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爱     
她病了13年,丈夫疼了她4700多天,爱了她4700多天,13年是丈夫用坚实的肩膀挑着生活重担,用善良宽厚的情怀拥着残疾的她走过来的。其中的滋味只有她知道,内疚和幸福在她心里交织。丈夫在她心里种的那朵倾注浓浓爱的花儿。美丽得让所有的人欣羡和惊叹。  相似文献   

2.
邻居家的保姆贺红艳是个热情的人,不但把邻居的家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看见我们这些熟人提着重物抱着孩子,她也很自然地上前搭把手,很是讨人喜欢。 贺红艳的家在重庆边远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丈夫去世了,她靠打工供唯一的女儿读大专。在城里几年,贺红艳已经喜欢上了城里的生活。她有了自己的“最终梦想”——进城;  相似文献   

3.
向命运挑战     
向命运挑战□杨莉在长春市双阳区齐家乡,有个叫金淑兰的女党员,人们都说她是个“苦命人”。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丈夫见异思迁,另觅新欢,抛弃了她和女儿不辞而别。办妥了离婚手续后,为了生活她不得不改嫁,可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第二个丈夫就因病去世,又给她...  相似文献   

4.
白建国 《党建》2011,(9):40-41
40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入伍的战士,在青海遇到一位红军长征时流落在草原的红军老妈妈。她17岁跟随红军长征,在部队行进到青海草原时部队被白匪打散,她逃离虎口流落到草原,嫁给了当地牧民。虽经历了几十年的草原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组织,没有忘记她的红军丈夫。她把红军丈夫临别交给她的珍贵资料装在一个牛皮囊里,  相似文献   

5.
农二师三O团园一连退休职工张元英是一名老军垦的后代,几年前与丈夫离婚,带着孩子独自生活,后因患病瘫痪在家。由于其生活难以自理,该连工会、妇联在生活上处处给予她帮助,去年为她配了一辆轮椅,使她经常能在户外活动。这不,上个月连领导又把中央文明委、中宣部的电视进万家的电视送到她家,使她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6.
连谏 《党课》2011,(24):73-74
私底下.我曾为她多次呜过不平,因为曾目睹她的丈夫明明自己拿着感冒药盒却还要问她:饭前还是饭后吃?一次吃几颗?我们一起旅行时,她丈夫一日不知要电她几遍,无非是干净袜子放在哪里了?收煤气、水费的人等在门口,他却挖地三尺都找不到缴费卡……诸如此类的事情总发生在她的婚姻生活中,为此,我时常取笑她的无底线贤良主义,把在事业上雷厉风行的男人生生贤惠成了生活低能儿。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自古婆媳水火不相容。但这句话如果用在七师一二六团五连职工范丙春和她的婆婆身上,那可就不灵验了。为什么不灵验呢?话还得从头说起。1985年,范丙春和刘永春喜结良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第一年,丈夫就和她商量: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刚开始,她很担心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日久天长必然会产生矛盾,难以相处。但在丈夫的耐心劝说下,她考虑到:丈夫的4个妹妹还在上学,丈夫的哥哥在边远连队工作,公公婆婆年  相似文献   

8.
正10年来,她守护着自己患精神病的丈夫,默默无言,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嫌弃丈夫的无用。而是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撑起了4口之家。今年45岁的周凡瑞与比她大3岁的丈夫袁宏昌是娃娃亲。作为人妻,周凡瑞细心体贴,勤俭持家。丈夫袁宏昌干活踏实,勤劳能干。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结婚几年后,他们生  相似文献   

9.
现年45岁的侯秋霞是河南人,后来嫁给了广州铁路局的一名职工。2002年年底,侯秋霞和丈夫双双下岗后,侯秋霞做钟点工,由于活儿干得好,一个月能挣3000元钱。她丈夫每月却只有900元收入,但她从不说风凉话,反而经常主动安慰丈夫、伺候老人、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10.
<正>她叫宋雪芬,现在农二师三十三团社区工作。在家排行老三,父母、哥哥、姐姐们都很疼爱她,照顾她,从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很多事情都不会做,总觉得生活得很快乐,很平静。婚后的生活改变了她,使她学会了做饭、做家务、照顾家人,性格也变得坚强起来了,这所有的一切都原自她找了一个当干警的丈夫。刚结婚那时,丈夫在且末支队当一名监狱干  相似文献   

