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据文献报导,福尔马林对口蹄疫病毒具有良好的杀毒能力。我们在前一报告中报导了福尔马林溶液对A型口蹄疫病毒的消毒作用。本文介绍福尔马林烟雾剂对人工污染于羊皮样品上的O型口蹄疫病毒的消毒效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兰州面碱对O型口蹄疫病毒的消毒作用:根据前一试验报告,5%的兰州面碱在2℃作用2小时,对A型口蹄疫病毒无杀毒效力。为验证前一试验结果,我们重复了试验。用12%的兰州面碱溶液,与等量20%的O型口蹄疫牛舌皮毒(阿克苏牛源毒,于试验室用牛保存28代)悬液均匀混合(混合后,面碱即6%,pH9.6,病毒为10%),于2℃和26℃分别放置30~40、60、120分钟后,接种猪(体重15~20公斤,系A型鸡胚毒效力试验用过  相似文献   

3.
口前常用的口蹄疫消毒方法,在低温下效力不好,或完全无效,或因溶液冻结根本不能使用。但口蹄疫严重流行于寒冷地区,气温越低,越给口蹄疫流行造成有利条件。因此,提供在低温下有效的口蹄疫消毒方法,是防疫实际给科学研究提出的重大课题。本试验为这方面初步提供了部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我国大陆周边国家和地区畜群不断发生口蹄疫疫情 ,对我国的动物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此 ,各级政府和兽医技术部门采取了综合防范措施。对于受威胁家畜和环境实行强制消毒 ,即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 ,选择性能优良的消毒剂 ,严格遵守不同环境的消毒制度。强制消毒必须贯穿于口蹄疫综合防制工作的始终 ,同时又必须与其他防制手段紧密结合。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分析与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严格执行不同环境的消毒制度 ,是消毒工作的三个重要技术环节。1 口蹄疫消毒的概念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体表、黏膜及浅表体腔的…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口蹄疫病毒存活的因素、传播途径和最小感染量,口蹄疫感染动物不同组织、体液中口蹄疫病毒的带毒量和病毒存活能力,口蹄疫病毒在各类畜产品中的存活能力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各类畜产品传播口蹄疫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于口蹄疫病毒侵入动物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疫病,它遍及全世界,经常造成大流行。口蹄疫感染偶蹄兽,特别是牛、猪,也感染绵羊、山羊、骆驼等,但是不感染肉食兽、单蹄兽。鹿等野生反刍动物也发生口蹄疫,人的病例只偶尔发生。 近十几年来,由于病毒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发展,目前,有关口蹄疫病毒生物化学分析,遗传重组图的绘制,超微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简单地介绍有关口蹄疫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7.
从口蹄疫病毒和其宿主两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原因,旨在为进一步阐明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的机理和降低持续感染对口蹄疫防控存在的威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文摘     
国际生物学标准化协会于1976年10月在法国里昂举行的第55次会议,专门对口蹄疫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列入会议讨论的论文包括悬浮培养、油佐剂疫苗、口蹄疫病毒亚型、口蹄疫疫苗检验、联合疫苗、当前众所关心的其它问题等六个方面共计50篇,基本反映出了当代国际上口蹄疫研究的动态。现根据1977年出版的《生物学标准化进展》论文集第35卷——口蹄疫国际讨论会(Ⅱ),将其论文的英文摘要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病毒曾是最早能在组织上培养的病毒之一。 近年来很多国外学者Bachrach氏,Sellers氏,Dinter氏,CeprNeeB氏,MuTeB氏等人都先后成功的在犊牛、仔猪、羔羊肾细胞组织培养上培养了口蹄疫病毒,并描述了病毒生长及引起致细胞病变情况。 国外都先后应用犊牛、仔猪肾细胞组织培养制造口蹄疫病毒疫苗,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
自本世纪初,家畜口蹄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动物和畜产品的国际贸易,因而许多国家建立了口蹄疫或口蹄疫疫苗研究机构,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传统疫苗目前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传统疫苗在口蹄疫预防控制中仍占主导地位。传统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在60年代以前,通常采用异源非易感动物或细胞连续传代致弱的方法研制弱毒疫苗,并在前苏联等国家得以应用,但因口蹄疫病毒宿主范围广,难以平衡毒力与免疫力的关系,以后停止研究与…  相似文献   

11.
2.9分辨力下口蹄疫病毒的结构及生物学意义最近维尔康(Wellcome)生物技术公司和牛津大学的一些科学家用X射线科衍射分析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分辨了口蹄疫病毒的结构。口蹄疫病毒属细小核糖核酸病毒,该群病毒的其他成员包括普通感冒病毒和天花病毒等。病毒...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致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发热性传染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而著称,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该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FM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口蹄疫病毒和其他小RNA病毒的蛋白质功能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口蹄疫病毒蛋白参与调控宿主细胞凋亡平衡的作用,并对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病毒同神经病毒及其它病毒均相类似,据此,很多研究者认为口蹄疫病毒在组织培养物中长期降低温度继代,其致病性将随之减弱。借助这种方法,成功地获得了口蹄疫病毒致弱变种。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口蹄疫 (FMD)防制十分重视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近年来 ,本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流行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 口蹄疫病毒和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 (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易感动物包括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猪等 2 0个科的 70多种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猪和牛的临床表现最严重 (也有猪发病而牛不发病 ) ,羊只表现亚临床感染。在自然状态下FMDV可经消化道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数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即…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表位疫苗既不存在病毒复制风险,又能同时展示多个变异株的优势表位,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疫苗。本文将从口蹄疫病毒的抗原表位,表位疫苗的设计和优化以及表位疫苗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合理设计和研发有效的口蹄疫表位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病毒整联蛋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组织分布、各毒株利用率、配体结合区介导感染的能力及β亚基胞质区作用等方面论述了4种整联蛋白ανβ1、ανβ3、ανβ6和ανβ8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各整联蛋白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组织嗜性的作用,并为口蹄疫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获得大量抗元是口蹄疫免疫问题之一。10至15年来,一些国家利用小牛肾及猪肾作单层细胞培养。由于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使得许多人寻找其它的抗原来源。1960年,帕蒂(Patty)等人首次在悬浮的小牛肾细胞中培养口蹄疫病毒获得成功。意大利也采用这种方法培养病毒,并有所改进。 保加利亚兽医免疫学研究所口蹄疫防治实验室用此种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最近McCullough,K.C等(1992)通过一系列方法检测了免疫后的动物血清抗体,进而与攻毒试验进行比较观察,同时纵观了其他学者的试验,提出了血清抗体的“三区”分类法。 对口蹄疫保护性免疫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液反应。当特异性抗体作用于口蹄疫病毒后就会增强吞噬作用,通过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来摧毁病毒。因此探索动物抗口蹄疫病毒的抗体反应和抗感染的关系是疫苗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McC-ullough等通过一系列ELISA试验(夹心ELISA、液相ELISA、夹心竞争性ELISA、液相竞争ELISA及阻断性ELISA)和经典的中和试验逐一测定了免疫接种后的牛血清,所有这些体外免疫测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免疫学研究进展张立昌,刘尚高(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口蹄疫(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本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共患,曾多次在世界上发生过大流行,经济损失惨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