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长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侧重于党的政策和策略运用,忽视了"五四宪法"的作用。其实,与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颠覆旧社会旧制度旧法统的方式实现社会转型不同,在《共同纲领》基础上制定与实施的"五四宪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依宪动员、依宪改造、依宪转型的历史新篇章。"五四宪法"诞生在过渡时期,是中国制宪史上的一个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而在法制框架下实现了中国社会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作为上层建筑的"五四宪法",在社会主义改造政治动员中起到了确立法律依据、提供制度保证、促进各阶层广泛参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立军 《广东党史》2011,(11):27-30
1957年6月反右派斗争展开,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因为“帮助共产党整风”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进而受到点名批判和不公正对待。与此同时,民主党派的地位、影响、作用受到置疑。民主党派遭遇了建国后的第一次挫折。 然而反右派运动的创伤还未抚平,造成全面内乱的“文革”又席卷而来。虽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再强调“文革”运动的重点是整中共党...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没有几个右派朋友,首先就不正确” 1957年6月,毛泽东听取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汇报“民盟”及民主人士座谈会的情况,当他听到罗隆基讽刺现在是“马列主义的小知识分子领导小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时,愤然说:“最近这个时期,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民主党派、高等学校后来成了反右重灾区。  相似文献   

4.
《学习月刊》2014,(8):66-67
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推行“集团公司带社区”的和谐社区建设新理念、新模式,和谐社区建设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良好局面,街道先后被评为武汉市“十大名街之最具城中村改造典范街道”,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三次被评为“武汉市文明街道”。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的历史教训.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当作了阶级斗争(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是搞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大跃进”的发动,是作为“反右派”斗争这场“社会主义革命”接下来的又“一个革命”而搞起来的(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革命是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见过“反右派”斗争的阵势.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形势越来越好.1957年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最好的年份之一.后来的“右派”头面人物之一的章乃器曾动情地说道:“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如此辉煌.”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1957年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旨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7.
刘高平 《共产党人》2004,(17):47-48
邓小平一直很想去井冈山看看 1972年12月22日.邓小平按照惯例.早早地起了床。这一天,他和夫人卓琳要去井冈山参观访问。他对自己能有此行.从内心感到高兴。邓小平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一场灾难使他成了“中国第二号走资派”,被“炮打”、“火烧”、“罢官”、隔离审查。1969年10月,他又和众多被打倒的老干部一起,被林彪的“一号命令”遣送离京,流放到江西监护劳动。从65岁到68岁,这位曾为共和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老人.走过了他一生中一段艰难辛酸而又悲壮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1956年,在毛泽东的倡导之下,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在文化科学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次年,便发生了扩大化的反右派运动。为了科学地认识这段历史,本文对毛泽东关于“双百”的思想及其变化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指出,毛泽东“双百”思想的形成,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一次思想解放的产物,反映了中共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尝试。但由于毛泽东思想深处的固有矛盾和在认识上的某些限制,加上国际国内客观形势的变化,“双百”方针结果却在1957年夏季演变成了政治斗争的方针,其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深刻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河南与共和国一起迈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但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偏差,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挫折。为彻底摆脱困境,中央下决心纠正错误,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0.
李勇华 《探索》2002,(4):29-32
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到江泽民的“七一讲话”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不懈探求。两篇文献突出地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从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到揭示执政的共产党的本质;从提出“党政分开”、“法治”到提出“依法治国”和转变“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从经济整合到政治整合;从“马列必胜”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人的全面发展”;从“制度反腐”到“从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1.
刘吉同 《廉政瞭望》2008,(11):57-57
徐铸成先生从被打成"右派"到"文革"结束,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过着屈辱的生活。这期间,他常自称为"废物"。1973年,"组织上"把他调到《辞海》资料室工作,他自嘲是"废物回收利用"。徐是废物吗?显然不是。建国前他已是驰骋报坛、声名卓著的一代报人。建  相似文献   

12.
造反派骂他是“政治扒手”,康生斥责他“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江青诬他为“右派黑格尔”……在那样的政治压力下,他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惊慌失措,冷静、乐观地对待一切,充分显示出一个哲学家型的领导干部的风范。  相似文献   

13.
物归原主     
梁阁亭 《廉政瞭望》2013,(15):69-69
1957年,著名剧作家吴祖光被打成“右派”,放逐到北大荒劳动改造。家庭生活捉襟见肘,迫于生活压力,吴祖光的妻子新凤霞将丈夫收藏的齐白石所画《七雄图》和《玉兰》卖掉来填补家用。两年后,吴祖光归来.新凤霞向丈夫道歉,说没有保住他最心爱的字画。吴祖光反过来安慰妻子:“再重要的画也没有人重要。”  相似文献   

14.
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50亿元,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五”期间的辉煌成就,加上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让新中国建设者们更加豪情万丈,信心倍增。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想不经受资本主义所经历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其全部文明成果,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只是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选择”而非“跨越”,是建立当代社会主义的真正路径。因此,当代社会主义的“真正使命”乃是集中精力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里,资本主义所经历的整个“自然的发展阶段”都必须由社会主义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交通局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打破交通“瓶颈”,掀起了以干线公路改造、县乡标美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三轮交通“大会战”。进入“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部署上,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首位,提出了构建巴中大交通的战略思想,区委、  相似文献   

17.
1966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发动过程中,中宣部被称为“阎王殿”。我当时任中宣部办公室副主任,随着这场政治灾难的到来我被罢了“官”,也变成了“走资派”。从蹲“牛棚”到五七干校1967年下半年,中宣部实行军管后,我们蹲了一段时间的“牛棚”。1968年9月,军管组为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周边的一些农村逐渐被纳入到改造、拆迁的范围。城郊农村的改造与拆迁涉及多方的利益,尤其是被拆迁农村村民的根本利益,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包括被拆迁地村民在内的广大人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奠定建设和谐社会的民众基础,便成了城郊农村改造与拆迁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9.
古代“小康”的概念最初由《礼记》而来,是指比“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天下为家”的社会状态,后又衍生为“比较安定或宽裕的生活状况”的涵义。现代“小康”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阶段,与《礼记》中的宗法社会的“小康”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姜建芳 《世纪桥》2004,(5):4-10
“人民公社”是我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1958年8月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决定建立的乡村行政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它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最终于1984年被正式废除.在我国存在了26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