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执行体制改革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执行难”的问题比较普遍。对此,群众意见多,影响大,严重地影响到司法的权威,破坏了法律的尊严。为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全国法院前年9月开始清结执行积案,去年又开展“执行年”的活动,对执行工作,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执行工作形势依热严峻,不少法院一边清理旧积案,一边又出现新积案。法院现行的执行体制明显与执行工作的性质、特点及实际情况不相协调,对人民法院现行执行体制进行改革应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一、现行执行体制与执行工作的性质、特点不符。人民法院是专门行使国家审判权的…  相似文献   

2.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实现司法职能,将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加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执行职能和审判职能是人民法院司法职能的组成部分,执行职能也是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的保障。长期以来,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工作不利,使大量已经审结的案件不能得到执行,这不仅造成在执行环节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执行难"问题是困扰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和影响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的一大难题,而被执行人规避执行行为的愈演愈烈,已成为"执行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部分被执行人利用种种手段,逃避债务履行,规避法律制裁,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有序开展,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如何防范和规制规避执行行为,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规避执行行为的常见类型及主要表现规避执行行为是指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以不履行或者少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目的,采取种种手段实施的逃避债务履行和规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按照规避方式的不同,规避执行行为可以分为直接规避执行行为和间接规避执行行为。  相似文献   

4.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执行难”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而且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着人民法院的执法声誉,法院的执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之所以形成“执行难”,有法院的内部原因,也有外部执法环境等原因,还有执行立法滞后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制约和影响的结果。(一)重审轻执的思想倾向仍然存在,表现为:1-目前人民法院工作的运作体系是:小立案——…  相似文献   

5.
"执行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而且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着人民法院的执法声誉。因此,本文指出应尽快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基层司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王永芬 《法制与社会》2011,(19):141-141
在法院执行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进一步完善措施,建立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当前形势下,由于执行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与执行体制的不健全等,致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屡屡受阻。这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也使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在广大群众中丧失庄严威望,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待执行说理,以及怎样进行执行说理,是新时期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执行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多年的实践体会,依据有关的法理精神,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执行说理的内容和特征 执行说理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对据以执行的有关文书和执行措施以及不予执行等问题的正当  相似文献   

8.
王宏 《公民与法治》2011,(21):42-43
阜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在主管院长李英智、执行局长顾东光的带领下,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司法、服务型执法、人性化执行,带着真情做工作,将服务融于执行工作中,开创了阜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新局面。最近,阜平县人民法院张玉堂法官.及时采取人性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有关执行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和执行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上级人民法院加强对本级和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成为保证各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依法、文明、正确、有效地进行,并保证执行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并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就法院执行机构建立监督、指  相似文献   

10.
执行权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权能,是国家司法强制力的最终体现。当前,以建立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新体制为重要标志的执行体制改革和创新工作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要求,各地法院从解决“执行难”、治理“执行乱”,维护司法公正的目的出发,进一步深化了执行机制改革。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人民法院权威,防止执行工作混乱,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执行工作中,由于职权划分不清晰,运作机制不科学,权力过于集中,又缺…  相似文献   

11.
"法律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而且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影响着人民法院的执法声誉和威信。本文以民事执行为范围,挖掘"法律执行难"的根源,并从改善强制执行的内外环境入手,结合执行实践经验以及国外的成功做法,探索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 ,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难执行 ,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 ,影响了我国“法治”进程。探究执行难点 ,制定有执行操作的法律 ,解决“执行难”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笔者根据执行工作中有关法律、法规不利于执行操作所导致的执行难点 ,探讨解决的对策 ,旨在抛砖引玉 ,推进法治。一、“执行通知书”的法律适用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0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人民法院在决定受理执行案件后 ,进行强制执行前 ,应当先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 ,责令其在指定期间履行 ,预期不履行的方可执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事案件"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活动的痼疾,成为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热点问题,也严重地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4.
沈志富  孔平 《法制与社会》2013,(15):186+194
法院的执行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些年,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案件:被执行人对执行的抵触情绪较大,执行中逐渐发展成暴力性、破坏性的群体性事件。此类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在执行工作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不仅影响社会稳定,也是法院"执行难"的具体表现,不但影响法院正常执行工作,还有损司法权威,已经成为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执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如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调查地或被调查人不在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区内,受诉人民法院不便自行调查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调查。对被执行人、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受诉人民法院不便前去执行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可见,相互接受、委托调查、送达、执行,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调查、送达、执行的方式之一,因而也是民事诉讼必不可少的重要诉讼制度,在性质上属于人民法院之间的司法协助。但自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施行以来,一些司法人  相似文献   

16.
彬县人民法院攻克执行难',使执行工作基本实现了收结案良性循环。彬县人民法院始终强化执行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二是充实力量,三是审执结合,成效显著。以今为例,至6月份,共立执行案275件,执结率78.2%,同时执结积案98件,为企业和法人挽回经济损失61.3万元。  相似文献   

17.
许多经济、民事案件审结之后难以执行、甚至不能执行。这已成为当前人民法院工作中二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法院在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遭到辱骂、刁难、围攻、殴打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法院的执法活动,放纵了违法犯罪行为,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且在当地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直接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法制的极大权威。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执行工作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山东省平度市人民法院,这一情况却已不再是困扰法院工作的难题。该院通过创新执行机制,探索出了以执行透明、案件挂牌、法官竞办、逾期执行易人等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执行”机制,有效清理了多年的信访积案。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就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介绍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现状以及为加强执行工作,解决“执行难”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据了解,1995年到1998年4年间,全国法院共办结执行案件676万余件,执行标的金额3664亿元。今年5个月,执结54万件,执结标的金额525亿元。这些案件的强制执行对推动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是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执行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它不仅表现在执行案件大量积压,至今年6月底全…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以法律、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相配合衔接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是人民法院推进执行工作、破解执行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冲击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