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17年,宋平出生在山东莒县农村。1934年,他曾在北平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前身)学习过,曾笃志学农兴农。宋平的血管里奔腾着农民的血液,他曾矢志在贫困地区推行联产承包制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女,骨子里要为农民致富做点实事。  相似文献   

2.
万里在安徽主政期间 是怎样促成农村改革的 1977年6月,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上任后,他首先到农村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他发现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问题远比城市问题严重得多。万里认为,农民吃不饱肚子,生产搞不好,主要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根本原因是党在农村的政策脱离了实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周曰礼,曾担任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现已年逾花甲,退居二线,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咨询委员。长期在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经历,使他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极“左”的年代里,他为农民挣脱极“左”绳索的捆梆,做了不少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在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的阴云仍笼罩神州大地之时,他冲锋陷阵,为推进农村改革而斗争。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史博览》2011,(2):34-37
人们对浩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一生以写农民和农村题材为己任。他创作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中国农民喜欢他,称他为“农民作家”。  相似文献   

5.
贾富平 《先锋队》2013,(28):38-39
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把根扎在农村。他说:"此生到老属于党,甘为良医济百姓。我生在农村,我了解农民生活,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医生。我的追求和梦想就是为老百姓服务一辈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汾西县精神病院院长刘来福。1962年,刘来福初中毕业后,看到农民看病非常困难,为了一个小病,也常常要跑几十里,有时还因为看病不及时,小病拖成大病,延误了最佳看病时机,就决心当一名白衣天使,为农民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十分重视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他把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突破口,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白凤玲 《党史文苑》2006,(12):21-2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十分重视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他把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突破口,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袁晓磊 《世纪桥》2020,(3):42-45
澎湃是我党早期的农民运动领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他在早期形成的农运思想,为他在后来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建立海陆丰抗日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在实践中领导海陆丰地区进行农民运动,创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我党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和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连生 《理论学刊》2005,5(2):106-108
邓子恢是中国共产党内卓越的农民运动领袖和农村工作专家。他关于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关于教育说服和热情帮助农民、关于正确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关于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关于党必须代表农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等思想主张,对于我们目前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对农民增收问题极为重视,并重点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科学论述。他认为,促进农民增收应该"加减并用",其基本路径是:以"六靠"促进农业发展;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1.
刘登科 《世纪桥》2010,(1):18-19
邓子恢是党内卓越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他一贯主张必须靠农民的积极性吃饭。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要实行责任制,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给农民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相似文献   

12.
张雪 《湘潮》2012,(9):19-22
毛泽东诞生在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生于斯长于斯,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孕育了他勤劳简朴、诚实善良、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使他对农民有着最直观的认识和最深刻的了解,怀有最浓厚而又最纯朴真挚的感情,并且始终给予了农民最高度关注和最无私关爱。这样的农民情怀终其一生。  相似文献   

13.
阮啸仙是广东河源人。他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疾苦,从1923年起,他就经常深入广东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发动和组织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25年5月1日,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执委会,阮啸仙当选为常委。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阮啸仙总是冲在最前面,坚定地支持农民的革命行动,揭露地主豪绅的阴谋罪行。因此,各地的豪绅地主对阮啸仙恨之入骨。花县有个大恶霸地主就曾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13,(6):59-59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4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我在农村作调查,常熟农村一位农民承包了200多亩耕地,稻麦两熟,一年净收入20多万元。他儿子在城里打工,一年净收入5万多元。我问他儿子,种地比打工挣钱多,为什么不回来种地?他儿子白了我一眼,说:地又不是我家的,说没就没了,那时我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他认为,必须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深化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将农民组织起来,调动各种因素发展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四个现代化。毛泽东的"三农观"对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勤  柏桦 《理论建设》2007,(3):42-4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对农民问题有所关注,其中陈独秀较早的分析了农民的阶级性,指出领导农民参加革命的策略。他重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从多方面支持、指导农民运动,并且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些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7,(5)
人物简介袁顺,男,汉族,1970年生,中共党员,蒙城县双孢蘑菇协会会长。1987年高中毕业, 2002年被评为首届省农村百佳致富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十大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创业格言只有对农村充满希望,对农业充满信心,对农民充满感情,才能组织与带动农民成就一番事业。在蒙城县农村,提起袁顺的名字,农民朋友没有不知道的。他利用蒙城县丰富的麦草资源,按照  相似文献   

18.
正"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我省始终将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临近春节,泸县龙华村七组村民余世辉的农家乐坐满了客人。2012年他开办了农家乐,2013年我省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他抓住机遇将自家土地流转出来入股专合社,空余时间全家还在专合社打工,这样一来每年就有了4笔收入。2015年他算  相似文献   

19.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主思想。他提出,要保障贫苦农民的政治权利;要加强对农村政权机关的民主监督;要重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虽然在列宁的探索中也存在一些理论缺陷,但是他的探索为我们今天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化程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刘少奇大哥的孙子)回乡度暑假.离京前,他去中南海看望叔爷爷刘少奇.刘少奇交给他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的情况.刘少奇希望他的农民"秘书"既是种田的行家里手,又是敢于讲真话的老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