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飞 《党史纵横》2004,(2):20-23
红卫兵组织是在毛泽东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这个组织在当代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是,人们只知道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就自然消失了,却不知道,这正与毛泽东对红卫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直接关系。一、毛泽东曾经认为,搞“文化大革命”的依靠力量是青年学生,因此他支持青年学生的组织———红卫兵从1963年起,毛泽东就认为中国存在一个官僚资产阶级,并且已经掌握了基层一大部分权力。到1964年,他认为,搞“四清”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1965年下半年到196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国内政治形势作了极为严重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的标准和正确的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4.
红卫兵,意即“毛泽东的红色卫兵”;它是“文革”中由大、中学生自发建立的一种组织。在十年“文革”中,红卫兵充当了劲旅和急先锋。以其活动为主体的红卫兵运动,裹挟了整整一代青少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写下了显赫的一页。运动中所衍生和折射出的红卫兵文化是文革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笔。本文拟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学方家。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的标准和正确的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伴随着“文革”风暴的出现,破“四旧”运动兴起破“四旧”运动是随着“文革”的开始和红卫兵运动的出现才得以蔓延开来的。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清华附中红卫兵。8月1日…  相似文献   

6.
在我戎马一生中,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执行过许多项任务.1966年8月,红卫兵开始大串联时,我所执行的进驻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接待红卫兵总站这项特殊任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至今记忆犹新.因为那是在与红卫兵滚滚人流接触中,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7.
几个高中学生谈得很投机,决定办一份铅印小报,<中学文革报>问世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少年中首先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秘密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红卫兵运动。 “文化大革命”造就了红卫兵及其红卫兵运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红卫兵及其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点燃了“文革”之火,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红卫兵运动也就没有“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正确的标准与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大革命"起源问题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红卫兵运动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开始把眼光投射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教育与红卫兵兴起之间关系的探讨上.在这种背景下,考察"文化大革命"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经验教训便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即将这一课题研究的情况作一概述,以期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