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看科索沃     
2008年的春天,我有事去科索沃。 在经历了残酷严寒的冬天摧残后,春天本来是大地和万物经过柔和的春风吹拂苏醒和恢复生机的时刻,科索沃这里却恰恰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新闻闪回     
<正>科索沃独立风波难平2月24日,数百名塞尔维亚族群众继续在科索沃北部城市米特罗维察举行示威,抗议科索沃当局单方面宣布科索沃独立。2月17日,科索沃议会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一项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08,(5):10-11
2月24日,数百名塞尔维亚族群众继续在科索沃北部城市米特罗维察举行示威,抗议科索沃当局单方面宣布科索沃独立。2月17日,科索沃议会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一项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自科索沃当局单方面宣布独立以来,米特罗维察地区的塞族人每天举行抗议活动。国际社会在这问题上也出现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4.
一、科索沃问题的历史由来科索沃现为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组成部分,面积10887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族国家于公元9世纪在科索沃诞生,此后科索沃成为巴尔干地区东正教的圣地。中世纪时,东正教的大主教就曾住在科索沃。在阿尔巴尼亚族人...  相似文献   

5.
国际     
《上海支部生活》2008,(4):11-11
2月17日,科索沃议会举行特别会议,通过了一项独立宣言,宣布科素沃脱离塞尔维亚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当天针对科索沃宣布独立发表声明说,塞尔维亚将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相似文献   

6.
《政策》1999,(6)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为10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尔巴尼族居民占90%,其余为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等族。科索沃的历史颇为复杂,拜占庭、奥斯曼帝国、塞尔维亚以及德意法西斯都曾占领过这一地区。1945年,科索沃随塞尔维亚进入南联盟。1974年,科索沃获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0年3月12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些人员承认,在科索沃战争爆发前,他们曾帮助科索沃阿族非法武装,而且当时他们是披着外交人员的外衣干这种勾当的。据报道说,在1998年10月,欧安会组织曾派遣所谓的停火观察员到科索沃,其中美国使团中有许多是中央情报局或与中央情报局关系密切的人员。他们在这个期间与科索沃阿族非法武装建立了联系,不仅向阿族非法武装讲授美国的军事理论,还将有关南斯拉夫军队和警察的战略情报交给阿族非法武装。在科索沃战争爆发前一周,欧安会停火观察员离开科索沃之后…  相似文献   

8.
□6月3日,南联盟总统、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决定接受俄、美、欧提出的和平协议; □6月9日,北约同南军代表签署关于南军警撤出科索沃安排的协议; □6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西方七国和俄罗斯共同提出的科索沃问题决议,翌日,以维和为名的俄罗斯和北约部队开始进入科索沃; □6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科索沃和平重建计划; □6月20日,南军警全部撤出科索沃,北约正式停止对南轰炸……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以科索沃独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李云霞 《前沿》2009,(2):83-85
科索沃为了单方面独立而宣称的“民族自决”并不是真正的自决,而是分离。而科索沃独立的背后,西方国家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大肆鼓吹“民族自决”,不惜牺牲塞尔维亚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科索沃独立,无疑时同台独分裂活动作斗争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索沃全称为科索沃———梅托希亚,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接壤。这里与南其它省份不同,居民以阿尔巴尼亚族为主。阿族在整个科索沃省的200万人口中占90%,其他有塞尔维亚人、黑山人、波斯尼亚人、罗马尼亚人、茨冈人、土耳其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斯拉夫人。长期以来,科索沃的民族矛盾尖锐复杂,主体民族———塞、阿两族在科的地位和归属问题上不断发生争端,甚至流血冲突,给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一、科索沃民族问题的源起和发展科索沃的历史悠久而且复杂,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4—5世纪,阿…  相似文献   

