹,了解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动态,在网上发表意见建议、参与互动讨论等.  相似文献   

19.
泸州,是四川的老工业城市,上世纪80年代,曾经形成了以"天长地久"(天然气化工、长江机械、地下资源开采、名酒)为主要特色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述产业部分优势逐渐衰退,一段时间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针对实际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深化改革,破除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努力将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更新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三观"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三观"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阐述了"三观"建设是共产党人不能回避也不可回避的问题;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三观"建设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