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或者参与实施盗窃、诈骗等侵害财产权益的犯罪越来越多,在一些网络涉黄淫秽案件中,广大青少年成为主要的受害者,但也有一些青少年称为了违法犯罪参与者。以前的这些网络犯罪或者可以称为网上犯罪,它们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网络或者网络技术为实施犯罪的重要工具。而如今的“尊龙名社”案反映出的问题却又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青少年犯罪亦已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无论是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的趋势,已成为困扰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管理和控制还处在不断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犯罪态势的长期居高不下,与网络的广泛普及和代际转换有着紧密联系。随着青少年网民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中的重要参与主体,青少年网络应用行为的类型和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成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因素。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团伙化、网上邀约化、智能化和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民经济急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治安趋于平稳,但青少年犯罪势头却有增无减,而且在犯罪手段和方式上趋于模仿成年犯罪,恶劣程度不断加强,呈现性质暴力化、成员群体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成为继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世界难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家庭作为社会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对青少年的个体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因素通常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甚至是根本原因。本文中,笔者将利用犯罪社会学的视角,来对家庭因素对我国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的研究者研究个性特征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本研究调查了82名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劳教或判刑次数对青少年罪犯的个性特征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又有学校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家庭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困扰着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受访青少年犯罪情境的分析后,发现青少年以同伴圈的方式集聚在一起,当一个具体情境出现的时候,他们长期以来在街头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角色分工等立即在具体情境中呈现和发生作用,其结果是导致了一个犯罪事件及犯罪青少年的产生。即时的具体情境,反映出的是一群青少年在长期街头社会生活的缩影,犯罪是他们的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犯罪者背后到底是什么动力使其形成犯罪需求。犯罪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实施犯罪的内部动力。犯罪人的需要与犯罪诱因是青少年犯罪动机形成的主要来源。同时,青少年的个体心理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当前的学校应试教育都影响着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廉星 《法制博览》2024,(2):151-153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导致我国出现收入差距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社会矛盾容易被加剧,很多青少年被迫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也已成为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基于此分析司法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现状,并给出建议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犯罪令人忧网吧已成为滋生犯罪的重要场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从7月8日召开的邯郸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经验交流会上获悉,当前青少年犯罪日渐呈现出低龄化倾向,侵财犯罪和性犯罪突出,而且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这其中除家庭教育缺位、学校管理不完善的因素外,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和渠道。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力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少年法庭的工作,使一大批失足青少年洗涤了蒙尘的心灵,矫治了不良思想和行为,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使众多因子女犯罪而深陷痛苦的父母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使不少家庭恢复了和谐和安宁。少年法庭已成为全社会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少年法庭工作也已成为审判工作中一块温馨的园地,一面鲜艳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犯罪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迅速增加,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网络犯罪危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其损失之巨,是普通刑事犯罪所无法比拟的。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内外网络犯罪者结构看,青少年占有很高比例。笔者试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和预防措施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面对司法实践中呈现出的“只看两头不看中间”的诈骗犯罪认定局面,有必要补足其中的被害人因素。借由诈骗犯罪而发迹的被害人教义学未合理限定其作用场域,试图普遍化地赋予被害人谨慎识别义务来限缩诈骗犯罪的适用,难免导致说理上捉襟见肘。在日常生活领域,不存在可期待普通受骗人自我保护的正当化根据,面对现实中形形色色的被害人,也不存在所谓的“一般人”或者“可支配”的标准。对此,只要欺骗行为使具体的受骗人陷入错误认识而导致财产损害结果,即存在条件因果关系,就可以认定行为人诈骗犯罪既遂。与之不同,在发生于特定业务领域的诈骗犯罪中,由于法律一般化地赋予了业务人员审核识别的义务即存在对其可以排除(或支配)风险的合理期待,被害人教义学的相关主张便有了用武之地。在多业务环节的诈骗犯罪中,应以最后环节的业务人员,即最终处分人的可支配情况作为认定诈骗犯罪的依据。在业务人员存在严重疏忽甚至对虚假事项明知的情况下,可以承认其在诈骗因果流程或风险实现中的支配能力,由此不仅应当否定对行为人的结果归属,还应当否定诈骗行为,即行为人不成立犯罪。如果业务人员只是存在业务瑕疵,便不影响对行为人的归责判断和既遂认定。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帮派是指由25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三人以上固定成员、有组织和活动规则的从事犯罪与非行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青少年帮派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的有组织犯罪,其犯罪人具有特殊性,而且所谓的“帮派”也是与成人的犯罪组织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青少年帮派也有可能为成人犯罪组织所利用甚至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因此,有必要针对青少年帮派的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矫正的措施。最终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有序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根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的一份公报透露,2002年至2004年全省法院共判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迭9585人,而全省公安机关抓获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犯罪人数的比例,2002年为12%、2003年为14.7%,而2004年则为17%,是显上升超势,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个人、家庭造成直接不良后果,也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影响,现在有一种新类型犯罪,那就是计算机网络犯罪。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效率,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创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况,网络正在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模式。但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它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诱惑和罪恶。计算机网络犯罪足信息社会中呻中新的犯罪类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也不断卜升。青少年的计算机网络犯罪给国家安全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忧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口益成为困扰人们现代生活的义一社会问题。以我院为例,2004年我院审理涉网案件36件48人,占41.67%,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案件类型以侵财类案件为主,主要有盗窃、抢劫、诈骗(2)暴力性犯罪不容忽视;(3)犯罪主体低龄化,其中15岁到18岁的占61%:(4)犯罪上体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初中是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初中文化的,小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这数字上看青少年涉网犯罪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人。  相似文献   

16.
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青少年犯罪问题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青少年社会资本存量源于他们与家庭、学校和同伴之间的联系程度。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少年社会资本缺失已成为一个不争事实。青少年社会资本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纽带联系弱化或异化。社会资本缺失已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生成的一类重要社会因素。增加青少年社会资本存量,是提高社会控制能力,实现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海口市海府地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较为突出,其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幅上升,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行为蔓延快,危害大。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以及海府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需求结构偏颇与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犯罪行为的直接内驱动力为犯罪的动机,而犯罪动机又为某种强烈的需求欲望所触发。因此我们在探索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中极有必要对失足青少年学生的需求结构作一番认真的剖析,以期找到失足青少年学生需求结构的偏颇与他们做出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采取对症下药的举措,帮助他们矫正需求结构的偏颇,促进他们悔过自新,成为守法有德之好青年、好公民。 一、失足青少年学生需求结构浅析。 我们曾经对入我校的近700名工读学生的需求结构通过与家长、学生个别谈话,问卷回答等各种形式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主体上多表现为无业人员、共同犯罪,且前科、累犯率明显增加,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侵财犯罪突出等;犯罪现象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前提,青少年犯罪的生成规律符合历史合力法则并受相关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现象在演化上契合质量互变规律与犯罪饱和定律。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如何预防青少年的犯罪目前成为了大家共同需要探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青少年所接触的新鲜事物太多,对他们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在加上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辨识能力都相对较弱,使得他们的成长道路非常复杂。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上做出阐述,希望能够减少青少年的犯罪,创造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