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部民族地区县级党组织执政能力是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重要部分,必须认真分析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县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县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其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边疆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民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驾驭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特别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基本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回顾这一历程,总结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妥善处理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能否适应党的执政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6,(16):4-6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族工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疆安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系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深刻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和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他强调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这些论述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新认识,体现了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新发展,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必须着重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就执政能力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具体任务而论 ,基层党委的决策活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 ,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蔺伟 《实践》2005,(3):16-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在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具有其特殊性。如何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动力和舆论支持。因此,宣传干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适应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解决好 2 1世纪我国民族问题 ,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 ,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 ;大力加强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的具有战略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重大课题。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班子作为执政党意志、路线、方针和政策承上启下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者,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方经济发展、稳定,负有直接责任和特殊使命。本文拟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探讨。一、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领导干部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把加强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又指出,各级党校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工作中负有重大责任。这就是说,在新形势下党校作为党培训干部的主要阵地,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中心来不断改进和加强自己的工作。强化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也就是要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建国以来,党校通过教育和培训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这种途径,为我们党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执政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六大特别强调党…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统一部署,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但是.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它的特殊的社会条件,使党的建设与其它地区相比较,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共同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切实把握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特点、规律,明确工作的着力点,这是搞好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干部作风建设,是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干部作风好坏,关系到国家兴亡、民族复兴、社会安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而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法宝,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诸如更新党的执政理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体制,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丰富党的执政资源,以及优化党的执政环境等。探讨统一战线工作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多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的积极意义,不仅对于确保我们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权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概括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族概念的新思想和民族问题的新观点,民族工作的五项指导原则和"两个共同"、"四个不动摇"思想;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特征;论述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新要求,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新思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上的清醒,表明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上的深 化,反映了我们党在党的建设理论上的创新,说明了我们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时期,也是毛泽东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从健全民主集中制、培养干部队伍、正确的政策策略、高超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严肃的反腐倡廉等方面,对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并从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宝贵经验。这些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着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问题上的清醒与自觉。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党不仅要进一步探索党自身的制度化建设问题,而且要着重探索党对国家与社会的制度化领导问题,并且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为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刻表明我们党在探索如何执政的规律性这一重大课题上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