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干部工作中的选人用人问题上,常常出理两面三刀种偏向:一是对干部标准中的“德”与“才”的具体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上有偏差,或以偏概全而导致“因小过而斩大将”,或求全责备而贻误用人时机,埋没人才.二是在干部标准中的“德”与“才” 的关系上,或只讲德,不讲才;或只讲才,不讲德,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因而导致选人不准,用人不当.这两种偏向都是没有坚持好干部标准中的“德”与“才” 的辩证统一,没有把握好“德”与“才”的具体要求的表现.干部标准中的“德” 与“才” 的具体要求,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内涵,但“德”与  相似文献   

2.
为领导出谋划策是其“身边人”的重要职责,现实中他们也确实给领导出了不少好主意。但出于各种原因,有时候某些人出的主意却可能是“馊主意”。说其是“馊主意”,因为主意中有如下“馊味”:一是“以偏概全”。主要表现为“三重三轻”: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是自私自利思想在作怪,不管他心中明不明白这种主意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一批坚持原则的干部不适应环境被淘汰出局.一批习惯太平的干部对环境无能为力而随波逐流,一批作风不正的干部投机取巧却得到提升,这种“谁不进来谁是‘另类’”的“逆淘汰”现象,呈现在吉林省白山市系列腐败案件中。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劝诫那些自以为是、以偏概全的人。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有人就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忘了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消防员”的美德;有干部腐败、医生无良、教师渎职,就因“害群之马”全盘否定基层干部、医生、教师整个群体……现实中,“盲人摸象”的例子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5.
报载,辽宁省委书记慕绥新、马向东一案答记者时说:“在干部的考察上,由于不深不细,使有些本来有问题、甚至有严重问题的人得到带‘病’提拔。”这种情况已非个别现象,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应该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组织部门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但现实中的一些情况却往往相反。有的“伯乐”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挑选,却选用了一些有“病”的干部。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识人不准,用人失察,监督不力;有的是因为某个上级领导有“交代”,上面有条子,亲友有…  相似文献   

6.
在下基层调研时发现,有些基层干部,虽然整天身在兵中,却不敢听基层官兵的意见,不敢让群众议论,一听到“不同声音”就给扣上“不讲政治”、“犯自由主义”、“不保持一致”的帽子。这种现象表明,在少数干部中存在一种不敢讲真话、不爱听真话的风气,甚至少数干部为求提拔,弄虚作假、编造政绩,汇报工作,讲成绩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7.
“党管干部”是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但是,在对“党管干部”的理解上却存在不少误识。这些误识,是导致实践中干部任用不科学、甚至同人民公认原则要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党管下部”不能同公众对干部的选择权相违背。  相似文献   

8.
大同县委书记冯及时,在干部问题上有与众不同的“三不”,初听颇感疑惑,细品却觉有理。这“三不”是不认干部、不听反映、不谈话。他的解释是:县委设有分管干部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干部怎么动,首先靠他们拿意见,我不去主动认干部、接触干部;各个干部有什么想法和思想波动,首先找他们谈,我不先与干部谈话;对某个干部有重要问题反映,可以拿到纪检机关和县委常委会上,我不单独听。“三不”来自于基层领导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哲理性。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干部人事工作中颇受不正之风的干扰,托人说情的、许愿讨好的、自我推荐暗示…  相似文献   

9.
有一些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后 ,便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 ,贪图享受 ,“一朝坐皇位 ,终生够享用”。只看重职务带来的“实惠” ,把勤政廉洁、开创业绩、为民服务抛于脑后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当个受“香火”不“显灵”的“太平官”。群众称这种官员为“保险柜”式官员———有权有利又牢靠。如何打开这种官位“保险柜”,是我们近年来贯彻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关键和难点。我以为 ,目前干部选拔工作中 ,我们能做到知人善任 ,却未能做到知人“善免”,导致干部选拔任免过程中出现“保险柜”式的干部。要做到知人“善免” ,一是要正确认识两个关系。首…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地方在调整领导班子时,不作具体分析,只听“一把手”意见,一味把与“一把手”不和的干部调离,给领导班子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损伤了敢于直言的干部。班子成员从工作和事业出发向单位“一把手”提出不同意见,本是值得肯定、鼓励和表扬的,却被视为与“一把手”作对,闹不团结而调离,这不仅会挫伤这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会打击那些敢说真话、工作有主见、  相似文献   

