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有一次,同事告诉我,他的上高中的女儿竟然不知道蒋介石是哪国人。这对他实在是不小的打击。同事在编辑部里负责历史、文物方面的稿件,同事的老爸是史学界屈指可数的重量级人物,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却不料孩子闹出了这等笑话,也难怪他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2.
讽刺与幽默     
《今日广西》2010,(11):62-62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去的?”同事:“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安》2015,(6):41
2015年2月9日上午,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科正在开会研究专案,有同事发现维吾尔族民警塔衣尔·克依木精神不振,脸色不正常。同事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塔衣尔说他胸腔疼。同事以为他是胃疼,便叮嘱他不行就到医院去看看。医院近在咫尺,可塔衣尔没有去,一直在制作移送检察院起诉意见书。下午上班后,同事问塔衣尔胸部还疼不疼,不行就先到6楼的医务室检查。塔衣尔说胸腔还是隐隐作痛,但下午还有两名当事人要来。他到医务室  相似文献   

4.
我在开罗的时候,有一天遇见一个儿时的朋友,他现在是埃及一家大型世界级清洁公司的销售经理。见到这位老朋友,让我回想起我们在学校里的一些事儿。聊天时,他突然话锋一转向我谈起他同事的妻子,他的同事是公司里的一个德国人,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2日早晨7点57分,值了一晚夜班的刘宗华,顺利地把班交给了其他同事,带着一脸倦意回家休息。他和他的8位同事,为了社区居民安全,干的是黑白颠倒的治安巡防工作。刘宗华说:“只要社区少出事,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兄弟情     
这两天一直都感觉不很舒服,起初我以为是自己睡眠不足造成的,不料突然发起高烧,随之而来的是猛烈的干咳。我恐慌到了极点,是不是得了“非典”?这可怕的病怎么会跑到我身上来了,现在已经晚上10点多了,我怎好意思打电话给同事,倘若同事见我病成这样,会不会吓得撒腿就跑呢?我躺在床上两眼怔怔盯着天花板,无助的泪水淌满了脸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有人在敲门,是同事小康给我送夜宵来了。小康是我的同事,虽然我俩在一块工作,但我一直和他相处的并不好,因为他性情火爆,遇到一点小事便会大呼小叫,而我性格却又恰恰相反,所以我很少理他。但…  相似文献   

7.
丁莫聪大学毕业后,有幸到某银行工作。入行初期正逢电算化改革,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由于工作量大,经常加班,丁莫聪干脆吃住在行里。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电算化改革取得圆满成功,他也因此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猴子     
猴子自然是绰号,精瘦如猴,全身的骨头凸出那层薄皮显得“棱角分明”。刑侦队的同事叫他猴子是恰如其分,叫多了猴子便成了大号。 别看猴子这副尊容,破案擒凶却是响当当的,坏人听到他的大名无不闻风丧胆。有次,围捕一个持枪歹徒,同事喊话,你已经被包围了,顽抗到底,死路一  相似文献   

9.
他的同事称他是“标准的共产党员”。他的领导称他是“交通局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十几年如一日,无论角色如何转换,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保持勤政为民的本色,深受同事的敬佩,领导的信任,群众的喜欢。他就是全省人大系统先进工作者、京山县人大常委办公室主任戴世发。1990年,他由教育战线择优调入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人大业务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好标杆”  相似文献   

11.
同事的儿子从农村转到县城一所小学上四年级,班主任老师把他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并说等到下一次调整座位时,再往前挪一挪。同事的儿子由于个子矮小,眼睛近视,坐在最后一排学习的滋味就可想而知了。可是,两个月时间过去了,学期已经下来一半,同事的儿子还是坐在原地未动,老师  相似文献   

12.
听过一则趣事。说是某老外去拜访其中国同事,同事的太太穿着齐整的睡衣盛意相迎,却弄得老外大惊失色,慌忙退出门外,连声地道歉,并请同事待太太“换好衣服”再请他进去。此事如果是真.除非此老外是初来乍到,不然他在上海的生活真是堪虞了:别说是人家家里,街巷、菜场、超市,尤其是居民小区里到处都有这样“衣冠不整”的男女,那岂不是要处处一惊一乍的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11,(7):5-5
每次上下长沙市司门口人行天桥,残疾人李先生和他的同事都得费老大的劲。没有电梯,也无法借助旁边商场里的电梯直通到桥上,李先生加上轮椅总共100多斤的重量都得靠同事抬上抬下。“这座天桥确实需要再完善一下,我们残疾人上下楼梯太不方便了。”日前,李先生向记者倾诉了他的烦恼。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20)
正罗定保是同事口中的"好班长"、村民喜爱的"好书记"。他连续58天奋战在防疫一线,在工作岗位上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基层工作燃尽生命之火。他是同事口中打理村务的"好班长"、村民喜爱的"好书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带领村"两委"干部逐家逐户摸排  相似文献   

15.
缪正平,长得五官端正,一副强健的身躯,逢人便是笑。可他是个聋哑人,今年才28岁。在他兄妹3人中,他是先天性聋哑,妹妹又因先天不足,成了聋哑女。唯有哥哥是个健全人。 缪正平生来就好强好胜。1986年9月,18岁的他被当地民政部门安排到一家福利厂工作。后来,他为了分担父母亲经济上的困难,便自愿到和桥大众浴室当了一名搓背工。 缪正平来到浴室后,虚心拜同事为师。他手脚勤快,工作肯干,博得了师傅的同情和喜欢。同事们也处  相似文献   

16.
晓波最近很苦恼,作为部门的骨干,他并未因干练的工作作风、领先的工作业绩而赢得同事们的欣赏与接纳.相反他与同事们的冲突总是不断。每次冲突的起因都是由于工作上的某个意见不同,进而互不相让,最终危害了工作上的合作关系,甚至连平时的同僚关系都变得生疏和紧张。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10)
正和美国同事一道去上海,一同事看着街头说,干净整洁,好舒服。可能他起先看过一些旅游指南的"预警"。期望值低了,反而多了惊喜。后来和同事一起在机场等候去西安,多年前在中国生活的同事露西告诉我:过去人们排队好像比较拥挤,往往是三五成群挤在一起,还有插队的,现在好像都在有序排队。由于互联网的曝光和宣传,一些"低素质"行为被广泛认知,人们的素质确实提高了很多。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也频繁在做"八不"之类反对不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8.
8月13日,大雨滂沱,水位暴涨,连续作战多日的他和同事又火速奔赴救灾一线,途中不幸遭遇道路塌方,随车坠落山洪汹涌的溪流.他的脚步定格在了抗洪救灾的第一线,41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他无限热爱的那片青山绿水.  相似文献   

19.
去年,笔者曾代同事做过两个月的信访工作,同事告诉我, 这些人在瞎闹,不就是想弄钱么? 然后列举了许多他遇到过的类似情况,并教我如何"转、推、拒"。我不禁大吃一惊,同事为什么会认为信访者的目的向恶呢?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我以为对老百姓缺乏感情应该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公务员对老百姓感情淡薄,  相似文献   

20.
同事余复铭     
同事余复铭调往民革江苏省委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前年我赴上海考察途经南京,曾打电话约他到我们下榻的宾馆小叙。见他的精神面貌和经济状况比以前好多了,心中甚觉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