11.
持续78天的科索沃战争(在西方又被称为“盟国力量行动”),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实施的军事侵略,已经结束了两个多月了,但是对这一战争的起因、结果和教训的深层思考还不过刚刚开始。笔者认为,科索沃战争在一定意义上是近10年来美国的进攻能力和崇尚武力进攻的观念得到增强的结果。同样,科索沃战争的结局,将会进一步加强美国对进攻能力的迷信和开发进攻能力的企图,从而会推动其它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阻碍国际社会在军备控制和裁军方面已经作出的努力。关于科索沃战争的起因关于科索沃战争的起因,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解…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20世纪后期以信息、计算机、通信、制导等技术为基础的、以新技术革命为先导的新军事革命,使军队以及战争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一种技术含量高、综合性强的战争样式,情报战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军事革命的影响,并在各个环节上引起相应的变化,使新世纪的情报战呈现出新的面貌。 自新军事革命产生和发展以来,世界上爆发了多次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其中又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对阿富汗战争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3.
问:中国政府对科索沃近期局势的发展有何评论?中国是否赞成将此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答:我们对科索沃近期局势发展表示关注。中国政府主张,南联盟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中国认为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内政,应由南有关方面妥善解决,在南没有提出请求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不宜介入原则上属于一国内政的问题。我们希望国际社会的任何举措应有利于科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6月9日,南联盟和北约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警部队撤出科索沃安排的协议。10日,南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暂停轰炸。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政治解决南联盟科索沃危机的决议,中国投了弃权票。12日,俄罗斯及北约部队先后进入科索沃。78天以后,留下的是废墟、地雷、上百万的难民,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日子依旧不太平。6月16日,美国总统特使.副国务卿皮克林来京向中国政府报告美对袭击中国使馆事件的调查结果:一起由美国政府一些部门的一系列失误所导致的“悲剧性误炸”事件。我方表示:难以令人信服,不能接受。江泽民在中央扶贫…  相似文献   

15.
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13个国家悍然出兵,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空袭,在巴尔干地区燃起战火。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北约轰炸南联盟要实现的目标是:迫使南联盟停止在科索沃的一切军事行动,南从科索沃撤出军队、警察和各种武装,同意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无条件允许难民和流离失所者返回科索沃,南为接受朗布伊埃协议提供可靠的“信誉保证”。北约此举严重破坏了巴尔干乃至欧洲的和平与稳定,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5月8日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造成我使馆人员的重大伤亡和馆舍的严重破坏,这是对我主权…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13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就科索沃问题达成协议,终于使南联盟避免了北约的军事打击,并使持续了近9个月之久的科索沃危机出现了和平的曙光。然而,仅仅事隔两个多月,12月24日,南联盟部队与阿族分裂分子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在科索沃北部社耶沃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同时科索沃解放军宣布结束它从Ic月份开始实施的单方面停火。危机根源错综复杂历史上,塞族人就一直将科索沃视作其民族和文化发祥的“圣地”,认为阿族人是在塞族人被迫外迁时乘机迁入的。而阿族人则认为,其祖光早于塞族人在科索…  相似文献   

17.
问:去年的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科索沃问题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8天的轰炸。时隔一年后,中国政府如何看待20世纪末发生的这一重大事件?我国政府在科索沃问题上的政策是否有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哲理漫画     
《时事报告》2014,(4):59-59
猝不及防 山姆老大哥,理由特别多。 轰炸科索沃,高唱人权歌。  相似文献   

19.
在科索沃阿族和谈代表表示愿意在科索沃和平协议上签字后,美国于3月15日再次对南联盟发出威胁,以迫使南联盟同意北约部队进驻南联盟科索沃省。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如果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不让步,那么他除了面对北约的空中打击外“别无选择”。美再次对南联盟发出威胁@王璟云  相似文献   

20.
历时80多天的科索沃战争结束了。现在,“科索沃”这个词已远远超出地理概念,而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一面放大镜,使人们看清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力、军力无人与其匹敌。因此,美国的全球战略呈扩张趋势,重点自然在欧州。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