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英国记者亲身经历了辛亥巨变,他第一时间采访了黎元洪、孙中山、萨镇冰、张彪、胡瑛等辛亥风云人物,采写了从政治幕后到战争以及和谈期间的许多独家新闻。他对当时时局的实地观察与切身感受,真实客观,最接近本来面目的历史。本文摘自((亲历中国革命》(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英]埃德温·丁格尔)。  相似文献   

2.
清末,他留日归来担任过大清银行总司帐;辛亥,他拥护孙中山,担任过广州大元帅府会计长;民初,他首倡和拟订了中国《会计师暂行章程》;他是我国会计制度的奠基者,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持有“第一号”职称证书的会计师,他被加拿大人称为“世界最有能耐的会计师”,他就是民革赏谢霖。他所创办的正则会计学校,如今已由成都民革恢复发展,再谱新章。  相似文献   

3.
熊肖春 《各界》2010,(1):64-68
这一切得从那场著名的巫蛊之祸开始说起。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在酷吏江充和心怀鬼胎的李氏家族策划下,向45岁的太子刘据逼近。刘据很快就被逼上绝路,于该年八月辛亥自尽,刘据的两个儿子也和父亲一起死去。和刘据一起死去的两个武帝皇孙中,有一个名叫刘进,就是汉宣帝刘询之父,他的小名是“史皇孙”。  相似文献   

4.
在民国历史上,陈其美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辛亥革命胜利以前,他的身份是同盟会会员、青帮大哥和反清战将:民国建立后,他贵为一方大员,却毅然投入反袁斗争。对于陈其美的一生,他墓前蔡元培的题词将其概括为:“轶事足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询是鲁连子房一流”。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馆藏文献是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依据。目前,学界出版的大量有关湖南辛亥革命人物和事件的文集、汇编等原始资料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来自于图书馆。进一步发掘、整理湖南辛亥革命文献资料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史学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华嘉 《民主》2011,(5):45-47
许钦文(1897-1984),原名绳尧,笔名钦文、蜀宾、田耳、湖山客等,浙江绍兴山阴县东浦林人,其父许岳钟为清末秀才,在家开私塾,课业授徒。其母田氏,为酿酒家女。5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识字,后人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创办的东浦热诚小学读书。1913年.许钦文考人杭州铁道学校机械科,  相似文献   

7.
吴欢 《各界》2011,(5):75-77
辛亥革命爆发,赵风昌欲挽乱局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义的当晚,赵风吕正在参加一商务宴请,席间有人低声附耳,告知武昌突起战事,赵随之起身与主人打招呼:“另有约会,先行告退。”赵风昌退席之后,焦急地径直走到电报局,以密电致汉口电报局长朱文学,询问武昌方面情况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8.
陈清海  范翔宇 《团结》2012,(6):57-58
陈铭枢,字真如,广西合浦人,民革创始人之一,曾任民革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第三届中央常委。曾参加过辛亥武昌保卫战,是北伐时期铁军中的名将。由于历史的原因,迄今为止,学术界仍缺乏对陈铭枢的系统研究,人们对他的事迹也是知之甚少.陈铭枢为家乡民众所做的大量公益福利事业也鲜为人知。本文仅举几例,供读者见识。  相似文献   

9.
卢作孚,中国近代史上杰出 的爱国实业家。早年加入同 盟会,投身辛亥革命。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统一了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38年秋,卢作孚和他的公司,用40天的时间,将10万吨战时物资抢运至后方重庆,挽救了当时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1938年10月25日,武汉陷落。扼守川鄂的宜昌便成为全中国的咽喉。当时入川没有公路,更没有铁路,唯有长江,而长江在这里被三峡卡住了脖子,所有的船只都必须在宜昌换船中转。这时,在宜昌,各种待运物资9万吨,各种滞留人员3万多人。更为严峻的是,40天过后便是漫长的枯水…  相似文献   

10.
赵天鹭 《团结》2012,(1):70-72
2011年,是辛亥百年,也是侯杰教授格外忙碌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为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付出了辛劳的汗水。媒体合作2011年10月4日,6集文献专题片《辛亥革命》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黄金时段开播,该片相当部分就是出自侯杰的手笔,凝聚着他大量的心血。  相似文献   

11.
李晶 《学理论》2012,(30):97-98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陕西是最早响应的省份之一。西安起义后,各州县纷纷响应。数日之间,关中、陕北及陕南的安康、商洛等地五六十州、县相继光复。而关中人在陕西辛亥光复之前,在陕西辛亥光复的过程中,在陕西辛亥光复后的政权建设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洪宇 《民主》2011,(10):11-14
100年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此次革命,武昌首揭义旗.各省响应。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时值今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已经消弭于时空的隧道.但是武昌首义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1936年年末,一向无职无权、闲居养病的辛亥革命元老李烈钧突然奉命出任审判长,主持对西安事变主谋张学良的审判,演了一出代蒋介石受过的闹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无论属于何党派,崇拜何种主义,都承认“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辛亥年即1911年,满清最后一位皇帝  相似文献   

15.
十年砍柴 《各界》2014,(12):14-16
1911年12月22日(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初三)清晨,宣布脱离满清而自治不到一月的的四川省省会——现在应该称“大汉四川军政府”首府成都,已是寒意袭人。平时此刻街市行人稀少,今天却大不一样,城中心皇城明远楼前,一队军人抓住一个只穿着内衣、还留着辫子、须发斑白的老人,一个高大魁梧的军官在宣布他的罪状。而老人破口大骂这个军官“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但于事无补。很快,几个汉子上前将这老人砍头,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相似文献   

16.
范福潮 《各界》2011,(10):78-79
辛亥春,清政府的大牢里,一南一北关着两个名闻中外的同盟会英雄,一个是关在武昌府监狱里的日知会一。案的主犯胡瑛,一个是关在北京刑部大狱里的谋炸摄政王的汪精卫。  相似文献   

17.
徐朗西(1885—1961),名应庚,字朗西,号峪云,陕西三原县人,辛亥元老、青洪帮大佬、美术教育家、美学家、京剧名家、武术高手、书画家,如此等等,矛盾而又统一的集于一身,民国奇人也。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1,(40)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日。1911年(辛亥年)的今天,武昌起义象一声春雷,震动了中华大地。随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制度,被这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以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19.
时刻 《侨园》2013,(9):54-55
<正>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地揭示出一切。一位客家人后裔,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历史的召唤下奋起。是他,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准备的基础上,明确意识到,清廷再以改良的新政来防止革命,已达不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只会滑天下之大稽了。他迅速从戊戌变法"请愿上书"中觉醒,意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揭起武力"倾覆"清朝的大旗,从而成为结束千年帝制的历史伟人。无论后人对他的辛亥革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67年1月,遭受陷害的陶铸,就被责令在家里检查。他家的红电话被拆掉,文件也停送了,许多造反派不断地到他家里来批斗他。“七二零”事件后,又被抄家。1968年他除被限制行动自由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