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丽江商界的纳西族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近代丽江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丽江纳西族妇女积极参与了丽江商业的发展进程,她们如火如荼的商务活动不仅为丽江商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而且这些活动还有机地构成了纳西族经济史研究中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纳西族商妇成...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的古城区和玉龙县,散居于永胜、宁蒗、维西、鹤庆、香格里拉等县。纳西族往往居住在山川秀丽、河流纵横、景色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民风古朴,文化深厚,令世界各国游客为之向往。特别是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丽江成为世界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纳西族最为有效完整地保持了它鲜明古朴的文化特色,从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宗教仪式、绘画艺术、纳西古乐到建筑风格、日常生活、服饰等等都具有无限的魅力。纳西族的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有“披星戴月”之称的女性服饰羊皮披肩。  相似文献   

3.
来过丽江的人都知道这里居住着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纳西族,很多人被纳西人建造的丽江古城的美折服,很多人为纳西人演奏的纳西古乐倾倒,还有很多人被纳西人书写的远古的象形文字吸引着久久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4.
麒麟、凤凰是纳西族人民理想中的吉祥动物,新春表演麒麟凤凰舞,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流行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麒麟、凤凰舞是以麟、凤为主的大型民间舞蹈剧目。演员有跳麒麟的两人,一人舞麟头、一个舞麟身,舞凤凰的一人,  相似文献   

5.
韦思萍 《今日民族》2006,(11):42-43
位于滇西北高原的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古老、神奇、富饶的土地,养育了勤劳、纯朴、聪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纳西人创造了独具风采、绚丽多姿的民间音乐舞蹈,它是祖国民族艺苑中一枝芳香艳丽的奇葩。丽江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丧、庆典及民族传统节日,男女老少纷纷汇聚街头巷尾、广场闹市,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人们或三五成群,即兴对歌;或围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舞圈,跳起欢快的纳西族歌舞《阿哩哩》、《哦热热》、《打跳》……气氛热烈,场面壮观。就连中外游客也毫不拘束地乘兴加入到歌舞的海洋里。纳西族民间流行的曲…  相似文献   

6.
丽江纳西族口语谱作为一种音乐传承的辅佐工具,在纳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是不小的。它所蕴涵的历史信息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纳西族东巴文化,东巴舞谱等同样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流传在丽江纳西族民间老艺人中的口语谱作了搜集整理,并以这些谱为例,对其应用范围、所涉乐器作了介绍,还对这种谱的文化特征、内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热美蹉"是纳西族最为古老的一种原始习俗歌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流传在丽江境内的大东乡、鸣音乡、宝山乡、大具乡、奉科乡以及太安乡等地。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文明村位于丽江坝子东北角,全村60余户,约400余人,均为纳西族。据传承人和红亮(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正强长子)  相似文献   

