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文献》2012,(4):64-72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文艺思想,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编辑的《陈云与评弹界》图集,收录了以陈云有关谈话、书信为主线,以中央文献研究室保存的档案为基础,以年谱形式编辑的“交往纪事”。这些多数内容为首次公开发表的纪事,简明扼要地记述了陈云同评弹界交往的情形和发表的重要意见,反映了陈云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感,用具体指导评弹这个传统文艺形式的实践,探索党在新时期应该如何领导文艺健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他一贯的思想和作风。本刊分两期对这篇“交往纪事”予以选载,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云同志是建国后我们党内较早关注党风问题的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之一。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他关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论述和一系列关于党风问题的重要论述,对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生死存亡论”敲响了反腐警钟1980年,陈云同志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他最有影响的反腐倡廉论断之一,它唤起了全党同志在党风问题认识上从未有过的警觉,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敲响了警钟。“生死存亡论”体现了陈云同…  相似文献   

3.
崔向华 《湘潮》2005,(8):4-7
今年4月的一天,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笔者走访了陈云夫人于若木和他的两个女儿伟力和伟华。谈起陈云,她们的神情都是那么凝重和深情。简朴的客厅里,陈云当年书写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大字闪烁光芒。故人遗风在,情浓中南海。“陈云  相似文献   

4.
八大前后陈云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作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从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比较完整、系统的构想.这是5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李庆刚 《党的文献》2012,(5):119-122
1956年9月13日,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陈云被提名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会上,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陈云:“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毛泽东是以政治家、战略家的眼光来评价陈云的,其中蕴含着毛泽东对陈云思想方法和品格风范的肯定与赞赏。  相似文献   

6.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财经领导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管吃饭穿衣的".的确,从1944年3月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时起,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上.他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一生留下了有关财政经济工作的大量文献.除已经收入三卷<陈云文选>的文章外,为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陈云文集>,也收有大量这样的文稿.本期<党的文献>选发的4篇财经文稿,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4篇文稿,从几个侧面反映了陈云领导财经工作辉煌历程的闪光点,反映了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党和国家所作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上.陈云同志发言说,对功劳要有正确的看法:第一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是个人的才智。他特别强调,这样的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陈云同志的“功劳观”在共产党人中很具有代表性。活着的志愿军战士李玉安、战斗英雄孙明芝等人都说过:不管立多少功,都归功于党和人民。他们在伤愈转业后的  相似文献   

8.
哲理名言哲学是学者的“专利”,还是大众的“武器”?唯物辩证法是神秘莫测的玄学,还是通俗易懂的方法?只有高小文化学历的陈云将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诠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是陈云的“经典言论”,他生前在许多场合宣传这十五个字,还多次把  相似文献   

9.
本书系曾任陈云、胡乔木秘书的朱佳木文章汇集,其中有回忆性的,亦有评论性的。首篇“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作者于1998年4月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新时期历史座谈会上的发言。作者是作为胡乔木的秘书参预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接触到了一些别人不大知道的事”,因此文中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撰写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过程的材料,尤其是某些谈话记录,更是应当加以重视。例如在“关于会议讨论最多的几个问题”这部分中,作者特别记述了“关于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云是全党公认的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楷模。学习陈云,对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践行“三严三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陈云,严以修身。他入党时就认识到,要终其一生为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  相似文献   

11.
曹应旺 《党史博览》2005,(6):18-19,49
中国老百姓习惯于称某个部门、某个方面的领导者为某个部门、某个方面的“头头”,也习惯于称某省、某地的负责人为某省、某地的“头头”。陈云也有这个习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云发言说他做中央组织部部长7年中看到了一个问题,即党内一部分干部中间有一股骄傲之气。他说:“有骄气的干部是下级干部、中级干部,还是高级干部呢?都有。下级也有,中级也有,高级也有,大头子也有。”“大干部、大头子、党头、军头”有骄气,“那危险性一定大于下级干部、中级干部”。他甚至称陈独秀为“陈老头”,提醒高级干部要吸取“陈老头”把个…  相似文献   

