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绿城南宁传来喜讯:全市财政收入突破百亿,成为我区历史上第一个实现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城市!财政收入超百亿体现了南宁市“十五”时期的重大成就,这标志着南宁市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是南宁市也是我区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历史的新跨越。,当前,南宁市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关键时期。日前,本刊记者就南宁市“十一五”期间要建设一个“大开放大发展的南宁”采访了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  相似文献   

2.
东盟博览会最大的机遇。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市隆重举行。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化国际化城市,是南宁市列于首位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南宁市对外开放的重大课题,同时,又是东盟对国际化南宁的城市服务水平提出的崭新挑战。历史给了南宁前所未有的机遇,南宁市要开足马力向前发展。从2002年起,南宁市先后投资200多亿美元,启动了“一年小变化、三年大变化,六年大变化”的城市建设“136”目标工程,建成国际会展中心、民歌广场等400多个项目。2004年,南宁市又实施“城建美市百亿投资工程”、“工业强市百亿投资工程”、“商贸活市百亿…  相似文献   

3.
杨莉 《当代广西》2006,(1):31-32
地区生产总值新增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00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00 亿元(简称“三个百亿”)。这是2005年南宁人为自己设定的新台阶。“三个百亿”的口号,南宁人叫得响当当。只有敢于超越自己,和自己叫板的人, 才可能实现跨越、迈向成功,拥有辉煌的未来。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同样如此。“三个百亿”对南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马飚说,“三个百亿”目标是市委、市政府经深入研究、多方论证而提出的,是自治区对我市  相似文献   

4.
李力 《当代广西》2006,(9):10-12
2005年末,捷报传来,南宁市财政收入超过了100亿元,成为广西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百亿的城市。这个消息伴随着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陆兵向南宁市委、市政府发去的贺信插上翅膀传向四面八方。这是南宁市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我区经济由艰难爬坡转向起飞的一  相似文献   

5.
黄品优 《传承》2004,(2):29-31
南国早春,中国绿城南宁市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坐在市长林国强的会客厅里,倾听他畅谈南宁市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南博会”)永久落户南宁带来的机遇,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和勃勃生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的市长,林国强与南宁有着不一般的“奇缘”。1978年2月,他作为“文革”之后恢复高考进入高校的一名学生来到南宁,入读广西大学;1995年9月,他当选为南宁市常务副市长;1998年2月起任南宁市市长,至今他在这个职位上已经整整7个年头,肩挑重任而异常忙碌。他对南宁的情况了如指掌,坦诚务实的…  相似文献   

6.
黄滢 《当代广西》2006,(1):34-35
实施大开放、推进大招商、推动大发展是“十五”时期南宁市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这个时期,南宁市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工作,更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新的更大突破。“十五”期间的招商引资,不仅给南宁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而且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正当全市人民告别“十五”,信心百倍迎接“十一五”之际,南宁市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又传捷报:2005年1-11月,全市引进内、外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7,(23):14-14
作为广西的首府,南宁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于把南宁建设成为广西的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自“城乡清洁工程”全面实施以来,南宁市以此为契机,全面、广泛、深入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一年来,首府南宁社会更加和谐,开放南宁、和谐南宁的形象进一步树立。城市魅力更加显现,吸引了国内外一批批客商到南宁观光、旅游、投资:今年10月,南宁市荣获了2007年“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国家建设部、联合国人居署对南宁市政府及南宁市全体人民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居住和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是一个传统而开放的城市。南宁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是西南各省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西部各省区惟一沿海的省会城市。历史上,南宁简称“邕”,其建制始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置大兴郡,至今已有1680多年。“南宁”得名于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取“南疆安宁”之意。目前,南宁市辖6区6县,总面积22293平方公里,居住着壮、苗、回、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659.54万。南宁,位于中国广西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呈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  相似文献   

9.
卢松见 《当代广西》2010,(20):28-28
9月16日上午,全区“和谐建设在基层”暨“九大和谐建设”活动深入推进仪式在南宁隆重举行。全区“九大和谐建设”示范点代表、自治区文明行业员工、自治区党政机关干部、在邕高校师生、社会志愿者和南宁市社区居民等代表共2000多人,参加了深入推进仪式。  相似文献   

10.
《今日广西》2010,(14):28-29
南宁“推普”13年,获得“全国推广普通话先进城市”称号,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现在南宁市方言的保护和“推普”工作已经成为极具争议的话题,抢救和保护南宁方言的民间呼声渐高。在本地各大论坛社区上,不时可见有网友发帖呼吁“拯救南宁白话”,甚至还出现了诸如“南宁白话四级测试”的帖子。  相似文献   

