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诉讼掮客     
掮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那些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不少人对这个词感到陌生,事实上掮客现象在现实中无处不在.不仅有诉讼掮客,还有政治掮客、学术掮客等等.他们的角色就是经纪人或中介人,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求告无门的普通百姓来说,诉讼掮客无疑是宋公明式的“及时雨”。他们包揽诉讼,名义上使肝义胆打抱不平,张扬正义追求公道,实则放诳语,赚黑钱,玩“你我”于股掌之间。诉讼掮客往往钻孔打洞,买卖法律,拉司法公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专给客商介绍买卖,收取佣金或回扣的中间人,一般称为“掮客”。在交易所则称“经纪人”,不动产买卖的介绍人则称“中人”。佣金一般由买方给付,回扣则归卖方给付,数额按买卖标的物的价格比例计算。掮客有专业掮客,如“珠宝掮客”、“丝茧掮客”、“煤炭掮客”等等。他们一般先要从师学业,掌握行业知识,也有有什么掮什么的,他们没有业务专长,只凭自己头子活,门道多,一般都在茶室活动,无固定地点时间,不若专业掮客有固定的市场。交易所经纪人则须向交易所交付相当数字的保证金,经核准后,在交易所内租固定房屋挂出牌号,代客户经营买卖,收取佣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迅速提高,权利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意识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部分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给受害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并且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秩序价值。"恶意诉讼"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已经成为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恶意诉讼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探讨了"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诉讼法的规则设定,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和各种诉讼关系的交织形成了"诉讼空间"。诉讼空间是程序的间隔功能的延展,强调的是诉讼给人的空间感。诉讼空间具有封闭性,它具有封闭的结构和封闭结构内专属的人、物流转。同时,诉讼空间不是一个首尾相接的闭合环,它要有外界环境的人、物、信息的输入,也会有终结性的裁决和处理的输出,它强调司法诉讼的透明,它还是一个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丁煌  苏北 《政府法制》2008,(16):18-19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中介机构、中介业务日益繁荣昌盛起来,而其中比较特殊的,就是与权力有关的掮客经济也随之潜生暗长。各种掮客无孔不入,社会网络无所不为,腐败渗透无声无息,掮客腐败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附带民事诉讼作为一项诉讼制度,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陪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但我国现行法律对该制度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简单,不仅给审判实践带来了诸多困惑,也使得诉讼法理论界围绕该制度产生了众多争论,本文探讨的问题就是这众多争论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公私共分罚款之诉"是《美国反欺骗政府法》规定的一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该诉讼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相关人在胜诉后,可以和政府共分被告人向政府缴纳的罚款,以此鼓励个人揭露与政府有交易关系的公司、企业诈骗联邦政府资金的行为,并以诉讼的方式挽回联邦政府所受到的巨额资金损失。"公私共分罚款之诉"以给原告物质鼓励的形式推动个人在公益执法中发挥有效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公益执法途径。  相似文献   

9.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刑事公诉案件和解程序,既为刑事司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诉讼解决模式,也带来了新的考验。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近年对非羁押诉讼的司法实践正契合了刑事和解制度,刑事和解也给非羁押诉讼机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新的司法课题。一、刑事和解制度对非羁押诉讼机制的重构刑事和解入法建立在长期的政策铺垫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但由于与传统的公诉案件处理方式在基本理念、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刑事诉讼法在修改时,关于是否增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公益诉讼"是在围绕公共利益产生的纠纷的基础上形成的诉讼,是指有关组织和个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对违反法律而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事实上损害或潜在损害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公益诉讼的公益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诈骗是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动向。一些人利用民事诉讼中各种程序的特点,通过制造假证据、隐瞒事实、制造假债务、恶意串通等多种手法,使法院做出有利于他们的错误裁判,在给被害人造成损失的同时也妨害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但现行刑法对诉讼欺诈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学理论界对诉讼欺诈的定义尚未明确,给司法机关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和处罚带来较大的困难。本文从诉讼欺诈行为概念、特征、行为属性入手,对理论界存在的观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诉讼欺诈行为应单独设罪加以规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陶婷 《法制与社会》2011,(10):20-21
在大陆法系传统中,法官更多地是被界定为"法律的执行者".立法权和解释权被立法机关完全地垄断,而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现实要求给法官一定的法律解释权限,对法官职能的重新界定,不仅保证了诉讼效率,降低了诉讼成本,也更好地促使了法官社会责任的实现,促进了对成文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杨建顺 《法律适用》2012,(11):60-68
一、问题所在(一)行政公益诉讼的尴尬局面伴随着一场又一场被冠以"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相继发生,加之所谓"十大公益诉讼"等评选活动〔1〕的展开和相关媒体的广泛报道,曾经令人们感到陌生的"行政公益诉讼"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益诉讼被誉为"法治建设中的一个可喜的信号","昭示维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2〕行政公益诉讼则被作为"推进法治的重要路径"来定位,已然成为近年来极为热点的问题之一。〔3〕但是,被称为"公益诉讼"尤其是"行政公益诉讼"的  相似文献   

14.