11.
“酒谣”品评——“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有啥罪”[一位外商讲:在中国这样不太富裕的国度里,讲排场,比阔气.大吃大喝成风,实属罪过。而我们一些干部却认为“只要两袖清风,何惧一肚酒精”。往兜里装是腐败,只往肚子里装就算廉洁。的确,至今还没有说哪位干部因...  相似文献   

12.
善待个性     
干部工作中,常听到有人说某个干部“个性比较强”。乍听上去,似乎没什么,但仔细品味,便觉得话中有某些贬义。在有些人看来,干部的个性似乎是与党性、组织纪律性对立的,是不能容忍的,因而,有些干部因“个性比较强”虽多有才华却长期得不到“用武之地”,而个别平庸者却因“完美无瑕”而被重用。一些单位不出人才,少有政绩,恐怕也与其领导容忍不了有个性的人有些关系。个性是一种独立的品格。物有棱角而露锋芒,人有个性而显风骨。按理说,对有个性的干部应该亲之、近之、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干部教育事业正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处在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一种与此不协调的“音符”:少数单位的一些关健岗位上的干部很少被组织安排参加学习培训,或者即使安排了参加学习培训,也只是报个到而已,最终单位以有“要事”为由向培训机构请假。与此相反的是那些所谓“闲职”岗位上的干部和没有担任实职的非领导岗位上的干部则经常被安排参加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些干部早就为政不廉,仍在推荐、考察和讨论决定等环节时却未能发现问题,导致其中少数人继续得到提拔重用。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带病上岗”。为什么不廉洁的干部在提拔使用时没有被过滤剔除出来,反而“带病上岗”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少数地方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没有正确把握用人标准。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急于改变落后现状,在用人上片面强调大胆起用能干“大事业”、“敢闯”、“敢干”的“开拓型”干部,而对干部的“德”重视和考察不够,把一些虽然能力较强,但政治素质差,思想作风有问题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干部考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少数干部思想品质不纯,一有“风吹草动”就“上蹿下跳”、“跑官要官”的现象,一位负责同志最近强调,绝不能让只会干事、不会来事的人吃亏,绝不能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真正让干部专心谋事而不分心谋人。话语虽朴素平实。却遭出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对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书而远舞     
时下,干部队伍中的舞迷越来越多,书迷却越来越少。据某市城调队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该市科局级以上干部85%的会跳舞,75%的干部一周要到“舞池”潇洒两三回。 跳舞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消除工作疲劳。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时下民间顺口溜里的“喝酒半斤八两不醉,打麻将通宵达旦不睡,跳舞三步四步都会”就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少数干部思想品质不纯,一有“风吹草动”就“上蹿下跳”、“跑官要官”的现象,一位负责同志最近强调,绝不能让只会干事、不会来事的人吃亏,绝不能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真正让干部专心谋事而不分心谋人。话语朴素平实,却道出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对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桓范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谋略家,著有一篇名为《世要论》的文章,讲的是怎样识别好干部和防范坏干部的道理。“七恕”——识正之道1.“臣有辞拙而意工,言逆而事顺,可不恕之以直乎?”有些干部不会讲话,可他的主意却好得很;有的干部口头上不听使唤,总爱说些“逆耳之言”,可做起事来却不折不扣地遵循领导的指令。对这样的干部,要从他的  相似文献   

19.
一次干部会上,有位领导被请作“指示”,这位领导同志说:“指示谈不上,但今天在座的大小都是干部,我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干部干部,关键要实干,一要干事,二要干净。”这位领导的话虽不多,却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一要“干事”,二要“干净”,简单明了,具体实在.入耳入脑,让人深受教益。先说“干事”。所谓要“干事”,就是要勤政。当官不为民“干事”,不如回家歇着去。身为人民公仆,在位就要谋政事,理当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干事”还有层含义是要干好事,就是要  相似文献   

20.
谈考察干部应注意“六性”□邢未萍偏面性。在考察干部过程中,只看表现,不究实质;只察一时一事,不全面衡量。使用干部只凭自己感觉如何,不管别人是否有异议。屈从性。对上级领导或某一部门推荐的干部,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是否具备条件,屈从压力,明知不合格,却给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