11.
碧血昆仑关     
七月流火。我们一行驱车南宁市东北。沿邕宾公路,过九曲湾,穿五塘,越九塘,便见两旁群山碧绿,凌云叠翠,山岩耸峙,谷深坡险,青峰夹道,路弯口狭,地势十分险要。这一带群山叫昆仑山。昆仑山属大明山的南支,是横亘在南宁北面的一座天然屏障。来到邕宁与宾阳交界处,见一狭窄隘口,昆仑关就在隘口上。据传,它建关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关是南宁的北门户,南宁通往梧州、柳州的必经之路,因其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被称为“邕宾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成了声名远播的古战场,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关口之一。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交流的重要枢纽。世界对南宁的关注,除了她的绿色,还有她无限的商机和开放的姿态。在互联网上点击南宁,弹出率最高的当数“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行,已让南宁的城市发展与“东盟”、“开放”和“与国际接轨”连为一体。今年2月18日通过的《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提高合作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10,(2):29-30
2010年.我们将以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为契机.着力抓好“百亿元投入、百亿元园区、百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百万人旅游”工程,推动蕲春“全面大开放、全力大招商、全民大创业、全县大发展”。继续发扬“5+2”、“白+黑”、“实+新”的蕲春精神和“盯着目标干、遵循规律干、为了民生干、领导带头干、齐心协力干、干干净净干”的“六干”作风,加快建设实力蕲春、和谐蕲春、生态蕲春。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南宁就是我国南疆的重镇和商业集散地,有经商的传统。远在宋代,南宁与周边各县的贸易就相当繁荣。而在近代,南宁更是沿珠江水系而来的香港、广州和越南商家贸易往来的重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1992年,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以后,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在迅速提高。南宁市发展大商贸,打造中国大西南区域性商贸中心,关键是要把握好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建立平等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服务业中的商贸流通业优势,加快完善商贸流通业服务功能,提高南宁市商贸业整体…  相似文献   

15.
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毗邻粤港澳,既沿边又沿海,这是广西首府南宁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尤其是中央作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以后,南宁作为整个大西南出海枢纽城市的地位更加凸现。面对这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南宁市正按照建设“大流通”、“大中心”的规划和要求,积极构筑大西南流通体系,力争使南宁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面对这一新形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呢 ?笔者结合南宁市的实际,认为当前应该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与南宁人似乎有着天生的契合,爱“场面”的南宁人习惯在饭桌上“论道”。入夜后,南宁许多餐饮店常常是门庭若市,异常火爆。南宁餐饮业没有理由不火。有人蕾这样断言。 餐饮业是南宁市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餐饮网点遍布全市。近年来。全国餐饮百强:“谭鱼头”、“小肥羊”……纷纷将触角伸向南宁。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在南宁的餐饮市场上演了一场场争夺大战。据业内人士分析,南宁餐饮业现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相似文献   

17.
吴军 《当代广西》2006,(1):36-37
2005年11月15日,由南宁市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入选 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佳”剧目奖;2005年11月29日,又一喜讯传来,南宁人培育了7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获得国际节庆协会的大奖,中国节庆文化首获国际节庆行业肯定……从《妈勒访天边》到民歌艺术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南宁频频在“文化”上做出精彩文章, 一时间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搅得“风生水起”。这一切,恰恰是南宁市实施打造“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杨莉 《当代广西》2006,(1):33-33
安居才能乐业。稳定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2004年,南宁市全面实施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六大工程”、“四大活动”,年底,市委、市政府又明确了建设“平安南宁”的实施步骤、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从2005 年起到2007年,用3年时间建设“平安南宁”。建设“平安南宁”的总体要求是: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化。据自治区统计局开展的公众安全感问卷调查,几年来,市民对社会治安的状况是满意的,满意率最高的2002年达到了98.16%。  相似文献   

19.
按照江苏省“两个率先”的时间表和省委、省政府对南通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发展定位,今后我市GDP要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全市总体上力争2009年在江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6年左右全市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崛起苏中,率先融入苏南;今年必须实现全市“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南通经济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政府职能的执行者,必须在我市实现“双超”目标、加快两个率先”进程中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20.
陈斌 《时事报告》2011,(7):35-38
2003年,南通市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经济发展整体跃上腾飞的新起点。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下,各类潜在的、突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因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如何探索出一条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