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白一黑”(粮、棉、煤)供给不足,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困难之一。调整产业政策、增加有效供给的主旨之一,就是要把“两白一黑”搞上去。一、正确认识当前粮、棉、煤的状况 1.粮、棉问题昔日“卖粮难”、“卖棉难”,今日收购难。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0亿人口8亿农民的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和棉花又是基础的基础。农村的10年改革,特别是1979—1984年,农业连续6年丰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是,从此以后,形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是我们农村经济的支柱。当我们再一次面临“卖粮难”时,“结构调整”之声也随之四起:不少的专家和领导都在谈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有人提出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人则说发展畜牧业,有人重提发展加工业……结构调整是件大好事,但结构调整问题并不像我们想的少种啥多种啥这么简单,结构调整也决不会在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否则,我们就不会现在还在讨论它。不管是干部们一厢情愿的“指点江山”,还是专家们的“指点迷津”,今年我省绝大多数的农民兄弟还得去种粮,而且还要把粮种好。因为目前…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适时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产业发展步伐,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去年以来,省委书记张春贤反复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以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要紧紧抓住富裕农民这个中心环节,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近年来,为适时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产业建设步伐,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们根据赫山区是以粮猪渔竹蔬菜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农业大区的特点,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引导农民加强基础产业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赫山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粮食问题解决了,保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菜篮子”生产和供应也就有了重要保障。因此,争取农业的稳定增长,最重要的是夺取粮食丰收。  相似文献   

5.
长岭县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感到,加快推进“粮变肉”工程,实施牧业富县战略,是全面促进农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措施,是解决当前农民卖粮难、种粮比较效益低的有效途径,是稳定农村、服务农民、富裕农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县年产玉米达100多万吨,拥有草原220万亩,还有10万多剩余劳动力,仅仅靠粮食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客观要求。要解决这一矛盾,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一条根本途径。2002年,新一届县委班子在科学审视县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9,(10)
正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把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八字方针方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一是围绕稳定粮食产能一是围绕稳定粮食产能,在提升农业供给质量上发力量上发力。实施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建设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体系、高标准农业科技园和千公里科技示范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近一段时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尤其要支持帮助落后地区尽快把农村经济搞上去。现结合欠发达的阳信县的实际,就当前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稳粮增棉,扩大林果、蔬菜等作物的种植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无粮,人心惶惶”。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根据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今后应特别注意抓好品种的质量,在提高单产上多下功夫,以保证总产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陈云同志在主持全国财经工作期间,对农业基础地位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具体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陈云同志举例说:“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六年农业歉收,都使第二年的工业生产、财政收入和基建投资下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陈云文选》第3卷第5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随后,由于粮食供应出现四次比较严重的紧张状态,到60年代初,陈云同志再次指出:“农村能有多少剩余产品拿到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城市的规模才能搞多大。其中关键是粮食。这已经有了几次教训”。(第163页)因此,陈云同志提出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省农村正在认真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突破“左”的思想束缚,大力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这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又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十分注意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保证在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进行。有的同志认为,当前粮食过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是压缩粮田面积,减少粮食的生产,因而把粮食的生产放到了次要  相似文献   

10.
(一) “六五”期间,京郊农村认真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粮食生产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1986年总产已达43亿斤,平均亩产再次突破900斤,农业人口平均占有粮食1100多斤。但是近两年来,粮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要实现由“快走”变“快跑”,就必须解决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这“三化”问题,而“三化”都与“三农”有直接关系。目前,影响和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自然灾害、农村现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协调、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以及农村“两个剩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洮南市委通过主要抓“四个调整”实现四个转变,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生产结构和总量对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我县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使其发挥带动农业、保护林业的作用,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林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的重大战略措施。发展农区畜牧业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促进农业生产的根本性措施农业和畜牧业是两个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产业。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一个不完全的农业,没有畜牧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各地成功的经验表明,发达的农业必然相伴有发达的畜牧业,规模化的养殖业也必须要有可靠的种植业做保障。发展农区畜牧业是加快粮食转化,缓解卖粮难,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的客观需要。连续几  相似文献   

13.
时下,人们似乎认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工业企业的事,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则不太经意.我认为粮食生产也应实现这“两个转变”.首先,粮食生产实现“两个转变”特别是向集约型转变,将为其它行业“两个转变”铺垫基础.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证我国12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永远是我们的头等大事.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是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一个伟大的贡献.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的几次波动,特别是粮食生产几次大波动影响所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消退的交替,足以证明粮食生产的举足轻重地位.如果粮食生产摆脱不了那种低产低效的局面,就实现不了“两个转变”,整个“两个转变”的基础就会动摇.  相似文献   

14.
年初《全区宣传工作要点》强调了这个问题,为何还要提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农牧业的宣传呢? 邓小平同志提出,九十年代经济出问题,很可能就出在农业上。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问题历来十分重视,一旦觉察其中出现的问题,就抓住不放。去年年底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一系列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文件和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这一问题摆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上认真加以解决。今年三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紧急通知》,再一次强调要采取断然…  相似文献   

15.
《前线》1960,(16)
当前生产战线上的主要任务,是响度中央的号召,立即开展—个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就告诉我们:“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两年以来,我们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工业生产方面执行了“以钢为纲”的方针,在农业生产方面执行了“以粮为纲”的方针,带动了整个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实践证明,这样的方针充分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加之粮食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以及中国即将加入WTO,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困难,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已成了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根据发展市场农业的要求和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出路应是: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益,狠抓“三大”调整(产业、产品、品质),发展“五型”农业(商品农业、精品农业、链条农业、特色农业、非农产业),最…  相似文献   

17.
邓雪霏 《奋斗》2011,(3):55-57
作为粮食主产省份,以农为本、以粮为纲将是我省长期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条件下,如何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在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围绕粮食这一主导产业延伸链条,努力形成一个“洼地”,更好地促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为此.我们对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14个调查村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提出,九十年代经济出问题,很可能就在农业。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中央和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问题历来重视。党的十四大刚过一个多月,中央就把农业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贯彻十四大精神的第一件大事来抓。1992年12月24、2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了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研究当前农村形势和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问题。12月29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十项措施。 农业问题的宣传决不能放松。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大力加…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城里很多人都知道京郊农村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对具体情况却不甚了了,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农村把地分到户了,集体经济名存实亡了。看来,对京郊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作些介绍和分析,是大有必要的。一,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各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村经济蒸蒸日上。过去,农村就是搞农业,由于坚持“以粮为纲”,林牧副渔都为粮食让路,结果越闹经营范围越窄,粮食没有上去,其他各业也下来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的基调是增加农民收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目标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重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值得关注的是,中央一号文件在涉及财政支农和农村改革方面,至少有10个突破点。1、尝试建立新的粮食流通体制一号文件第二条指出: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这是缓解“卖粮难”,进行有计划种粮的开始。2、开拓农业基础设施筹资新渠道,鼓励农户投资一号文件第三、八、二十二条规定:农户自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