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泱泱华夏,美德之光映照五千载。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并形成人们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离不开对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建一公司廖礼永: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为企业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加入WTO,企业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需要加紧修炼内功,不仅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也要提高。企业必须建  相似文献   

3.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历经数千年传承不衰,融化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中,成为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信仰和支撑。在新时期,大力弘扬这一传统美德,对于提升公民个体和社会的道德水准、培育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气、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促进民族认同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推出“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特别策划,以期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全新的课题,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是一种探索和创新.通过对影响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的现状分析,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改造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操作性论证,以求对转化罪犯思想有所裨益,切实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诚信教育工程的建制原理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和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对于一个城市的信用体系设计,“诚信教育工程”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诚信教育工程”,做到制度约束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两个方面的作用,使城市信用体系所建立起来的信用制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原理和信用经济理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都是在失信惩罚机制和先进的伦理道德这个天平上取得平衡的。  相似文献   

6.
和谐教育视角下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教育思想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人的充分发展与和谐发展.目前,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表现为传统道德体系与现代价值理念的不和谐、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实践水平的不和谐、多元文化潮流和道德选择判断的不和谐、传统道德构建模式与现代道德构建体系的不和谐.因此,要用和谐教育观指导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从客观层面上营造思想道德构建的环境,从微观层面上完善青年和谐的思想道德心理结构,全面提高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着眼于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要求把许多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关系以明确、正式的形式确定下来,增加对人们行为进行指导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和有保证性,从而把法律调整提到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对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 提供了基本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应道德体系的支撑,需要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重构。曾国藩家训中道德思想以孝为基本核心,包含居家美德、个人道德修养、交接之道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这有助于形成一个公平正义、诚信互爱、简朴清廉、忠义有孝的社会环境。对现代化进程中公共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孝"与"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强调对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的双重价值追求,二者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耦合逻辑关系。在孝廉文化体系中,尽孝即为廉,做到廉方能更好行孝。在当代中国,弘扬孝廉文化须刚柔并济,既要把孝廉作为考核官员晋升的重要指标,又要把孝廉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廉政建设范畴。  相似文献   

13.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仁贯通天人之间的关键词是一个“生”字。就仁与知的关系言,孔子有时是仁知合说,有时是仁知分说;就仁与礼的关系言,仁是质朴的内在情感,礼是人文的外部表现;就仁与孝、忠恕的关系言,孝、忠恕都是以仁心待人,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就仁与生态的关系言,孔子仁学主张从孝开始,一层一层推出去,推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族道德规范之本的儒家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儒家道德标准仁的影响之下,古代医家实践着医乃仁术的仁爱之心,形成了仁者爱人的传统医学道德。从儒家忠孝仁义等生活和道德准则出发,探讨医乃仁术、知医为孝、推己及人、重义轻利、以德待患等传统医德内涵,阐释传统医学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刘汶蓉 《青年研究》2012,(2):22-32,94
本文从外在社区压力和内在价值观驱动的两种形式制约行动的假设出发,考察了成年子女对孝观念四个层次的认同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孝文化的社区压力假设基本得到证实,而内在价值驱动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的情感支持上。当前城乡代际失衡的现象并不能简单归因为"孝道衰落",而更多的是社会结构性压力在家庭中的呈现和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社会压力向父母的转嫁。  相似文献   

16.
"国学"是国家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全民的"精神血脉"和"悟道之母"。传承先进国学思想与发展当代国学理念同样重要。而实践国学思想,有赖于全民的文化自觉。要使"国学之树"常青,需要把构建"当代国学思想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使之真正生化为"民魂国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hows that how a politician votes is unrelated to whether he faces re-election. This contradicts the universal agreement by economists that political behavior is constrained by the threat of re-election. Contrary to the existing work on ideology, I show that ideology can prevent rather than caus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My discussion of ideology can explain why the last period does not affect how a politician votes but only how often he votes. Besides providing an explanation for how politicians can internalize the long-run returns to investments through ideology, my results show that political parties have no effect on how retiring congressmen vote. Finally, I shall try to argue that politicians are search and not experience goods.  相似文献   

18.
Ideology underpins recent transformations of British universities; it forms an unquestioned backdrop to policy‐making. The ideology at issue is a market‐based neo‐liberalism—accompanied by a doctrinaire private‐sector managerialism. Universities employing this ideology envision it as common sense. The ideology is thus not proselytised, but rather structures the vernacular of university speech. In reality it is a highly politicised ideology masquerading as a managerial reality. Its effect on universities has been profoundly destructive. The dignified public good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now become a huckstering marketised mechanism. What is so perplexing is the quiescence of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y is so hegemonic that it appears exempt from criticism.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re now quite unapologetic ideological functionaries and we need to relearn how to criticise those who manage us. Ultimately no ideology lasts, this present one will be supplanted, the question is what level of damage to civil and intellectual life will it inflict?  相似文献   

19.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秦儒家的节俭思想仍然是当前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可利用的宝贵思想资源,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先秦儒家的节俭思想具有重要的伦理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睿 《学理论》2012,(22):160-161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上好"基础"课,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基础"课成为军校学员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从如何培养学员学习兴趣入手,在提高学员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构建军校学员理想人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