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5年8月,自杭州回到北京不久的毛泽东应为其“读书”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女士之请,解答了她提出的一些有关中国文学史上几部著名古典小说的问题。毛泽东对《水浒》这部小说发表的一些评论,经芦荻整理成文,这就是评《水浒》运动的导火线——《毛泽东关于<水浒>的批示》。虽然毛泽东的谈活只涉及《水浒》人物形象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金哲 《党史文苑》2004,(7):34-35
1975年评《水浒》事件1975年5月29日,毛泽东因患眼疾无法阅读而找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为他读书。8月13日,芦荻问毛泽东:“《水浒》一书的好处在哪里?应当怎样读它?”毛泽东作了答复。当时,芦荻根据毛泽东手书的原文和谈话的记录作了整理,主要部分如下:“《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1976     
霞飞 《党史纵横》2005,(5):22-27
1976年,是毛泽东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的心情是复杂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1975年9月,毛泽东决定评《水浒》收场,他仍然支持邓小平整顿评《水浒》,是毛泽东在不经意间同意的。1975年7月下旬,毛泽东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看东西很困难,便由中央办公厅找来北京大学教师芦荻帮助他读古典文学书籍。8月14日,毛泽东在读古典小说《水浒》时,谈了一些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第二天,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成一份谈话记录。因为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涉及到要重新出版《水浒传》的问题,8月15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把这个谈话记录送给分管出版工…  相似文献   

4.
正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应为他朗读古诗文的身边工作人员之请,谈了对中国古典小说《水浒》的看法。他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四人帮"据此大搞评《水浒》,批所谓"投降派",诬蔑周恩来、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霞飞 《党史博采》2004,(12):4-10
从1975 年9 月到1976 年9 月,是毛泽东在世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的心情是复杂的。在这一年里,他做出的重要决定虽然有失误,但他做出的一些带有关键性的决策仍然证明了他的英明。他晚年的一些行为,仍然证明他与人民心连心。1975 年9 月,毛泽东自己决定评《水浒》收场,他仍然支持邓小平整顿1975 年7 月下旬,毛泽东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看东西很困难,便由中央办公厅找来北京大学教师芦荻帮助他读古典文学书籍。8 月14 日,毛泽东在读古典小说《水浒》时,谈了一些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第二天,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成一份谈话记录。因为毛…  相似文献   

6.
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江西寻乌作调查时撰写的《调查工作》一文,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的.1964年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时,将其收录其中,首次公开发表,并改题目为《反对本本主义》,且在注释中作出了详细说明:"《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名著,曾一度散失.六十年代初才重新得到,后经毛泽东同志亲自审定,并在《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中第一次公开发表."1991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在第一卷中唯一增补的一篇著作就是《反对本本主义》,又备注说明:"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读《水浒》时发了一些议论毛泽东酷爱古典文学。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在这些古典文学著作中,他最偏爱的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官场现形记》。对这四部书,他说不清读了多少遍。其中的《水浒》,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读过的。在他此后的人生历程中,打仗时,他读过《水浒》,也运用过《水浒》中的计谋;建  相似文献   

8.
郝安 《新湘评论》2009,(10):39-40
《新湘评论》这本党刊的历史,可以追寻到90年前,并与伟人毛泽东紧紧联系在一起。 1 由此上溯90年,即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刊物,叫《湘江评论》。  相似文献   

9.
1975年,在中国政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异乎寻常的事件--评<水浒>.政治上比较敏感的人似乎从中嗅出了这样一种味道:评<水浒>有点类似于1 0年前(即1965年)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不是一场大的政治运动又要来了呢?然而,评<水浒>闹腾了一阵子之后,就无声无息了.后来有人说:评<水浒>本是毛泽东的一次关于文学的谈话,被"四人帮"利用了;有人说:是毛泽东有意要搞一场政治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起来.这两种说法,都不太贴近历史事实.那么,评<水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胡新民 《党史博采》2014,(3):26-28,33
美国研究毛泽东的著名专家罗斯·特里尔所著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记中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特里尔在此书中是这样论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这篇著作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件。"◆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  相似文献   

11.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是美国反对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的著名观点。时隔十数年后,195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第一、二两版发表了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文章,重申"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从而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猜想。  相似文献   

12.
江青给林彪照相是毛泽东有意安排。还是林彪请江青搭桥求见毛泽东? 1971年6月9日.江青在钓鱼台亲自给林彪拍摄了一张手捧《毛泽东选集》的免冠照片,起名叫《孜孜不倦》,并发表在1971年8月1日出版的第七、八期《人民画报》合刊和《解放军画报》合刊上,署名“峻岭”。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左右,诗人臧克家接受媒体采访,又谈到了当年《诗刊》创办时,向毛泽东征稿的情形。但是,毛泽东诗词到底是怎么发表的,那份致毛泽东征求诗稿的信函是谁,又是如何起草的?臧克家却"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14.
7月历史故事     
《党课》2010,(14):108-111
《湘江评论》创刊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为之撰写了创刊宣言。他在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相似文献   

15.
何念选 《湘潮》2006,(2):56-56
《湖南日报》原名《新湖南报》,酝酿于1948年底,1949年三四月间,郭小川专程到北京胡乔木处,请他转请毛泽东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这一报头启用于1949年8月15日《新湖南报》第一期。13年之后,毛泽东又第二次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提议《新湖南报》改为《湖南日报》,并题写了报头。10月1日,《新湖南报》改名为《湖南日报》。1960年7月,省委决定将理论刊物《学习导报》更名为《新湘评论》,请毛泽东题名,毛泽东欣然为《新湘评论》题写了刊名。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9月11日,长沙军管会接管湖南大学。1949年12月…  相似文献   

16.
齐荣晋 《学习导报》2012,(13):61-62
"愚公移山"是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毛泽东的《愚公移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作,它最初是毛泽东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所作讲演中的一段话,是七大近百万字文献中的点睛之笔。毛泽东作《愚公移山》讲演时,在场代表共752人,代表着121万党员。毛泽东是在向全党发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号召时讲起"愚公移山"故事的,讲演令现场每个人激动不已,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1):116-117
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转战赣南,途经清流、归化(今明溪)、宁化时曾写下《如梦令·元旦》一词,该词1956年8月首次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时,题为《宁化途中》,1957年1月《诗刊》发表时才改作《元旦》。那么,这首词是否真的作于1930年的元旦呢?  相似文献   

18.
田永清 《学习导报》2010,(20):40-41
1930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专门讲反对教条主义、搞好调查研究。后来这篇文章在反"围剿"时丢了,毛泽东一直为之惋惜。直到1957年2月,福建省上杭县一位农民把自己珍藏了27年的一本油印小册子捐献出来,这篇重要文献才失而复得。毛泽东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可见他对调查研究之重视。  相似文献   

19.
成一 《党史文苑》2007,(12):18-20
l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等。”这个“等”字就是至今还鲜为人知的被称为新闻名篇的《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11,(6):31-3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