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稿》送审稿进行审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第五次征编协作会议,于1987年2月25日至27日在长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编协作领导小组成  相似文献   

2.
枫香溪会议   1934年,退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三军,经过湘、鄂、川、黔边地区的长期转战后进入贵州。 6月 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省沿河县枫香溪 (现属德江县 )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夏曦、贺龙、关向应等。会议根据“群众的斗争与情绪”,“敌情的薄弱”,“决定了在印江、沿河发展苏维埃运动”,“并决定调集一批干部把军委会的机关建立起来,即刻成立军委会的宣传队”。会议对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总结,作出了 3项决议: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恢复红三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抽调…  相似文献   

3.
1932年春天至1934年秋天,以夏曦为首的湘鄂西分局贯彻王明“左”倾路线,在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反,滥杀了大批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直接导致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丢掉了整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不同意夏曦的错误做法,并在肃反问题上与夏曦进行过激烈的斗争。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集团却在洪湖苏区肃反问题上无端指责贺龙,使贺龙元帅蒙冤受屈。  相似文献   

4.
正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以湖北的洪湖地区为中心,由散开的几块根据地组建而成。这些地域之间,有的虽然未完全连成一片,但都在湘鄂西特委及以后成立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省委、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由于敌人连续"围  相似文献   

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艰难历程。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赣西南、闽西、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湘鄂西、广西左右江等大大小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它各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各种有利的条件下,1931年11月7 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的叶坪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  相似文献   

6.
怀念     
深挚的怀念是感人的。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年代,一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妇女,一个流落在外的巴安汉子,他们对贺龙和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尤为感人。这是那位湘鄂西根据地妇女心中的歌:男跟老贺当红军,奴带娃儿做阳春;十年r回十年等,总有一l回家门。诗中的“老贺”便是贺龙,湘鄂西革个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这位妇女的丈夫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而她刚带着孩子在家辛勤劳作。但随着根据地第五次反“图加”战争的失败,贺龙带着红军进行了万里长征。当时,根据地在敌人的残酷“清剿”下,腥风血雨,天低云暗,这位妇女的处境是极其困苦的…  相似文献   

7.
冯晓蔚 《党史纵横》2013,(12):33-35
两人密切配合与“左”倾错误作斗争 1932年1月,关向应从上海中央特科来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央分局的领导工作,担任湘鄂西军委分会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8.
枫香溪会议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新的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一时红遍大江南北。湖北省委对省内的红色文化的资源开发与研究也非常重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也认识到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于今年5月派出8名研究生赴鄂豫皖、湘鄂西两大革命根据地所在中心地区红安、黄麻、洪湖、监利进行红色文化调研。6月15日历史文化学院隆重举行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湖北红色文化调研报告会。今年暑假,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又兵分三路。分赴井冈山、鄂豫皖、湘鄂西三大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时期我党创建的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在创建和发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我党也创建了特色鲜明的红色制度文化。考察湘鄂西红色制度文化的内涵,至少应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层面。限于篇幅,本文仅论及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两个层面。一湘鄂西苏  相似文献   

1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光辉思想,早在1927年“八七”汉口紧急会议时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来了。中国共产党要想存在下去,就必须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武装。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创建了早期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并相继创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后发展成为中央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洪湖和湘鄂西革命根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6,(2)
一九二八年春至一九三五年底,贺龙同志在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注意团结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为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3.
闽赣省是1933年4月26日由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0次常委会批准建立,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开辟的新苏区。1932年10月,中央红军利用蒋介石集中兵力“围剿”鄂豫皖和湘鄂革命根据地,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暂未进攻之机,进军建(宁)黎(川)泰(宁)地区,创建了建黎泰革命根据地。次年2月,蒋介石掉头进攻中央根据地之广昌,中央红军在黄陂东陂战役中消灭敌近三个师,俘敌师长二人,缴枪万余枝,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从此,建黎泰这块新的革命根据地与原来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及以资溪为中心的信抚根据地连成一片.当时,王明、博古的“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他们实行的是占领城市的所谓进攻路线,他们认为“争取这一广大区域成为巩固的苏区,实为夺取抚州、进攻南昌的必要条件”,“在政治上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见《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次常会》)于是,即决定将这三块根据地合并,建立闽赣省.并任命作霖为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邵式平为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亲自提议把闽赣省委机关设在黎川的湖坊村。  相似文献   

14.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同黔东各族人民共同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云贵高原上竖起了第一面红旗.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处于不利的形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军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边地区,数次准备建立根据地未果而进入黔东地区的背景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33年7月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烧巴岩召开会议后,夏曦率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和红7师留守鹤峰苏区,贺龙和关向应则率领军部和红9师到鄂川边一带开辟新苏区。但是,夏曦却未贯彻烧巴岩会议有关"巩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精神,在敌军逼近鹤峰时仓促撤退,丢失了根据地,致使红三军再度失去依托,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得知消息后,贺龙即提出"红三军挺进渝东南,在酉、秀、黔、彭地区创建新根据地"的建议,得到关向应的支持。随后,贺龙相继派出几批侦察人员,分道潜入该地区,侦察地形,绘制地图,探听敌情,并开展对国民党25军第5师师长杨其  相似文献   

16.
<正>1975年9月,邓小平就提出:遵义会议之后,红二、六军团拥护党中央正确路线,创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那么,两军团为什么积极拥护遵义会议后的党中央正确路线呢?第一,遵义会议前夕,两军团在"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会合后因地制宜,据理力争。从1930年下半年至1934年春,湘鄂西、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受到3次严重挫败。其间,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强行做出  相似文献   

17.
正1932年12月15日,贺龙率红三军越过川陕鄂交汇处"一脚踏三省"的鸡心岭,浩浩荡荡进入四川巫溪(今重庆市巫溪县)。红军在巫溪留下的故事,至今流传。战略转移8000里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红军主力及根据地武装发展到3万人。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三军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二战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土地政策执行情况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时期”全国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进行土地革命过程中,各根据地都根据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原则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政策。这里既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贡献和经验教训,对各根据地土地政策执行的情况作些对比研究,对了解“二战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和一些政策的完善过程是有所帮助的。在土地革命前期(一般指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日党中央发布第九号通告起到一九二八年冬党的“六大”精神传达贯彻前),进行土地革命的有海陆丰、湘赣(井冈山)、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赣东北、琼崖等八个根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六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是何时传达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对此至今仍缺乏充分的资料予以证明。因而对于湘鄂西特委第一次紧急会议和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是否已经开始贯彻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说法也就不完全一致了。郭德宏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发表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的演变》一文中,对二战时期土地政策问题进行了诸多论证,认为湘鄂西苏区的两次会议已经贯彻了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还有一些同志也持同样的看法。笔者认为这两次会议并没有贯彻六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