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有关破译人体基因的科学报道甚多,看了很受启发,很长见识,增加了对人体科学的了解。可是,也有一些报道和说法,却让我不以为然。 比如,有报道说,加拿大的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自杀行为与一种控制情绪的基因出现突变有关。专家预测两年后可以找到一种基因检测方法,辨别出有这种变异的“自杀基因”的人,从而早作防范。 又如,某传媒披露,美国一家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大草原田鼠的DNA链中有一种基因,专门负责使它们一辈子只忠于一个配偶。当科学家把这种基因移植到普通的实验鼠身上后,这些原本见异思迁的老鼠居然也“浪…  相似文献   

2.
糖尿瘸癌症绝迹 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与基因有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识来设计新药,就能“有的放矢”地修补或替换这些病变的基因,从而根治顽症。 人可以长生不老 用不了多少年,人可以根据“基因组”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生命环境中。一旦科学家攻克了人体的“生物钟”问题,人活500岁也没有问题,更有科学家说,人类将可以活到1200岁。 看病刷个人基因卡 未来会有记录个人基因的身份卡,到时什么基因型的人,可以用什么药,都反映在一张卡上。一刷卡,该用哪种药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通过改变基因的办法,使果蝇的寿命延长了一倍。由于人类同果蝇一样有着“长寿”基因,那么这一结果是否意味着人类的平均寿命有朝一日也能翻一番,从目前的平均 75岁增加到 150岁 ?  原来,这种“长寿”基因分布在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只要改变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那么果蝇的寿命就会延长一倍左右。   美国科学家将这种神奇的基因命名为“我还没死”。研究表明,只要人类能生产出与“我还没死”基因工作原理类似的药物,那么,人类不仅能实现长寿,还能控制自身的体重。 人类可能活…  相似文献   

4.
知识广角     
《新长征》2000,(12)
人的残肢上可长出新肢   最近的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的儿科医生汉斯·格身·西蒙,已识别出一些被称为“ TboX”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向特定的肢体发出再生的指令。   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也有一些细胞其作用始终没有确定,这类细胞被为“干细胞”。人体干细胞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功能干细胞,可直接克隆人体;另一种是多功能干细胸,可直接复制各种器官和修复组织。   美国免疫学家埃伦·希拍一卡茨已经发现,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也许可以使肢体再生研究获得成功。因为免疫系统和淋巴细胞所…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一项基因测试,可以预测人们能否得享高寿,但他们同时警告称,人类社会尚未对这种预测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解决科研伦理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战后科学家和司托克斯对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之间关系的解读都是基于科学家思维,只站在其中一种科学的立场上去理解两种科学的关系,导致最终难以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布什首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科学家。因此,基于“技术辩证法”的视角,以“自转-公转”的模式重新理解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会自我清洁的内衣,可以几个星期都不用清洗。这一新技术是在利用微波制成的衣料纤维  相似文献   

8.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早已有之,但一直到了本世纪初,科学家们才弄清了其中的真正原因。原来,任何生物体内都有很多被称为"基因"的物质,它们决定了一切生物的各种性状和特征,而且可以通过后代一代一代地遗传下去。当然,有时它们中的一些也会发生改变,并因此而导致后代与亲本之间的许多差异,这也正是所谓的"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各种动植物体内所包含的基因都不一样,以至于产生出了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动植物乃至微生物。可以说,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内容便是以基因作为核心,不断探索基因是如何来决定生物的各种特征,破译生命之谜。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家首次大批量制造反物质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原子内部结构。这对准确比较物质与反物质的差别、解答宇宙构成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家破译老鼠基因组。人类与老鼠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因此了解老鼠非常有助于了解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12):121-121
英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市水体样本中发现了11种携带了特殊基因的“超级细菌”。据悉,这种名为NDM-1的基因存在于很多印度常见的细菌体内,其中包括能引发霍乱和痢疾的细菌。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报道,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麦等谷类植物经常感染的白粉病其病菌基因组内存在着大量寄生基因转座子,这是白粉病具有很强适应能力并能破坏植株免疫系统的元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飞行器有多大吗?它的翼展宽度只有10厘米,体重只有3克。这是荷兰科学家最新研制的机械蜻蜓,它是一种微型摄影飞机,可以携  相似文献   

13.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量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某些天文学家提出的理论,即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最终会走向“大收缩”。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也许正是这种基因决定了许多有机体包括人类为什么能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神经系统如何工作。 4、日本进行的实验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这一发现与传统的理论相悖。天文学家认为夹杂在宇宙射线里来到地球上的中微子,在构成宇宙的质量中可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一、美、英等六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碱基序列。中国科学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与基因测序有关的成就还有果蝇基因组和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的绘制成功。 二、生命有可能始于RNA(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而非DNA(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这条新闻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是,科学家今年对RNA的研究支持了“地球上生命有可能起源于RNA”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位科学技术工作者,在作自我批评时引用别人批评科学家的话:“科学家只谈科学话,不办科学事”。这位科技工作者从这两句话深有所感,觉得脱离实际的科学理论,现在吃不开了。言下颇有否定他自己和否定科学理论之意。我觉得,科技工作者用这两句话来检查一下自己所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日前利用试管受精技术,成功实现对DNA中的遗传缺陷进行改造,培育出4只健康的基因改造恒河猴宝宝。这次繁衍有不同寻常之处:猴宝宝们有三个生理父母。美国科学家首先从一只DNA携带遗传性疾病的母猴身上取得了一个卵细胞,从中去掉会引发遗传疾病的基因,将DNA核移植入另外一只母猴的健康卵子中。  相似文献   

17.
江舟 《党建文汇》2008,(9):37-37
美国科学家正在试图发明一种“读脑机器”。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只要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将一些电极植入人的大脑中,科学家就可以通过电极反射回来的信息,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读出一个人看到了什么,或正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18.
英国科学家日前宣布发展出一种比阳光更要光亮100亿倍的全新同步X光,可以用于精密透视重达两吨的古文物,也可精确快捷地探测金属疲劳。这项技术将会对考古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更可大大减少因金属疲劳导致的航空事故。  相似文献   

19.
程雪超 《党建文汇》2002,(14):31-31
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的科学家们近日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复制出了袋狼的部分基因片断。澳大利亚博物馆的负责人迈克·阿切尔说,如果能把这些复制出来的大量的基因片断成功地连接在一起的话,将有望在10年内克隆出第一只袋狼。这无疑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懒惰基因 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一批科学家在研究某种果蝇时,发现部分“好静”者拥有“懒惰基因”。因此,那些不愿运动的人可能不必再寻找各种借口赖在家中了。研究人员相信,可以进一步创造出刺激运动欲望的特殊疗法,使因少运动而体弱多病的人恢复健康。 外遇基因 据澳洲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基因对女性红杏出墙有很强的影响力,反而男性虽然天性风流,但有部分男性会受基因影响而对伴侣忠贞不二。 肥胖基因 大部分人肥胖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而遗传因素较环境因素为高。但最新的发现却是父亲肥胖,女儿很可能会遗传父亲的肥胖基因,但儿子就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