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档案馆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党史办公室合作编辑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集》已编成定稿。这本文献集共十八万字,收集了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黔东特区、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和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历史文献资料六十余篇,并附录了大事记。这本文献集较全面地反映了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  相似文献   

2.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区中心,于1991年夏在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修复新建,1993年12月26B落成开馆。  相似文献   

3.
杨飞  李竑鋆 《世纪桥》2010,(8):28-31
<正>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立后,根据地周围31个县的军民在湘鄂川黔省委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4.
书讯     
《湘潮》1989,(10)
△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9月将由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综述、历史文献、回忆资料、参考资料、附录5部分,约60万宇。是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的一本比较全面的资料书。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党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碑工程的建成──记大庸市委书记肖征龙罗德林1933年至1936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创建了著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创立期间,中国共产党湘鄂川黔省委,以及省革委、省军区在大庸宣告成立。三大领导机关设在原大庸县城解放路...  相似文献   

6.
阳春三月,春光迷人。我们一行驱车追寻着革命前辈的遗迹,来到原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采访。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卷壮丽的革命篇章。一塔卧,曾是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它位于湘西永顺县城东北39公里处,吉首至桑植的公路穿境而过。  相似文献   

7.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和专题定稿会议,于八月二日至六日在四川成都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协作领导小组和编写组的全体成员共五十二人。与会同志认真审查并原则通过了《史稿》修改稿和专题稿。对协作领导小组成员作了个别调整和增补。四川省政协主席杨超代表省委到会看望了大家。陶扬、陈文、刘夫亚等同志分别讲了话。康政同志代表协作领导小组作了总结讲话。会议完成了预定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湖南省委征委在长沙召开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征求意见座谈会。会议由省委征委主任康政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曾经参加过湘鄂川黔根据地斗争的老红军:张启龙、袁福生、穰明德、曾敬凡、刘永珍、刘长希、谭汤池、林文兴、刘金元等九人。同时,还分别征求了刘亚球等同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服从服务、敢战善战"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是苏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新时期"反围剿战",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要大力弘扬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释放"红色动能",助力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发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磁石作用,凝聚扶贫心力。一是激发扶贫斗志。在条件恶劣、外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重庆酉阳南腰界,并以此为大本营,开展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7月21日至22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政府正式成立。黔东特区根据地,包括重庆酉阳、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1,(9)
正在湖南永顺县龙家寨,有一处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形制为木结构民居的红军医院旧址。这里曾是红二、六军团开办的军区总医院,为救治红军伤病员,保证红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1934年11月26日,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指示,我党建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贺龙、夏曦等任委员的中共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的湘鄂川黔边区省军区,还成立了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任主席。随着党、政、军领导机构的设立,湘鄂川黔苏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1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简称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时,为了钳制敌人,留下了红六军团第18师(简称红18师)。红18师经过50天的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跳出了敌军的层层包围圈,胜利完成了留守根据地的任务。认真探讨红18师留守根据地的历史作用,对于深入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相似文献   

13.
彭苏 《红岩春秋》2024,(4):56-61
<正>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攻占黔西北黔西、大定、毕节三县,扩大队伍5000余人。其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皮红心的国民党毕节专员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经湖南中西部地区进入贵州东部。而后遵照中革军委电令迅速西进,渡过乌江,前往贵州西部毕节一带建立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湘潮》1988,(11)
△大庸不仅山川秀丽,而且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地区,当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夏曦等革命领导人都留有足迹。近几年来到大庸观光的中外游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视察了湘西的大庸、桑植、永顺、花垣、吉首等县、市。廖汉生同志是桑植县人,早年曾战斗在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视察中,廖副委员长参观了贺龙同志故居和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武装斗争历史展览。  相似文献   

16.
四、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对长征的宣传和研究 ,从长征结束不久就开始了。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关于长征的回忆录发表较多 ,学术研究成果较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2 0多年间 ,红军长征史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长征 50周年、 60周年纪念活动的展开 ,掀起两次研究长征的高潮 ,出版了一大批史料。有代表性的有 :《毛泽东军事文集》 ,《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长征时期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料》 ,以及红军长征所过各地编的长征史料 ;当事人 (如肖…  相似文献   

17.
湘鄂川黔苏区是中国共产党早起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苏区的文化宣传工作,唤起了苏区人民的觉悟,鼓舞了苏区人民的革命意志,在创建和发展苏区的斗争中,发挥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指引下,重庆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在艰难的环境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游击根据地的革命活动。不仅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主力红军作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还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播下了宝贵的革命火种。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6,(2)
一九二八年春至一九三五年底,贺龙同志在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注意团结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为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我红二、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十一月,初步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对此大为惊恐,于一九三五年一月,集中湘鄂两省敌人,十一个师又四个旅,约十一万余人,分成六路纵队,在各县保安团的配合下,采取堡垒主义和分进合击、攻堵结合的战法,对我根据地发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