8.
纳两族是我国一个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和川西南的盐源、盐边、术里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县。丽江是主要的聚居区。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包括永宁、盐源、木里等地;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中甸、维西等地。其古文字有两种字体,一种是象形文字,另一种是标音文字。余庆远所谓“么些(纳西族的旧称),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见《维西闻见录》),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源于羌人之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西族今天分布在云南丽江、宁蒗、维西、中甸及四川盐源等县,他们原是古羌人的一支,是自西北地区逐步南迁至云贵高原的。这一点不仅在文献记载中有明显线索可寻,而且还有语言学和民族学上的证据,经过方国瑜、陶云逵两位先生专文考证,早成定论。1961年我去丽江调查,又发现一事,足可为纳西族源于古羌人之说增添新证。兹不揣浅陋,写此短文略加介绍,以备治民族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和文光 《创造》2016,(8):52-53
自古以来流传于丽江西部玉龙县塔城、巨甸、鲁甸—带的纳西族传统舞蹈——勒巴舞,于2013年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有些人一直把纳西族“勒巴舞”与“藏族热巴舞”混为一谈.对此,笔者作为长期从事保护传承弘扬纳西族勒巴舞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谈谈有关纳西族“勒巴舞”与藏族“热巴舞”的区别及其它,不对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丽江纳西族的洪水神话,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我国南方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都讲到当人类遭受洪水浩劫时,人间只剩下一对兄妹,后来由于兄妹结婚才得以重新繁衍人类。丽江纳西族的洪水神话,则把兄妹结婚视作导致天神发怒而发动洪水荡灭人类的原因。洪水后人间唯一剩下的男子从忍利恩,寻找天上的仙女衬红褒白作配偶后,人类(民族)才得以重新繁衍。天界与人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丽江纳西族洪水神话特点的形成与纳西族先民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的《东巴经》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全用象形文字写成。这科;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或译为“木字石字”,指其象木石之形,作木石之字。这种文字起源于图画,始终保持着图画的特征,但又约定俗成,成为一种文字符号,在丽江、中旬、维西等县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国内外有不少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约23万人,分布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部。所聚居的丽江地区东北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北同迪庆藏族自治州毗邻,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接壤,既是滇、藏交通的枢纽,又是周围汉、藏、彝、白各族人民经济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因此,纳西族同这几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4.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美国女学者一家在丽江纳西族社区多年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孙佳琪,美国语言学者,5个孩子的母亲,1992年与丈夫孙堂茂(ThomasPinson)一起来到昆明,1994年学习纳西语,在丽江教育学院学习生活了3年,1999年在丽江白华村居住,与周围的纳西族融为一体。曾有人问:“你是美国人吗?”“不是,我是纳西人。”“你们准备在丽江呆多久?”“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本刊将从孙佳琪所著的在纳西族地区的亲身经历《玉龙山下的村庄》(原书名为《WhatYouCan'tSeeIsMedicine》,此标题为译者所加)一书中,撷取部分精彩片断进行连载,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会对纳西族、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是我国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四川与云南相邻,因而四川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川滇交界的盐源、木里、盐边、巴塘等县和攀枝花市邻。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杳,四川的纳西族有8542人。纳西族属古羌系的“越西羌”、“牦牛夷”。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自称“纳西”,东部方言区自称“纳日”,历史上也被称为“么些”、“摩梭”。纳西族文字曾经有两种:一种是象形文字“东巴文”,一种是音节文字“格巴文”。四川的纳西族是明朝时从云南迁入并定居的,至今我省还有一个纳西族乡。我省的纳西族主要…  相似文献   

17.
甘雪春 《思想战线》2001,27(3):82-87
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大批西方学者得以前往丽江,对纳西文化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他们或与纳西族学者进行合作科研,或是直接进入纳西村寨进行田野调查,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对纳西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如杰克逊、孟彻理以及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西方年轻人类学家,他们在纳西族的宗教哲学、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丽江纳西族妇女的衣着,不仅具有美观、保暖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适应生产劳动的特殊功能,以披星戴月为标志的纳西族妇女服饰,充分体现了纳西族妇女的朴实与勤劳。一般纳西族妇女所穿的右衽齐膝长褂与旗袍相似,但下摆和腰身都比较宽松。长褂多为蓝色或其他深色布缝制。宽袖,袖长至手腕与肘关节之一半处。袖口镶一道5厘米左右的边。长褂外着黑色、深蓝色或紫红色的坎肩,右衽、无领。坎肩一般用毛呢、氆氇、帖匹(一种当地产的细密的毛织品),再加衬里。腰系百褶围裙,背披一块长约50厘米的洁白绵羊皮。羊披上方缝有一块长方形的黑色毛呢披肩做装…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比较自由,但早婚和父母包办破坏了男女之间的自由结合,所以,过去在纳西族地区曾有殉情现象产生。现在殉情的现象已成为一段历史,而婚礼的形式和内容却变化不大。过去,在丽江纳西族家庭中,父亲享有支配一切的权力,儿女无权过问自己的婚事。妇女的地位更低,许多禁忌限制她们的活动。通常男女小孩在四五岁或七八岁时,只要生辰八字相合,男方父母便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就举行定亲礼。到了十三四岁时,男方将已经定亲的女子接到家,举行认亲礼,办酒席款待女方宾客。之后,每年的夏收季节,男方都要请女方到家…  相似文献   

20.
自称为“祭天的黎民”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古代的纳西族社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法规:要成为纳西人,首先必须取得祭天的资格。从祭天在纳西族精神上产生的微妙而又强大的作用中,我深感纳西族的天崇拜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自然崇拜形式。中国各民族历史上所崇拜的天都是人格化的,有些民族的天神较为抽象,虽有人格而无形,无性别;有些则以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物作为天神的象征。纳西族的天神形象就属于后一种。纳西族祭天时,往往把三棵神树立在祭台上,左右栗树代表天神和地神,中间的柏树代表人皇,有时在前面竖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