钱颖萍 《清华法学》2011,5(2):158-166
芬兰的群体诉讼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申请禁令的群体诉讼以及请求赔偿的群体诉讼。在请求赔偿的群体诉讼中,芬兰消费者巡视员拥有代表特定消费者群体采取法律行为的专属权利,但法院的生效判决对所有的"选择加入"的群体成员均发生效力。整体来看,这种请求赔偿的群体诉讼受到很大的限制。首先,其适用范围仅限于大众消费领域的纠纷;其次,诉权只给了消费者巡视官。这种严格受限的群体诉讼在实践中很难应对频发的大规模纠纷,这也迫使芬兰不得不在诉讼外谋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制度作了重大修改,扩大了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范围、增加了诉讼监督的手段、明确了诉讼监督的效力、完善了诉讼监督的程序。这些修改完善了诉讼监督的法律依据,增强了诉讼监督的实效,同时也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尽管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和诉讼制度都在强调司法公正、司法效率、程序法定及保障人权,但不同版本和不同时代的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对"刑事诉讼"的回答却如出一辙,都在单方面强调它是国家惩罚犯罪的活动,种种解释均不能体现出诉讼理念和诉讼制度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与学者们关于其他基本诉讼范畴的阐述不能衔接起来.基于此,有必要对"刑事诉讼"重新定义,一方面体现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整个刑事诉讼自身理论体系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鄢斌 《科技与法律》2014,(2):296-312
美国公民诉讼大致可以分为公民环境民事诉讼、公民环境行政诉讼和以自然物为共同主体的环境公民诉讼三类,其主体资格认定基本遵循了以"事实上的损害"为依据的原则,同时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规定于宪法中,确立并保障了环境保护组织的诉讼地位。我国当前正在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采单一诉权模式,将公益诉讼之诉权赋予给环保组织。由于公民环境权并未在立法中具体化,同时对诉讼主体之资格认定也缺乏明确规定,实践中面临环境公益诉讼之基础权利不足和司法机关对诉讼主体资格难以判断的问题。司法实践中立法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可尽快出台相应法律解释,在借鉴美国经验基础上,打破传统诉讼法对主体资格的禁锢,构建环保组织及其成员与公民分设诉权的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12,(5):155-161
2012年8月31日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规定了一审终审制,比较世界各国有关小额诉讼的立法规定,这一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值得研究的。在有关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设置中,基于权利救济的需要,以及不同的救济思想与立法目的,某些国家和地区设置了诸如"动议"、"特殊上诉"、"裁判异议"等多种救济方式。这些不尽相同的救济方式,不仅类型各异,而且从救济机制的角度上看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有关小额诉讼救济机制的设置,从缩短诉讼时间、减少诉讼环节以及方便当事人诉讼等角度考虑,应当采用类似于"裁判异议"的立法规定形式与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9.
黄华 《法制与社会》2012,(28):243-245
行政诉讼中也有诉讼欺诈,行为人利用诉讼欺诈也可侵犯他人债权,并可实现其他非法目的,且尤其主要侵犯了审判机关正常的审判秩序,应被刑法规制的诉讼欺诈已不再局限于狭义区间.为区别于广义,狭义诉讼欺诈的含义应被扩展并被重新定义.现行刑法对很多社会危害极其严重的诉讼欺诈并无具体规定,且忽视了被诉讼欺诈主要侵害的审判机关正常审判秩序的保护,因此,急需在刑法中增设"诉讼欺诈罪".本文最后对"诉讼欺诈罪"的概念、犯罪构成进行了论述并对"诉讼欺诈罪"的法条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梦 《法制与社会》2013,(10):123-12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益事故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也越发重视,社会对公益诉讼的需求也正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在有关公益诉讼的立法上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踏出了公益诉讼入法的破冰一步,但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细则,同时还存在一重大缺陷,即将个人排除于公益诉讼主体之外。本文将就中国公益诉讼的主体类型进行讨论,并着重分析赋予"个人主体"诉讼资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