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政府就在经济道路上做了一次重大选择,那就是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经济行为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政府通过其权力试图控制市场,大项目、大工程接连启动,最后反而限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经济行为与市场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对政府经济行为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论证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政府选择改革开放后面临的第二次选择——是否要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守夜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更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比较中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好“看不见”和“看得见”“两只手”,在市场更加有效、政府更加有为、党领导更加有力三个方面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森 《发展论坛》2003,(11):37-3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质就是政府把那些本来属于市场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权力”交还给市场,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深化市场化改革,关键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在制度转型、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从一些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来,而集中履行其核心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面对的是发育不完全的内部市场和已经被发达国家资本垄断的外部市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经济起飞”与经济赶超必不可少的条件;实现政府“良性干预”的关键是以发展为最基本的政策目标。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均为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的政府存在着对经济活动的明显干预。其中比较一致的理由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市场经济应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 ,还应发挥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本文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就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合理干预进行初步探讨。一、现阶段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现代市场经济表明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尽管有许多优点和长处 ,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那就是 ,一旦完全竞争假设不成立 ,市场机制就不能或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即发生“市场失灵”。市场…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市场经济必须有政府参与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政府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市场经济远不同于靠“看不见的手”起完全支配作用的阶段,市场在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其作用显得越来越有限,加上市场自身所固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陷,使政府参与经济生活、弥补市场之不足成了必然。政府作用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结果。 撇开社会制度的差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的职能主要表现在:政府作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日益突显。一方面,中国的市场是在政府作用下“造成”的,政府干预与市场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融合体;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深化发展又要求政府减少干预,政府与市场之间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其中,市场发展不成熟,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作用缺乏市场经济经验以及社会资源有限性是主要原因。从大局上来看,中国政府干预的路径方向应建立在两个认识与协调的基础上,即认识到政府干预的“二重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认识到中国的市场经济不能通过模仿自由市场化与全面私有化来实现;同时协调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克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弊端,将制度引入市场,确立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这并未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反而出现了“诺斯悖论”这样一个至今仍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命题。“诺斯悖论”聚焦于政府功能的双重性质,与马克思关于政府二重性理论有耦合之处,以马克思主义视阈定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角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3,(9):50-50
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政府和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0.
攻府成本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作为社会和市场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与高效率市场经济的实现密不可分。高成本政府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障碍者,高效率市场经济需要低成本政府的推动。市场经济高效的机理在于政府角色的规范化;政府低成本是实现市场经济高效率的前提;政府成本与权力密不可分;政府不仅领导市场经济,同时还作为市场经济的利益分享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制造各种成本。政府应当在管辖区域内为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有效服务或公共产品,“死亡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政府必须找到税率的最佳点,政府成本转嫁使政府本身不太可能去控制成本,有时反而会增大成本,从而扭曲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削弱了经济高效发展的激励因素,同时也还可能导致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支出发生短缺。低成本政府的特征是“企业家”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法律约束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补正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改变了我们与政府,我们与企业的关系。当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让位于市场,由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我们不得不逐渐适应下岗、再就业这些市场概念。那么,市场经济是不是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经济了?政府不管劳动者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使政府不再成为对经济活动实行调节的唯一力量,作为“第二种力量”主体的市场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功能得到肯定,其调节范围正日益扩大,作用不断加强。在政府与市场这两种调节力量开始相互配合、日趋成熟地发挥着调节功能时,我们必须重视“第三种力量”——道德力量对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特有价值。一方面,无论是政府力量,还是市场力量,都难以孤立地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往往需要同道德力量结合起来,使调节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些政府力量、市场力量…  相似文献   

13.
截止到2006年7月,已有57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然而,美国、欧盟、日本等贸易大国和组织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目标无法真正实现。美欧在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上要高价的背后是害怕对华贸易中的逆差,而反倾销是它们目前降低逆差的手段之一。但冷静和客观地分析,政府职能改革的滞后性一直是影响我国早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必须加快和深化我国政府职能改革:一是政府应从经济和市场的主导者转变为市场与社会的管理者;二是政府应从市场竞争中的实体经营者转变为市场和公共产品的服务者;三是政府应从行政垄断和市场控制者转变为经济微观规制与市场的监护者。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雒,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坚定推进以市场为取向改革的深刻认识,体现出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乔新生 《学习月刊》2012,(11):21-22
古往今来.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著作汗牛充栋.然而.不论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守夜人”角色.还是凯恩斯主义的干预角色.都无法完全概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些年来.“政府搭台、经济唱戏”成为一个时髦话题.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热衷于招商引资.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造福一方百姓.这是典型的政府角色错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搭台唱戏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不是中介服务的关系。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很难用简单的逻辑来概括.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提法,深刻阐述了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密切关系,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指导性和督促性作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后来理论界对此提法产生了疑惑,并提出以下几种主要看法:一、‘淹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是法治经济”;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不是法治经济”。第一种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法律来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政府任何非规范行为都会导致市场的扭曲和市场秩序的混乱。一些重要的宏观调控,必须…  相似文献   

17.
李路 《当代贵州》2005,(14):25-26
普遍认可的两种发展模式我国目前各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苏州模式”又称“引进发展型”模式,主要指政府除按照一般成熟市场经济政府的要求进行运作外,还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招商引资,尤其是通过引进企业家资源、发挥外地企业家的创新作用来撞击和培育本地企业家,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鉴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财政与金融概论》的意义 财政与金融被看作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政府运行的“血液系统”。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进行的。其中的经济手段就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的。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借以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我国已经加入WTO,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加入WTO ,而国有企业至今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与运行中的种种矛盾 ,这无疑会对市场经济和WTO的规则构成严重挑战。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的现实矛盾不仅会影响本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 ,影响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而且会导致国际矛盾和损害我国的世界形象。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必须清楚认识到 :国有企业中现存的“半政府半公司”体制 ,冲击市场规则 ;权责利的非对称性 ,造成国有资产危机 ;历史包袱沉重 ,拖累体制转型等现实矛盾。其矛盾的直接后果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解决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矛盾的途径 ,必须进行观念变革和体制革命。要牢固确立“五个不等式”观念 ,重塑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企业的功能与规模 ,由于权力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天敌 ,国此 ,政府角色必须彻底归位 ,把政府和企业同时解放出来 ,“解放政府”也是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肖辉 《党史博采》2009,(11):25-26
伴随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必然耍回归到构建“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上来,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将从过去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伴随着这一进程,对于地方立法来说,研究并分析其特点对于把握地方立法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总起来说,地方性是其自身固有的不言而喻的特征,除此之外,从不同的角度和要求进行分析,还有其他一些特点,主要包括经济性、规律性、效益性、协调性、探索性、前瞻性和市场主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