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易硕 《前沿》2007,46(10):187-189
行政人格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前提,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中国传统行政人格主要表现为依附型行政人格,它严重阻碍了行政人格的现代化。因此,探究其社会生成机制将为顺利实现行政人格的转型提供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宇 《前沿》2007,(2):170-173
社会是人的总体存在,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总体的现代化,必须由个体———人的现代化来实现。人的现代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人是一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根本。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社会是人的集合体,没有人的现代化,便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现代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最完美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最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一堆废纸。可见,要想实现现代化,就需要人们从心理和行为上都具有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素质。我们研究当代的社会心理问题,就是要促进人的现代化,以此推动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型现代化的人化目标, 现代人格是教育现代化的终极关怀.由于科技功能的过分张扬和工具主义传统的根深蒂固,社会被器物化、教育被功利化.弥合技术和伦理之间鸿沟、促进边际人向现代人转型的应有之念是: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良性互动,避免陷入专业化陷阱;摆脱工匠式思维定式,以对人的客观实在和价值存在的双重关怀为前提,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性建构;改变器物教育模式及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肖雄  张国骥 《求索》2012,(2):252-254
基于现代化理论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胡适主张救国的根本在于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强调教育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方法和第一工具,提出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教育目的观和现代教育功能论,提倡、推动白话文教学,参与起草新学制等"新教育"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该文指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在近现代的转型是在西方的现代化及其观念的影响下发生的,社会的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其前提和根本是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的个性化 ,是网络传播区别于传统大众传播的最突出特征。长期接受网络传播的熏染和引导 ,会对人格特征和文化心态产生影响 ,进而对个性的张扬和主体意识的确立起到独特的促进作用。这种独立的、批判的理性人格 ,与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格相吻合。但从传统人格和心理状态向现代人格与心理状态的转变不可能自发地实现 ,更不能简单地把网络传播个性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绝对化。  相似文献   

7.
媒介是加速个人和社会现代化的强大工具,农民工从媒介稀少的农村走向媒介繁多的城市,自身面临着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的巨大困境。对农民工群体开展以“使用媒介”为重点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担当对其进行现代化启蒙的重任。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可以依靠各大学中存在的学生志愿者组织或社会实践团体开展实验性行动,并通过农民工与乡村社会的天然联系发散影响,带动提高媒介的有效覆盖面和深度普及率,从而加快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陆学艺 《传承》2012,(21):80-80
搞好社会建设,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新领域,还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我们今后5年、10年、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而且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社会建设解决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失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2010年,中国的GDP达到39.8万亿元(约合  相似文献   

9.
张宁 《群众》2023,(5):37-38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面对辖区低收入群体较多、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等现状,如何实现高水平社会治理、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锚定“人的现代化”这一目标,从提高人的素质着手,通过教育把“传统人”变成“现代人”,通过个体文明素养的积累实现群体文明程度的提升,进而催生区域社会治理的蝶变,  相似文献   

10.
马君昭 《传承》2009,(18):128-129
行政管理现代化是现代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行政文化建设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先导,是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源动力。行政管理现代化归根到底是行政管理主体,即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精神﹑观念的现代化。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西学和历史传统的关系,当前我们更需要实现行政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吴永威 《新东方》2007,(7):32-34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依照其启动方式和启动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内源性早发型现代化和外源性后发型现代化两种类型,即"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的不同现代化进程。前者中,最典型的是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这种类型的现代化具有自发渐进性,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行政管理现代化是现代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行政文化建设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先导,是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源动力.行政管理现代化归根到底是行政管理主体,即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精神、观念的现代化.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西学和历史传统的关系,当前我们更需要实现行政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论法治政府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政府属于政治现代化的范畴。政治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所要探究的乃是社会发展与政治进步之间的互动关联结构,它所要建构的正是包括政府变迁在内的政治发展的一般模式。时下正在历史性展开的中国政府变革,实际上就是要完成从传统政府向现代政府的历史转型;这一历史转型的基本目标,就是坚持和实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因之,法治政府与现代化之间有着无法割断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对法治政府与现代化相互关系的考察,阐述了三个问题,这就是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世界性历史进程;法治政府是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重构与功能定位;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相关研究缺失了对主体---人的关注,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应当必然地包括人的转型.人的现代转型是经由人的现代化并塑造现代人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条件基础和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使命就是培育现代公民,它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现代转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首先即是表现在其内容上的拓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应当是体现对公共领域的关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社会化的形式,发动社会化力量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人格现代化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烈琼  魏志耕 《求索》2007,(5):59-60
人格现代化就是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变过程。我国农民中拥有乐观自信、开朗活泼、随和亲切、容易合作、坚韧坚强、勤奋勤劳等人格优势,但也存在着保守性、依附性、封闭性和压抑性等人格向缺陷,促进当代农民形成独立性、开放性、平等性和创新性等现代人格特征,实现由传统人格走向现代人格的转变,这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哲学的儒学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中国社会,更好地融入当今世界文化,必须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转型.而儒家哲学现代化的关键是舍“经”取“子”,对传统儒学进行一些切割分离手术,即儒学思维的去政治化、去神学化与儒学研究的去章句化.经过这些手术,儒家哲学研究才能真正走出经学时代.  相似文献   

17.
索军明 《传承》2008,(10):80-81
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格形态是独立人格。在对人格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不断促进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基础;不断实现人的价值,是培养独立人格的核心内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培养独立人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政党,非现代化的政党很难成为执政党。作为一个执政党,首先必须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否则就无从谈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着双重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自身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一个非现代化的执政党必然会面临执政合法性危机的严峻挑战。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格形态是独立人格.在对人格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不断促进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基础;不断实现人的价值,是培养独立人格的核心内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培养独立人格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政党向现代政党转型,这是政党继续保持执政地位与实现国家善治目标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也毫不例外.中国共产党应认真从世界大党的兴衰中总结并汲取经验教训,深刻认识政党现代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借鉴现代治理与善治理念,不断提升政党的合法性,尽量拓展政党的包容性,努力保持政党的稳定性,强化政党治理的规范性,推动政党治理的互动性,增强政党治理的有效性,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从传统政党向现代政党转型从而实现长期执政必须选择的目标性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