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忆漆侠先生     
孟祥才 《春秋》2013,(3):27-28
漆侠先生是我仰慕的史学界前辈。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大学历史系学习时.就开始读他的文章和专著如《秦汉农民战争史》、《王安石变法》等。先生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踏实的文献基本功、驾驭重大史学课题的能力、沉实老到的文章风格,都让我感佩不已。当时我就想.如能有机会拜见先生.当面聆听他的教诲.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2.
两件与南京有关的事触动了我。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我的老乡程平源来看我,他是来参加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一个农民工座谈会的。他递给我一本刊物——《中国工人》2010年第1期。头条文章,就是他和清华大学沈原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潘毅教授合写的调查报告:《谁的责任——张家界籍建筑风钻工深圳集体罹患尘肺病调查》。  相似文献   

3.
易靖茗 《台声》2013,(2):22-25
与其说这是篇专访黄木村教授的文章,还不如说这是对黄教授平时言语累积的一次梳理。与黄教授的相识,得益于工作上的关系。自2011年6月起,黄教授开始主持《台声》杂志《艺术与生活》专栏以来,他的文章和版面都是由我来协助编辑。久而久之,从读他的文章到对他色彩能量画派的熟悉,我渐渐地开始读懂了他这个人。  相似文献   

4.
树高千尺     
最近在新出的《柳江文史资料》里读到一篇文章:《我的二十年退休生活》。但是,文章作者韦日荣的名字已圈上了黑框。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悲痛。韦日荣原为柳州地区行署副专员,1984年退休后,他自愿回农村老家——柳江县上龙屯定居。2003年秋,我和县党史办的同志去看望他时,80高龄身体欠佳的他,还在整理将要出版的第二本书稿《夕阳异彩》,写他的新作《我的二十年退休生活》。2004年5月3日,他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郑振满是无党派人士,省政协委员。他从事史学研究30年,先后出版《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  相似文献   

6.
赵辉 《台声》2009,(2):41-43
对文章的印象,应该是来自上世纪的怀旧情绪。早已记不得第一次听他唱歌是什么时候,肯定不是在199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那时太小根本也没什么记忆。从成长过程中搜寻到的零散记忆,让我知道影响了几乎一代中国人的《三百六十五里路》、《故乡的云》的原唱便是文章。当面对文章时,我很坦诚地说,我从来就不是你的歌迷,你唱过的歌我至多只知道五首。如文章所说,25年的演艺生涯中有过幸运、有过辉煌、有过困惑、有过挫折和失败,  相似文献   

7.
求索真理耿耿此心李吟波我的父亲李明灏去世已经14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在报刊上读到过纪念他的文章,电视剧《湖南和平起义》中也有他活动的形象。但在父亲奋斗不息、追求光明的一生中,我总感到还有许多他对于人民所作的有益贡献,应该记录下来。父亲于1897年生于...  相似文献   

8.
1946年秋,周谷城随复旦大学返回上海,任历史系教授,教授《世界通史》。当时复旦文。理、法、商学院都要学世界史。周谷城在授课的同时,撰写《世界通史》。他在编写《世界通史》时打破了传统的写法,着重写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在他看来,前人所写的世界史著作,犹如百科全书,大都是历史事件的机械堆砌,不能给人以系统和全局的认识。他认为传统的写法也不科学。传统的写法是从一个地区、一个角度孤立地去看世界。古代是从埃及、希腊、罗马开始,以后讲中世纪、讲基督教、讲封建制的专制政府,再后讲文艺复兴、民族国家、地理大发现,都…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广东广州林家有(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2005年《同舟共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政治性、思想性与学术性、可读性融为一体的精品。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文章、有关历史人物的文章都不错。第11期《警惕社会发展的“短腿”现象》、《胡耀邦在拨乱反正的日子里》、《柳亚子的“牢骚”》、《寒夜过后的温暖——耀邦两次为我和<第二次握手>平反》、《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专访)》以及《和谐社会与稳态不平等》、《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都很好,不仅给人提供很多平日无法了解的史事,重要的是能给人一种思想震撼,尤其是在纪念耀邦诞辰时发表这一组文章很有分量,对于读者认识和了解胡耀邦同志的贡献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平 《福建乡土》2012,(4):63-64
最近,许春的新著《又见方笋》面世,我在阅读中又一次被他那颗敏感之心击中。在《又见方笋》中,作者将文章分为“大爱无声”、“岁月如歌”、“生活走笔”、“指南言北”四个部分,可见他抒写视野的广阔。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巴金去世,我又一次阅读了他最后的著作《随想录》。因为我记得,他暮年还奋力写作,完成了那150篇随想随记的短文,向读者说了许多心里话,主要是他非常重视的一些教训。我纪念他,就应该重温这些宝贵的遗教。记得第一次读《随想录》,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过去还不到十年,我自己对受运动的苦还记忆犹新,很敬佩巴金那些控诉“四人帮”和分析“左祸”由来的文章。我在这些文章的许多地方划了彩色笔的线,表示重视和感动。现在,看过那些文章我不禁更加感佩。巴金的这些遗言,是他最后的贡献,令人难忘。巴金的《随想录》反复描述“文…  相似文献   

