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的行政管理缺乏行政伦理责任的理念。目前需要发展这样一些行政伦理责任理念:中西方思想共有的理念———正义、平等、参与、自治;为西方思想家所特别强调的理念———民主、主体性、主体间性、批判性思维;为我国思想家所突出强调的理念———稳定与和谐。要在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中实施这些行政伦理责任理念,不仅需要在法律体系中的渗透,而且需要来自行政管理内部对于雇员行政伦理责任的监督以及对行政管理者和公民实施行政伦理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推进行政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当前进一步推进行政问责制度的重点是要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及保障行政问责有效实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行政管理需要发展行政伦理责任的理念。这不仅是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正在变动的社会以及行政管理过程的需要。目前需要发展这样一些行政伦理责任理念:存在于中西方思想中共有的理念——正义、平等、参与与自治;为西方思想家所特别强调的理念——民主、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批判性思维;为中国思想家所突出强调的理念——稳定与和谐。要在中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中实现这些行政伦理责任理念,这不仅需要在法律体系中的渗透,而且需要来自于行政管理内部对于雇员行政伦理责任的监督、以及对行政管理者和公民实施行政伦理责任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起警察不作为行政赔偿诉讼案引起如下思考:行政不作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如何确定因果关系?承担何种赔偿责任?最高院通过司法解释确定了警察行政不作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确定因果关系可以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承担的责任形式应当是连带责任而非按份责任。  相似文献   

5.
关于行政主体理论的实践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被学界界定为享有与实施国家行政权力权能的行政法人组织。作为行政法人 ,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行政活动的实践。笔者从行政主体的法人结构形态及其责任能力的角度出发 ,认为行政主体具体担负组织的结构形态呈多样性 ,它们不能与行政主体的行政法人结构形态保持完全一致 ;行政主体实施国家的行政权而产生的责任 ,在现实理论的导引下将其性质界定为“自身责任”等等因素 ,都限制了行政主体的主体能力在行政管理实践中无法得到完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一种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的行政法律制度,具有惩罚和教育、安抚和补救、警示和预防等基本功能。为了保证行政权力在预定轨道上行使,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应遵循下列原则:权责一致;依法问责;过罚相当;惩罚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追究行政机关的责任与追究行政公务人员的责任相结合;直接责任追究与间接责任追究相结合;程序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7.
由于为人民服务与依法行政的理念所决定,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就应该对其所有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如何确定政府在行政决策中的责任,政府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以及如何追究政府行政决策的责任,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政府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客观需要,对各个层面的行政会议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我国行政机关会议的基本现状出发,从行政理论和行政实践的角度,分析为适应当前我国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需要,行政机关会议管理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实施会议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公共管理责任机制与我国责任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责任机制作为一种约束政府行为的有效机制,把政府与公民联系起来,并促使政府最终对公民负责。迄今为止,公共管理产生了两种责任机制,即传统责任机制与管理主义责任机制。基于对传统责任机制和管理主义责任机制的比较与分析,我国责任型政府的构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创新施政理念,建立人本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完善监督机制,建立透明政府;加强行政伦理,自觉履行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但在现实运行中,公共政策却由于政策主体自利化、价值取向两难化、问题认定偏差化和推行手段异化而偏离了公共性的要求,如何对公共政策进行矫正以促使其公共性回归成为重要课题。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服务型政府在倡导有限、责任、民主、法治、透明等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回归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死者名誉的民法保护问题上,司法实践和传统理论之间出现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理论界从各种角度为实践中的做法寻找理论依据,现有的一些观点各有利弊,但都未能合理解释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这个矛盾。改变对权利能力的界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对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应当如何区分,尽管在理论上作了很多的探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无法根据这些理论对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作出明确的区分。应针对无法区分是属于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状态确立一种复合罪过形式,发挥理论对实践应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我国现行刑法增设的新罪名,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较多争议。本罪的主体如何界定、“应当移交而不移交”如何理解、“徇私舞弊”和“情节严重”如何认定等,都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本罪时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宪法>、<物权法>确立了河流的国家所有制,那么河岸居民的生活取水是否侵犯国家所有权呢?应如何看待河岸居民的取水权,成为一道法理难题.对于这类问题,首先要对"河流属于公物"的论题进行辩诘,其次要从公共所有权理论,法社会学视角以及法律的现行规定三个理路分析探讨,并进一步提出新问题,逐步推进.最后,以对人权的回归,解释居民取水权的逻辑自洽性.  相似文献   

15.
因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权利质押中并未将一般债权质押列举在内,导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其看法不一。本文通过分析一般债权质押存在的现实性、应具备的条件、设定、效力及实践中若干疑难问题等内容,剖析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以期达到权利质押制度完善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同种数罪处罚原则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罪并罚问题无论是在刑法学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同种数罪该不该实行并罚更是刑法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目前 ,在司法实务中 ,大多是把其作为一罪从重处罚的。笔者认为 :同种数罪也是数罪 ,将其实行并罚制更有利于打击犯罪、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看也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是我们党在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提出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也是分配理论的一大突破和创新。本文就为什么要提出初次分配注重公平、怎样衡量我国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公平到底靠初次分配调节好还是靠再分配调节好、初次分配强调公平是否会导致低效率等四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浅议重婚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行为作为违法行为是否不论情况均构成重婚罪 ?重婚罪有哪些形态 ?“包二奶”等行为可否以重婚罪论处 ?事实重婚中事实标准如何确定 ?以及重婚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笔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聊以阐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安机关及公安院校对情报高端人才需求的激增,以及公安情报学学科的成熟,要求开展公安情报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应构建"理论+实践"的公安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培养规格、生源条件、导师构成、教学形式等方面,满足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双重需求。为确保这一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应科学设置公安情报学研究生课程,探索研讨式、课题式、交往式等教学方法,丰富研究生实践教学活动,采用"双导师"制或"导师团队"制。  相似文献   

20.
Québec has more powers in immigration policy than other provinces. Since the 1991 Canada–Québec Accord relating to Immigration and Temporary Admission of Aliens (the 1991 Agreement), it selects almost all categories of immigrants and manages a relatively important monetary contribution from Ottawa for their integration. How did Québec and Canada arrive at the favorable-for-Québec 1991 Agreement? Surveying the main actions that have comprised immigration policy in Québec and Canada from the 1960s until 1991,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 method for change was incrementalism and contributes to developing incrementalism as an applied theory of policymaking including propos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is most likely to be relied on in immigra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