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①泛指人民大众的社会文化;②专指工业社会广泛流传的为大众所接受和消费的文化。“大众文化”的概念是与上层阶级的文化相对而言的,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借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作为工业社会特征的大众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在工业  相似文献   

2.
王雨 《求知》2013,(10):13-16
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生活方面来,而精神生活丰富与否则取决于文化。目前.全世界众多国家都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元素。在我国。长期以来,传统文化被视为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的“精英文化”.它的特点和内涵与“大众文化”不同。  相似文献   

3.
引导大众文化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   大众文化是个外来的概念,原本也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但是,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大众文化已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普遍 现象。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领域最令人震惊和引人瞩目的景观,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和 空前繁荣。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出现是一种文化进步。只有在市场经济土壤中,它才可以全面地生长 、发育和扩散开来。大众文化是以规模化生产为标志,以现代化传媒为手段,以大众为消费 对象的现代文化形态。它包括影视、广告、流行音乐、报纸…  相似文献   

4.
审美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存在的价值样态。在人类与数字科技深度交往的数字时代,大众文化呈现出生产主体走向多元化、部分产品内容低俗化、传播方式图像集群化与文化品味日趋同质化的时代症候,日渐陷入去价值化、淡化他者意识、弱化审美理性、形塑审美茧房的隐忧之中。其原因在于社会加速流动的现代性境遇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审美根基,审美资本主义催生"符号审美"的消费意识形态,数字媒介技术制造大众文化的"审美幻象"。对此,只有加强主流舆论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弘扬崇高的社会风尚、培育数字公民的审美素养与科技伦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大众文化崇高的审美价值取向,赋能现代中国数字文明新样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5.
张筱 《学理论》2012,(10):14-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集中反映和贯穿着后现代精神的西方大众文化的传播,它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文化载体。当前应当把握机会,加强主流文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利用大众文化,改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关注实际民生问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6.
一般对大众文化的批评强调大众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它以工业的标准化消灭了艺术家的个性.其实我们不应该全然否定大众文化,它是与城市化相伴随的一种文化现象.相对于城市化的大众文化,我们应倡导一种建设性的文化观,寻找一条介于乡村与城市、个体与大众、灵魂与肉身、理想与情欲之间的道路.这就是郊区文化--它既不是城市的,也不是乡村的,它代表了两者,也可能是新的田园文化.它既要逸避城市的拥挤,希望呼吸到旷野清新的空气,又试图回避旧时乡村的贫瘠.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以工业革命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大众文化为大众提供精神娱乐和享受,也为大众提供精神安慰,满足其需求.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某种功能的一致性,但大众文化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众文化的发展正强烈地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的主导性;与此同时,大众文化的某些特性又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时代社会风尚的形成是该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及大众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新式茶饮文化"是消费时代大众文化与现代文化氛围的缩影。宋代"茶饮文化"是宋王朝精英文化及"郁郁乎文哉"时代氛围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时尚文化作为当前我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现象.时尚文化更多地与消费,尤其是与已经超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象征意义上的消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包含着特定文化内涵的多元符号体系而存在,它既是社会发展、变动的一种表现,又反过来作用于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准确认识其产生和发展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粟世来  田泥 《学理论》2010,(24):135-136
传媒技术对艺术的介入和渗透丰富了艺术样式和艺术表现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纯艺术象牙塔的根基,打破了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中的等级限制和垄断,搅乱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野和格局,填平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鸿沟。它拓展了审美文化的界域和范围,使得审美具有了大众消费的平民性、民主性,面向广阔的日常生日敞开。传媒及其意识形态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审美生活转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精英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化作用、组织动员作用和引领作用。现代社会精英文化既经历了从传统知识分子到有机知识分子的变迁,也经历了技术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的分化。在互联网时代,精英文化面临大众文化的解构与挑战,但精英文化可以通过政治路径和文化路径发挥作用,积极介入公共领域,超越消费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叶飞 《理论导刊》2005,4(2):24-26
精英文化是文字时代文化的权威,但它却是少数人的文化,是远离了大众的“文化孤岛”。而具有日常生活性、大众传播性、娱乐消遣性等特征的大众文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大众时代,它内在的人文关怀也随着技术、教育和民主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凸现。时代要求我们能够正视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核。真正先进的、大众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必将走向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大众文化生产者普遍存在的世俗享受和急功近利性造成的大众文化的无序和混乱 ,通过文化的“大众化”与“化大众”进程的比较和回顾 ,认为当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应该秉承重视人的现实生存 ,肩负起人类精神关怀使命的文化传统 ,同时正视大众文化产品制作粗糙 ,商大于文 ,见利忘义等一些弊端 ,在承认世俗享乐的原则下 ,能够建立一个又不满足这种享乐的精神拓展世界 ,注重适当提高产品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含量 ,即大众文化在拥有广大消费者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化大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必须面对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的变迁 ,并据此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宣传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实际的效果。而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日益扩张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所面对的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里的“大众文化”不同于人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 ,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 ,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 ,以工业化、模式化为生产方式 ,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 ,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 ,…  相似文献   

15.
文化消费是人们使用文化产品及服务,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多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文化消费其具体特点各不批同,但作为文化消费,它们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社会现象相比,则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文化消费的直接目的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人们的生活消费可分为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两类。物质消费是人们使用物质产品满足物质需求的活动。精神文化需求是人们对社会关系,文化生活的渴求。文化消费的质量不仅反映了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且直接表征了人们的总体文明程度。物质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其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它的影响早已渗透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之中。大众文化以其趣味性、受欢迎性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大众文化由于带有商业色彩,存在一些缺陷。应该以先进文化推进大众文化发展,规范大众文化产业性发展,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是大众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理论上讲,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应该从理性、道德、审美、社会等维度发掘、开挖大众文化现有的人文性和艺术性。但大众文化的世俗性和商品性的特点使大众文化不太可能脱离大众的欣赏水平,刻意追求所谓内涵的人文提升。从现实来看,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真正切实可行、彻底有效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建构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培育健康、和谐、合理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消费,就其市场形式而言,是指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这种消费行为植根于人类对文化的内在需求。具体来说,人原本就具有自我实现与自我认同的需求,它构成了自我意识的根基,也是一般劳动实践的意志来源。人通过劳动,既维持了自身的生存所需,也确证了人作为能动主体的自在与自为,前者消费着劳动产品的物质形式,后者则消费着劳动产品的精神形式。从最普遍的意义上来讲,人通过消费劳动  相似文献   

19.
流行文化(直译于英语popculture),也称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相对于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是一种以通俗性和商业性为其主要特性的新型生活方式。它起源于二战后50年代的美国,盛行于60年代以来的欧美;在国内,则引进于改革开放的80年代,普及于90年代。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外引内联的窗口.接受流行文化的挑战自然首当其冲。今日的深圳可说是处于流行文化各种硬件设施的林海之中。这不仅表现在我们的生活方面,在工作领域也有各种反映。我们的播音员改变了传统的照稿朗读的播音方式,采用讲演式技巧和口语化文体;报刊文章的撰写…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大众文化是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群众性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主要是以电子媒介为手段、在当今社会流行的一种消费性文化。大众文化也称作流行文化。在西方被称作popular culture或mass culture。大众文化的外延非常宽泛,其种类与形式很多,如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娱乐片、世俗文学、广告文化、时尚、服装、畅销书与杂志,甚至街头活动等等都是具体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