12.
孟祥才 《春秋》2013,(5):25-32
田昌五先生(1925——2001)病逝已经十多年了,我早就想写一点回忆他的文字,记述我所知道的他的一些事情。因为我从1964年认识他,到他2001年10月去世,38年中,有28年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先是中国科学院历史所,后是山东大学历史系,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同辈人中他属于成就卓著者;作为性情中人,他又属于喜怒形于色,个性特别鲜明有棱角的人物,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在同辽海出版社签订出版《世相写真图》的合同时,我又想到了萧乾──这位长我二十九岁的老人。《世相写真图》是我同丁聪先生十七年合作作品的总集,而我们的合作长期得到了萧乾先生的关注与鼓励。在他生命的最后对分写下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有一篇就是对我们创作的评论──《珠联璧合》。这是他在医院里背着医生护士偷偷写成的。当然,这篇文章的内容,早已超出了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是提出了社会应当怎样对待讽刺文学的大问题。他之所以关注我们的创作,我想,也正是为此。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历来的文学传统是压制讽刺的…  相似文献   

14.
在访谈中,得知杨培国律师不仅研究我国古典兵法《三十六计》,并结合律师职业的特点写出了律师赢得官司胜诉和谈判成功的《律政赢谋36》,而且,我还得知杨培国律师对《孙子兵法》也深有研究,几年前就已经是山东孙子研究会的理事,并且有多篇把《孙子兵法》的谋略用于律师诉讼的实务文章。于是,我饶有兴趣地请杨培国律师谈一下他是怎样借鉴《孙子兵法》的谋略赢得官司胜诉的。  相似文献   

15.
巧遇“哲人科学家”张香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是1993年秋 ,我意外地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一位老先生(恕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的电话。他告诉我 ,他有个熟人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退休老干部。该人近日找他 ,说外地有位读者 ,对我的文章和思想十分感兴趣 ,拟最近来京 ,很想拜访我。这位老先生还说 ,他的熟人再三央求他 ,希望我务必抽时间见那位读者一面。老先生提及的文章是《哲人科学家研究问答———李醒民教授访谈录》 ,发表在上海《世界科学》杂志1993年第10期上。该文由我两年前发表在长沙《求索》杂志(1990年第5期)的一篇论文改写而成 ,论文原…  相似文献   

16.
启事二则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6):F0004-F0004
一、我刊以学术为本,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实行优稿优酬。凡在我刊登载的文章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登,或文章以及文章所属的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请作者及时告知,我刊将予以重奖。  相似文献   

17.
刘红,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台湾周刊》主编。发表有关台湾问题的评论200余篇、学术论文20余篇和《国民党在台50年》、《从“执政”到“下野”》、《蒋介石大传》、《蒋家结局》、《蒋经国全传》、《蒋介石和他的助手们》、《蒋介石的幕僚们》和《历史漩涡中的蒋经国》等书。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最不愿意写的文章之一,和温世仁道别。他倒下的前一天,仍极关心这场大选,对北京政治及两岸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当时太忙了,只匆匆和他说“改天再和你谈”,便挂了电话。隔天,我被朋友通知,温世仁中风病倒了,辗转得知,他早在抵达医院时,瞳孔已放大,无生命迹象。他长得很胖,但活得轻盈。说50岁后不做商人,就真的不做。退下来短短5年,他写了《成功致富又快乐》、《台湾经济的苦难成长》、《你能懂东亚金融风暴》、《领袖》、《媒体的未来》、《网路创财富》、《新经济与中国》、《英语直通车》、甚至包括武侠小说《秦时明月》等。我和温世…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是广东省政协主管、主办的一份杂志。去年下半年我的好朋友南昌县人民银行行长胡仁本同志拿了贵刊给我看。原来宜春市一位银行领导向他推荐贵刊。他看过后觉得贵刊办得很好,就推荐给我。我们经常在一起对贵刊一些好文章进行议论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启事二则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4):F0004-F0004
一、我刊以学术为本,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实行优稿优酬。凡在我刊登载的文章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登,或文章以及文章所属的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请作者及时告知,我刊将予以重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