11.
她叫王凤琴,通辽市库伦旗六家子镇洁利洼村柳编协会会长,一位性格倔强、浑身透着股韧劲儿的农家妇女。人到中年的她,25年前挑着嫁妆来到丈夫家时,看到的是几间破土房,几个木头箱子,露着土的火炕……这样一个破烂不堪的“新家”,比她想象中还要差一些,看着丈夫愧疚的眼神,她用仅有的几十元“彩礼”买回了常用的生活品。“开弓没有回头箭”,她这样安慰自己和丈夫,第二天就和他下地干活,开始了白手起家的生活。 村里办厂第一人 198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自古婆媳水火不相容.但这句话如果用在七师一二六团五连职工范丙春和她的婆婆身上,那可就不灵验了.为什么不灵验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1985年,范丙春和刘永春喜结良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结婚第一年,丈夫就和她商量: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刚开始,她很担心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日久天长必然会产生矛盾,难以相处.但在丈夫的耐心劝说下,她考虑到:丈夫的4个妹妹还在上学,丈夫的哥哥在边远连队工作,公公婆婆年龄已经大了,他们身边必须要有人照料.于是,通过思前想后,心地善良的范丙春终于答应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3.
默数九十九     
星期天丈夫陪妻子逛商店,一路上,妻子有说有笑,兴致勃勃。正当妻子一遍又一遍地在商店里试穿衣服时,丈夫身上的呼机响了:他低头一看,呼机上清楚地显示着:“饭做好了,快来我家。柳小姐。”柳小姐是何许人?丈夫怎么也记不起来。正当丈夫纳闷的时候,妻子过来了:“谁在呼你啊?”见丈夫神色迟疑,妻子夺过呼机,顿时脸色大变,她气愤地冷笑着说:“好啊,柳小姐请你去吃饭,你快去吧!”“天晓得是哪个柳小姐,”丈夫赶忙解释。“只怕是你心中有鬼吧!”妻子眼睛瞪得大大的。“我能有什么鬼!”丈夫有点生气了。  相似文献   

14.
<正>59年前,年仅19岁的吴华荣带着憧憬满怀激情地来到了农二师二十九团。岁月如梭,在她40岁那年,原本生活得很幸福的吴华荣,丈夫因病瘫痪早早离开了人世。留下她和4个10多岁的孩子,生活的重负,把这个坚强漂亮的女子,压得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张怀珍与吴荣华丈夫是患难与共的亲密兄弟,两家一直都是在相互扶持帮助下亲密走动。对吴华荣的困境,张怀珍一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此后他家不管有什么好吃的,总要给吴华荣家送去一份,  相似文献   

15.
集安市大路镇古马岭村7组的普通农家妇女王福珍,今年30岁。几年前,她与丈夫带着孩子单立门户时,家境可谓“一穷二白”。但她凭着坚定的信念与丈夫一起艰苦奋斗,发展养羊、承包水毁地等多种经营项目,经济善逐渐好转,开始走上了小康之路。随着生活的逐渐富裕,她更加坚信跟党走就会有光明的前途。1996年秋,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了自己的夙愿和决心。从此,她积极靠近党组织,经常找党员谈心,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生产情况,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每当村党支部有活动,只要通知她,无论自己有什么事,有什么困…  相似文献   

16.
快乐地工作     
《当代党员》2011,(1):1-1
她18岁开始经商,挣下了两间门面,丈夫是镇领导,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很滋润。 接到党组织邀请她回社区竞选总支书记的召唤,她立即辞去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当上社区总支书记后,她每天工作到深夜,把社区6000多居民团煞成一家人,什么事儿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7.
<正>连日的阴雨,将古城陕西省宝鸡市清洗得更加干净。谭军利站在宝鸡市的一家盲人按摩院门前,迎着秋风,徘徊不前。几天前的一次朋友聚餐中,谭军利的闺蜜李菊芹和丈夫司鹏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谭军利笑着没有拒绝,算是默认了。事后她又有点后悔,责怪自己鬼迷心窍,怎么就答应了来见面。但不见面又能怎样?自己一个带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收到一条短信,是一幅对联:肉价涨,菜价涨,房价涨,这也涨,那也涨,怎一个涨字了得?挣钱难,办事难,做人难,男也难,女也难,看世间难上加难。横批:活着真累。我不禁哑然失笑。因为在与许多人的闲聊中,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听得最多的就是"活着真累"的感慨。  相似文献   

19.
焦淳朴 《党课》2012,(6):76-77
1994年,为了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他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北京,丈夫开出租车,她摆修鞋摊,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平静。但不幸的是,丈夫因一次意外车祸去世了。很多人劝她带着孩子回老家,这样经济压力会减轻不少,但为了孩子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梅桂花1985年与丈夫楚荣贵结婚,婚后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与丈夫携手共创,相敬如宾,加上她的勤俭持家,日子慢慢宽松起来。1997年,丈夫楚荣贵调到了奎屯农七师一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