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李明 《党课》2006,(2):59-59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法宝,但在常人眼里,受到批评总不是—件十分光彩的事。因此,面对批评,难免产生抵触、消极情绪。这种已、理一旦产生,对错误和批评的认识就会产生偏离,错误就得不到根本的改正,批评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平日里,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形:上下级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开展相互批评时,有些人总爱作这样的"告示":"我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乍听,这话似乎没有错。然而,细细琢磨,这话似乎只说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常说的一些为人处世原则,乍一听来容易做到,但其实很难。或者说,不少原则对君子可能有效,对常人则几乎无用。比如那句常挂嘴边的"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这话有其特殊的语境。如果是夸赞一个人,就会找各种事实来证明,这时人和事是一致的,就算事说得不准确也无伤大雅。如果是批评一个人,那么为了不引起无谓的争论,一方就会提前声明:我这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然而,事情总是人做出来的,你在批评一件  相似文献   

4.
批评与自我批评“变奏曲”袁敏杰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领导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大开展了,甚至很难开展,可谓"武器入库"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批评与自我批评变奏曲":"报喜不报忧"。一些人闻喜则笑,闻过则恼,一些人甚至...  相似文献   

5.
习主席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对于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纯洁巩固内部关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用极为重要。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切忌":批评他人切忌瞻前顾后,要勇于仗义执言。在一些单位,批评普遍存在"三怕"现象:一是怕穿领导"小鞋"。  相似文献   

6.
时下,在批评一些违纪的人或事时,经常听到有的领导说:“这件事就这样点到为止,希望××同志下不为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点”法,往往收不到“为止”的效果。违纪者依然故我,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仍是屡点不止。“点到”何以难“为止”?原因多多,除了违纪者主观上不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事不对人”之说,称不上是什么格言、警句,但屡闻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口头。一些单位领导在某个问题发生之后,往往以“对事不对人”作为开场白,发几句议论,说几声“吸取教训”之类的套话,就算问题解决、事情了结。这种“对事不对人”,常见的是为犯错误者护短的辩词。本来,出了问题,不但要“究事”,也应该“究人”,该负责任的要负责任,  相似文献   

8.
《求贤》2011,(2)
“舆论监督”好理解.是指用公众的言论来监督社会成员的行为。舆论的监督作用通常要通过新闻传媒这一载体来实现。正因为舆论具有如此威力,一些人对它又恨又怕.所以.它反过来又成了监督的对象。对舆论的“监督”.集中体现在对某载体之一——新闻传媒的“监督”,尤其是对批评报道和言论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1,(16):64-65
"怎么说是礼仪问题,说什么是文化问题,怎样才能说得好是口才问题。"阮朝辉的《口才·礼仪·文化》一书中,开门见山就点了题:说话是门技术活。简单、直接、有力,让人对书中所述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一个问题表示反对,如何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甚至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这需要技巧。在批评或表扬一个人的时候,如何做到不显山露水不伤到对方或不显得献媚?这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1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对这个一听就明白,似乎比较浅显的问题,要真正理解其实质,并以其指导实践,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前几年,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个放权问题。当时,社会上对放权问题议论很多。这件事也影响到公司一些科室,要求公司下放一些权力,意见最集中的是一些业务科室要求公司下放财权。有的同志甚至把公司下放财权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认为公司不放财权就是思想不解放。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什么是解放思想,应该怎样解放思想?带着这些问题,公司党…  相似文献   

11.
批评作为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和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它包含“批”和“评”两层意义。“批”,就是见人见事指问题;“评”,就是挖根源、析原因、想办法。那种只“批”不“评”的批评,与其真实目的相去甚远。实践也证明,批评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关键在“评”。  相似文献   

12.
《军队党的生活》2010,(3):23-23
前几天,上级的通报中说到一件事,某部士官由于遭到连队干部的不公正批评,采用极端的办法解决问题,将该名干部打伤。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都是党员,在党内开展批评非常普遍,如果有的批评你不能接受时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舆论监督,圈子里的人大多有些不情愿。不是不情愿批评错误的东西,而是不情愿得罪人。这“人”,自然包括被批评者及其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人,甚至还包括主宰你发稿权的领导。为了主持正义,得罪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但问题是有时你还真不敢得罪,因为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管着你:“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应该说,“舆论监督要与人为善”这提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善者,友好也。舆论监督说到底是新闻媒体通过合法程序对一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人或事的披露,最终达到批评人、教育人、帮助人,及至治病救人、推动问题解决的目的。从其  相似文献   

14.
胡珊珊 《学习月刊》2014,(20):29-30
何为"烘云托月"?画月,"月不可画",用画云来烘托之,云画好了,月也就烘托出来了。文学作品中的烘云托月的写作技巧,是借助于他人他事他景他物等的描写来为间接所要写的人、事、景、物等作映衬,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是很重要的章节。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虽然为一世枭雄,但经常打败仗。"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就一路顺风顺水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朋友间、同事间,在一块儿工作、生活或共事,假如能够做到真诚相待、经常提醒,无疑对人的一生大有益处。有时在人生的节骨眼儿上,只需寥寥数语提醒,或许就能使你压下怒火,避免"闯祸"或"砸锅";或许就能使你收回"邪念",在滑向犯罪的道路上悬崖勒马;或许就能使你得到新的启示,促使原来的决策完善,避免工作失误……诸如此类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少见。人生之所以需要提醒,一是由于人的识记材料分量随着时间的间隔逐渐减少,直到遗忘。当你忘记党纪国法、政策规定、上级要求以及道德规范时,有人提醒,会使你恢复记忆而不至于干蠢事。  相似文献   

16.
白杨林 《先锋队》2014,(7):12-12
民主生活会开得怎样,群众路线践行得怎样,最终都要看会后的实际行动。随着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环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全面开展,各单位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认真查摆"四风"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7.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18.
殷铖军 《党课》2007,(3):127-127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出“学习不够认真”、“学习系统性不强”、“工作一庀就忘记了学习”,等等。于是,学习问题堂而皇之地挂在了嘴上、写在了纸上。如此批评与自我批评,自然谁都不会放在心上,大家嘻嘻哈哈的也就过去了。明明是豆大的“麻子”,却被当成可爱的“酒窝”!民主生活会也就因塞了“学习”这个筐,而最终“一笑泯千愁”,踏踏实实走了一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场。  相似文献   

19.
盛若蔚 《学习导报》2011,(18):46-47
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的反省促人提高。谈批评,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两个方面。批评,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以自我为对象,对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查找和剖析。中国的古人提倡"闻过则喜",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西谚亦云:“批评如同你忠实的门警,你若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就会被错误偷尽。”  相似文献   

20.
7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基层干部如何"敢担当"》的文章。文章说:基层工作对接的上级部门多、任务要求杂,同时干部必须直面具体问题和复杂矛盾。一些人抱着混日子的心态,看上去忙忙碌碌,其实啥事都不好好干。批评的就是典型的"为官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