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平昌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全县总人口94.2万人,农业人口78.2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41.8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25万人.对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食品工业强县、畜牧产业兴县、劳务经济富县"的产业发展战略.2003年,全县共实现劳动力向县外转移就业1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较2002年净增0.9亿元,分别占全县GDP的20%、占农业总产值的47.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5.82万户贫困家庭靠务工脱贫,1.78万户贫困户靠劳务致富.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党的生活(青海)》2009,(10):F0003-F000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共有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劳动力18.7万人,剩余劳动力8.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22元。2008年,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其中省外转移6.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4250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3.
高占国 《奋斗》2006,(9):14-15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劳务收入达到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向省外转移102万人,向境外转移1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巴中市积极推进劳动力资源向劳动力资本转变,拓宽劳务开发渠道,扩大劳务输出,去年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  相似文献   

5.
范明食 《新长征》2006,(8):50-51
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农村劳动力12.5万,富余劳动力达5万人,年新增劳动力1200人左右。自全省开展“一推双带”活动以来,通榆县农村劳动力不断摆脱土地束缚,跨地域跨行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有组织地外出创业寻找出路的劳务输出热潮,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取得了年转移剩余劳动力8万人(次)以上,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以上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岳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关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认真做好农村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岳阳市劳务经济的现状及特点岳阳市总人口520万,其中农业人口409万,现有农业劳动力212万。2002年,全市成为非农劳动力的农民有85.87万人,其中:劳务输出62.1万人,乡镇企业安置15.5万人,进城投资兴业4.9万人,村级企业就业3.37万人。2002年岳阳市劳务收入53.49亿元,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两倍,占到农业总收入的44.8%;使农民年人平增收1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  相似文献   

7.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地区。开发区建设六年来,已搬迁安置移民16.8万人,目前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2004年全开发区劳务收入1.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的46%。2005年上半年,共输出劳务2.5万人,其中集体输出1.2万人,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15倍。  相似文献   

8.
滦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几年来,我县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品牌、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网络,市场运作,有效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1.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8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县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2007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突破2000万人大关,劳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双双创历史新高转移输出规模与劳务收入创历史性新纪录,离不开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扎实推进。2007年,全省农民工技能  相似文献   

10.
“小富不算富,离土离乡找‘钱’路”,这已成为扶余县农民的口头禅。曾经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扶余县农民已不再安分,纷纷走出家门奔“钱”程。这是全县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带来的喜人局面。2003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9万人,劳务收入2.5亿元,今年计划转移7.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目前,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多人,并有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91年,射洪县就被国家确定为"首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发试点县",2003年又被列为"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近年来,为进一步开拓劳务市场,县里千方百计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一库三队伍",打造劳务品牌,坚持培训与输出相结合,实行订单培训,取得了可喜成绩.2004年,全县培训城乡劳动力近5万人,其中订单培训万余人;向外输出劳动力18.5万人,劳务收入12亿多元,劳务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目前全县有农村劳动力资源6.18万人,剩余劳动力约2万人。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3.5万人(次)、劳务收入2742.7万元,人均221元,比上年增加56元,增长33%。今年,为进一步作好劳务输出这一富民产业,县委、县政府着重从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实施相关政策、培养带头人和建立健全机构网络体系等四个方面紧密部署,狠抓落实,探索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工作的新路子,使劳务经济富有生机,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劳务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此,笔者认为,从新田县的实际出发,发展劳务经济,必须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确立劳务经济为战略性产业,抓好劳务输出规划的制定。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而发展劳务经济,既是实现调整的具体体现,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增长点。新田县2001年外出务工人员近6万人,获得的劳务收入达到3亿元,远远超过县财政收入水平,极大地缓解了农民增收难和劳动力过剩的双重难题。我县农村现有20余…  相似文献   

14.
苍溪县石门乡是一个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偏远山乡.1997年前,全乡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70%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年来,乡里把劳务开发作为富民兴乡的骨干产业来抓,2004年转移和输出劳动力5378人,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83.3%,实现劳务收入4174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有412人回乡投资1156万元创办企业,产值达1365万元,创税44万元,占全乡税收的33.85%;他们创办的各类企业安置了1002个村民就业.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输出,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和现实作用的劳务经济,广大农民工不畏艰辛,拼搏奋斗,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恢宏壮丽的改革发展历史画卷,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到200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突破2000万人大关,劳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实现了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经济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利辛县充分发挥劳务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劳务输出富民战略,把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岗前技能培训、强化优质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促进了农村劳务输出由单纯的体力型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今年上半年,外出务工达32!6万人次,劳务收入6"7亿元。引导利辛县有农村劳动力74#6万人,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量不足20万人。部分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把外出务工作为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腰包逐渐鼓起来。但大多数人因既无文化又无技能,只能从事一些建筑、搬运等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  相似文献   

17.
哈密市有19个乡(镇)104个行政村,农村人口98758人。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6.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1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91万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经营性收入177万元,发包收入229万元,提留收入361万元,投资收益9万元,其他收入125万元。从调查的情况看,  相似文献   

18.
龙骏  李小玉 《求实》2006,(12):11-12
一、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1.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再就业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全国总体水平.2006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1.64万人,同比增长2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19万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4050"人员再就业2.3万人,同比增长3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跨省劳务输出525万人,同比增加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控制在全年计划4.5%的范围内,比全国低0.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跨省劳务输出525万人,同比增加50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9%,其中: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413万人.我省农民增收的2/3来自劳务收入,其中外出务工收入比去年增长了9%,特别是近几年我省抓了工业园区发展,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亮点,也带来了全省城乡就业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湖南农民外出劳务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规模和特征(一)规模湖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据抽样调查测算,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者达1199.41万人。在外出劳务者中,到异地劳务的人数已达876.73万人,其中到外省的579.67万人,到外县的170.03万人,到外乡的127.03万人,分别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48.3%、14.2%、10.6%;在本地劳务的人数为323.04万人,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26.9%。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人数较上年增加68.04万人,增长6.0%。2003年湖南省外出劳务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4500元,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倍,充分体现了劳务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突出贡献。劳务经济发展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劳动力利用自身体力和智力以及有限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湖南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特征、问题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状及特征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680多万人,其中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780多万人,减去其中约150万学生(已进入劳动力年龄),实际剩余劳动力630万人,加上可从农林牧渔业中调出的富余劳动力,我省农村能转移的劳动力有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