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恐龙蛋化石作为古生物珍奇化石,是揭示恐龙生存奥秘的重要实物依据,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环境信息的载体。然而,西峡县在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同时,盗挖走私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一度十分猖獗。一些有识之士紧急呼吁:“救救国宝恐龙蛋。”严峻的现实使恐龙蛋保护者铁下一条心,全力抢救,严厉打击,决不能让恐龙蛋化石再遭劫难。于是,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河南省政府紧急下达了十多项保护恐龙蛋化石的指令、措施。国家、省文物局、南阳市、西峡县拨款数十万元,用于恐龙蛋化石的征集、保护。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厅等部门一次次派员深入现场,组织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从横贯辽西的大凌河中游的北票,到上游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相继发现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和双壳、腹足、介形虫、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以及古蕨类、孢粉类等难以数计的化石,成为世界古生物研究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特别是“中华龙鸟”化石的被发现,让德国索伦霍芬河谷的“始祖鸟”化石不再独领风骚;这里的古果和被子植物化石的研究,把世界关于被子植物的历史提前了几千万年,专家们说辽西朝阳的古化石,是古生物史研究的巨大的天然资料馆,朝阳是世界上鸟儿最早起飞和花儿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1993年前后,河南省西峡县15个乡镇约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继发现、出土了数千枚恐龙蛋化石,此前,世界范围内仅发现了500枚恐龙蛋化石。大量恐龙蛋化石在西峡的集中露面,经媒体报道后,迅即引起国内外科学界的强烈反响。《科技日报》将其评为“93’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众多科学家称其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此后,恐龙骨骼化石又频频在西峡“露面”,且在一枚奇特的恐龙蛋化石里检测出恐龙的遗传基因DNA,这个被媒体愈炒愈热的弹丸小县,成了极具吸引力和诱惑力的神秘“恐龙部落”,引来大批外来者到此观光考察或搜奇猎异。一些不法之徒更是打起了极具科研和收藏价值的恐龙蛋、恐龙化石的主意,干起了盗掘倒卖、走私犯罪的勾当。为保护造物主经亿万年孕育才奉献给我们的这些“国宝”,在西峡“恐龙部落”遗址乃至更广阔的地域,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护蛋”与“倒蛋”之战。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斗,至今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次令人震憾的考古挖掘,它吸引考古学家的不是化石的数量和珍贵。2000年,一组恐龙骨化石在中国辽西被发现。考古学家探测后认为,它是属于34只小恐龙和一只成年母恐龙的。小恐龙的个体相差不大,它们的头骨骨骼未完全愈合,是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幼仔,它们是生活在一起的同胞兄弟姐妹,而成年恐龙是这些小恐龙的妈妈。从岩层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这些小恐龙的化石是处在一个洞穴里,而恐龙妈妈的化石则正好位于洞口处,处于一种保护洞穴的姿势。她身体朝洞外的部分已被烧焦了。接着,考古学家们用穿越时空的现代科技,还原了那个惊心动魄的的场景。一…  相似文献   

5.
1938年,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禄丰盆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标本一“许氏禄丰龙”,从此禄丰成为闻名世界的“恐龙原乡化石之仓”。  相似文献   

6.
大河 《海内与海外》2004,(5):29-32,28
奇石、国宝、金蛋蛋科学家们找到了这座天然的生物化石库,犹如找到了一把开启一个个科学之谜的金钥匙。如:恐龙是如何产生的,它何以发展成为地球的霸主?在白垩纪早期,恐龙为什么集中到西峡产蛋?当时正是恐龙繁衍的兴盛时期,为何如此多的恐龙蛋没能孵化就变成了化石?还有,遍布欧、亚、非、美、澳各大洲,以及南极洲的恐龙,为什么在白垩纪晚期突然从地球上消失?因此,西峡恐龙蛋化石、骨化石群的发现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科学家研究恐龙的起源、繁衍、生息、灭绝的原因,可为人类预防类似的自然灾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教训。大自然鬼斧神工恐龙蛋劫后…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廉价原材料基础上的工业大规模生产成为20世纪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现在它已真正到达了其极限。在第一次(煤炭)和第二次(石油)产业革命中,化石燃料起了特有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深深改变了运输、生产和消费的技术与经济环境。然而,业已证明化石燃料对环境与气候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以廉价能源代替手工劳动的做  相似文献   

8.
植物,是整个“生物金字塔”的基底,是所有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说明当时的植物非常繁盛。朝阳一带是热河生物群的腹地。科学家在这一带发现了难以计数的植物化石,从最低等的藻类植物到高等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特别是最高等的植物——被子植物,其中经过科学家研究命名的有37属56种。  相似文献   

9.
特殊的地层地貌,使朝阳赋存了极为丰富的化石资源,极具科研价值。朝阳古生物化石主要形成于生物演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即1.2亿-1.5亿年前中生代的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目前在朝阳境内发现的中生代叶肢介类、介形虫类、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类等化石,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热河生物群”。创下了数量最多、种属最全、层位最多、密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科研价值最高的六个“世界之最”,无愧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在古巴费利佩·波埃依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具大约两千万年前的巨大海龟化石。它是不久以前在马坦萨斯省发现的。据古巴生物学家研究,这一古生物属于爬行纲的海龟科,是第三纪中新世的动物。生物学家们还指出,这具海龟化石,是迄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