12.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战略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地位。陈云长期从事党务工作,他的党建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陈云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我们学习陈云的思想和精神,就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百姓心为心,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13.
江丹 《党史博览》2021,(5):17-20
陈云在党内堪称“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陈云写下了数百篇重要的文稿,主要收录于《陈云文选》和《陈云文集》中.这些文稿,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陈云的一生有四个写作高峰期,分别是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主持全国总工会党团工作时期、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均产生于这几个高峰期间.陈云之所以能在这四个时期写出大量的文章,是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和他对革命实践的深入思考相互作用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14.
以“陈辣椒、陈调度、陈民政”三个外号享誉省内外的榆树市太安乡农民党员陈云莲,现已成为榆树市著名的民营企业——吉林省双联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几年来,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陈云莲一直不歇脚、不松劲,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努力增加“三个外号”的新内涵,强化“三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一代伟人陈云静静地走了。他留下三卷《陈云文选》、少量存款和上百盘评弹的磁带,还有他那人们永远忘不了的伟大的人格魅力。“我永远是小学生”陈云从小家贫,4岁失去父母双亲,14岁在家乡练塘颜安小学毕业,便无钱进中学读书。从此,陈云的最高学历便是小学毕业。每次填写履历表时,  相似文献   

16.
1930年春,毛泽东写了一篇专门批评“本本主义”的文章。1961年3月,毛泽东将这篇文章印发给他在广州召集的一次会议。这篇文章是为了批评红四军党内的教条主义而写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整篇文章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笔锋犀利,见解深刻,内容丰富,今天读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首先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阐述了进行社会调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文章一开头就鲜明地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的发言权。”因为“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他认为,“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因此,他要求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见解推动“惊雷”就在毛泽东去世不久,陈云同邓颖超一起来到西山。陈云拍着叶剑英的胳膊说:“你看这局势怎么办啊?得赶紧想办法才行。”叶剑英很明确:“办法得大家想,靠我怎么成呢?他们把我常委会的资格都取消了。”邓颖超也说:“他们那几个想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再不对他们有所限制,我们这个国家被他们弄得越发不可收拾了。”叶剑英、陈云问邓颖超,周总理生前对此有何意见?邓颖超说:“他从来不给我讲我不该知道的事。他知道党内的矛盾和斗争,到时候党是会一定采取措施的,他是从不过早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叶剑英再次问…  相似文献   

18.
《党的文献》2007,(2):94-95
1961年10月至11月,陈云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煤炭工作和钢铁工作两个座谈会.时任<红旗>杂志社经济组组长的苏星,参加了这两个座谈会.他根据当时的记录,在<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2期上撰文,对这两个座谈会的情况作了回顾.这里摘取该文中涉及到的陈云在10月14日至11月3日煤炭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插话,从中可以看出陈云是怎样主持召开座谈会、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怎样向与会者做调查研究,怎样吸取、总结大家发言的意见与成果的.  相似文献   

19.
毛胜 《湘潮》2018,(12):10-1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与陈云共事、交往40多年。毛泽东把陈云看成自己难得的战友,称赞他是个好人,也是个能人,比较公道、能干、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多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特别是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毛泽东非常倚重陈云,在延安时期、新中国筹备和成立初期、“大跃进”运动遇挫后3次点将陈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多次出任我国经济领导工作的最高负责人,从事经济领导工作长达数十年之久。他是毛泽东提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论和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和严肃实践者。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问题,他有大量的论述。早在建国之初,他就提出要采取多种经济手段缓和与农民的关系,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的观点。1957年,他在《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著名讲话中指出:“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又说:“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特别强调,农民是个大头,“摆稳这一头,就摆稳了大多数”。学习陈云这方面的论述,对于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切实加强农业的大政方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推向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