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有奋斗,用实干、公平托起梦想、托起成功。我一直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也是一个执着于梦想、矢志为梦想而奋斗的人。青少年时,我就暗下决心,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0)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是当代大学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和源泉。通过"中国梦"的论述,揭示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一致性。"中国梦"是华夏民族的复兴梦,展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对大学生而言,梦想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对民族而言,梦想是依托,是未来。本文阐述了"中国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提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奋斗实践与奋斗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奋斗思想体系,包括奋斗目标、奋斗价值与奋斗要求三个方面。一是把奋斗目标阐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奋斗目标上的人民性与务实性;二是提出了一个缜密的奋斗逻辑关系,释放出了强大的我要奋斗价值力量;三是突出了与人民一起奋斗的政治要求,体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奋斗特质。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5,(7)
<正>如果说,做教师是我的理想;那么,做有思想的教育人,则是我穷极一生想要实现的一种梦想。1990年参加教育工作的我,先后遇到了同为民进会员的教学校长和校长。她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做有理想的人,干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追“梦”     
张军才 《民主》2013,(9):58-59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笔者以为:中国人对"梦"的追求,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屈子"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雄心,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愿,柳宗元"苛政猛于虎"的揭示,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大义,哪一个不饱含着人们的期冀和梦想?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5)
"中国梦"在当下迅速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符号,新闻媒体在传播这一符号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社会整合作用,将"中国梦"的报道仪式化,从而让社会成员抱有共同信念为梦想奋斗。同时,面临两个舆论场经常不统一的情况,报道"中国梦"应当更好地改进选题和报道角度。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报道"中国梦"要讲究对外传播技巧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4)
中共中央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大学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阶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立足之本、力量之源,以"中国梦"为引领,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文章分析了"中国梦"的幸福思想:满足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是追求幸福梦想的内在动力;主动创造是实现幸福梦想的前提;物质幸福梦与精神幸福梦的统一;个人幸福梦与民族幸福梦的统一;人的幸福梦与生态幸福梦的统一;国家幸福梦与世界幸福梦的统一。其幸福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发展,对现阶段建设"幸福中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汤素兰 《民主》2014,(1):54-56
<正>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常有媒体的朋友问我的"中国梦"是什么。虽然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但面对这个问题,在第一时间我还是有些语塞,想了想之后,回答说:"我的‘中国梦’就是环境美好,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政府清廉,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孩子们有时间游戏,年轻人相信未来。"但这个梦一说出来,立即就发现它跟中共十八大报告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的"美丽中国"没有什么两样。看来我这人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吃着老百姓的  相似文献   

10.
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郭兴华 :中央《若干意见》指出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问题 ,至关重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 ,它是灵魂、方向、立场 ;对于一个人来说 ,它是目标、追求 ,它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 ,它是信仰、奋斗目标、精神支柱 ,它决定政党的性质和奋斗方向 ;对…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它不但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它可以让敢于追梦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敢于创新、追求进步。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应自觉地将个人成长、成才和民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中国梦"摆在同样的位置,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不仅能推动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而且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原动力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上所有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中,梦想和奋斗是一大主题。梦想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奋斗铺就了前进的道路,对于整个人类如此,对于一个国家如此,对于个人也是如此。但是,每个梦想和每个为梦想奋斗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梦想有大有小,奋斗的故事或艰难或顺利。而中国梦和当代中国青年的奋斗,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令人瞩目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如何理解艰苦奋斗呢?有人提出新的口号:我们不仅要艰苦,更要奋斗。既艰苦又奋斗好,好就好在它能辩证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挥两者的作用服务于工作。艰苦是奋斗的基础。离开了艰苦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奋斗只是一句口号,因为在困难的环境下没有吃苦耐劳、艰苦度日的品质,就会消弱奋斗的激情;奋斗是艰苦的发展,如果只图艰苦不思奋斗是没有前途的,艰苦毕竟不是目的,走出艰苦才是目的,艰苦只是条件,奋斗才会有结果。艰苦和奋斗是相辅相承的。艰苦与奋斗是彼此相关,紧密联系的,摒弃任…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4)
梦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和重大意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它是国家前进的恒久动力和崇高追求。目前,"美国梦"和"中国梦"是引起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两个梦有交织,有不同,可以相互借鉴,有必要研究"美国梦"对实现"中国梦"有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冬灵 《侨园》2018,(Z1)
正我是一个来自缅甸的女生。我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冬灵。我现在在锦州医科大学读大四。很多人觉得,出国的人面对的都是孤独和迷惑。我相信出门在外的我们,除了一些思乡的情绪,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刚到锦州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看着不同种族的人在身边走过,我心里面既开心又担心。开心是因为走出去可以更加开阔我的视野,让我成长为不一样的自己;担心是因为我发现语言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不一样的人,无论英语还是中文,发音都不一样,好像周围有十  相似文献   

16.
毕淑敏 《党政论坛》2012,(12):52-52
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此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争取、去奋斗,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0)
"中国梦"是个人梦和国家梦的统一。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梦与国家梦、个体价值与社会理想之间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张力。"中国梦"以其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色成为指引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凝聚大学生实干兴邦的青春能量和激励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共同理想目标。大学生只有将个体梦想融入国家整体理想之中,才能使"中国梦"在青年大学生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朱文鸿 《党政论坛》2013,(11):63-6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回答了人民的关切,描绘了共同奋斗的图景,提振了民族的信心。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许多新的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顺应国家意识形态现代传播规律,从话语体系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具象化、通俗化、非意识形态化的创造性表达转换。中国梦把当代中国社会奋斗与"两个百年圆两个梦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主题紧密联系,揭示和赋予中国社会奋斗的宏大目标意义和价值,激发全民族团结奋斗精神。中国梦准确表达中华民族共同利益和夙愿,成为唤起亿万同胞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展示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意愿,赢得更多国际赞同支持,为中国发展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00年刚刚几个月,人们 的确已经强烈地感受到面向 新世纪的新气象。如何实现技术发展阶段的跨越,使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生存发展,正在成为决策层和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主题。从“梦想”到现实可能 事实上,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民族。跨越发展,迎头赶上都是深藏在心中的长久的梦想,无疑也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然而,直到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跨越发展”才第一次真正有了可能实现的大背景和大环境。“梦想”终于可能变成现实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