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理论创新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党在理论上的不断创新是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政治责任。评价党的理论创新不仅要看理论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看新产生的理论是否适应、推动和开辟了新的实践。概括和命名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重要的也是看其是否易于为干部群众所掌握,是否有利于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契机,推进党的理论武装信息化是时代发展和工作对象变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大力倡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信息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进一步增强理论武装信息化的自觉,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更好地推动党的理论武装信息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逻辑基点。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就是党的初心使命沿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逻辑展开的伟大进程。历史赋予既有理论和既往实践意义,并为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提供作为出发基点的历史方位;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形塑历史;实践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检验理论并为理论创新提供思想素材。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初心使命沿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挥协同效应,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以党的初心使命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逻辑展开。多重团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理论的历史渊源,正面的继承和反面的继承 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曾经作过这样一种概括: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个理论诞生以前的直接酝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这个理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逐步展开,形成主题,从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这个理论在全面改革中逐步展开,形成轮廓,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以1992  相似文献   

5.
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极大丰富和贡献。结合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实践及伟大成就,系统认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科学性、实践性、客观性、合理性,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努力推进新形势下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历史的高度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行深入思考,从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因与外因、对立与统一、变与不变等四个辩证关系的角度,对党的思想理论楚设规律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作为一种领导理论,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缔造者,也是群众路线的模范执行者。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方法都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重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独创性贡献,全面理解和掌握它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强调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制定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纲领、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新中国建立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经历曲折发展过程。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南,确保党的政治建设顺利推进和切实加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历史就是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先进性的历史。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先进的理论、经济、文化上面,而科学技术对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推动作用,从而也影响着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延安时期,他担任过七年中央组织部部长,主管党的纪检工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又担任过九年中纪委第一书记,主抓党风廉政建设。在长期领导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对党的权力进行监督,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的权力监督理论。这套权力监督理论是陈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决防止和惩治腐败行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一、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1.
所有制是一个多层次、系列性的综合范畴。作为一般性范畴,是对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多种关系概念的综合;作为历史性范畴,是一定社会阶段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结合的综合;作为生产过程范畴,又始终是所有制与社会生产不断循环和再生发展的综合。它是一个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并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诸多社会关系相关相连,既作为一定社会阶段中的结构状态,又是通过生产过程历史地发展着的综合性范畴体系。据此,文章对关于所有制研究中的"基础论"和"总和论"观点作了评述,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认识缺陷和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法学界通常将《汉穆拉比法典》视为古代两河流域立法的集大成者。不过,近来一些学者却从多角度对它的性质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典,至多是一个法律文集,甚至只是一部古代普法的文学作品。有人否认它作为法律的性质,认为它与希伯来圣经的律法相似,是一个社会群体的道德劝勉文本。也有人结合中国古代泰山刻石封禅的诏书,认为它是两河流域叙事传统中关于神人对话的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举证责任转移必须从作为诉讼目标的原告的初次主张开始,其基本条件是主张有力并得到有效证明。转移的实质是征询对方的对立的并可成立的主张。转移的关键是主张方已经作出了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明。举证责任转移程序之理论模式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主张的不断推进流程化,而且以诉讼主张为单位构成一个个严密的环节。每一环节诉讼主张的确立应设置“程序空间”,法官中立是举证责任转移合理运作的关键。刑事举证责任转移的来源于无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特殊性表现是公诉人初次主张的有效性要求较高,被告方反驳主张的有效性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14.
胁迫也称被迫行为,是英美刑法中的一种合法辩护事由。胁迫的判断标准一直是刑法理论中较有争议的问题,主要存在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之分。在美国,虽然不少州判断胁迫是否成立采取的是主观标准,但随着社会安全环境的变化,客观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品格证据在质疑证人可信性的刑事审判中具有很大的运用空间.人类长期的观察和经验表明,人类行为具有重复性和模式化的特征,因此判断证人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证人的品格.品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某些诉讼参与人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证据,关涉到某人的道德品质和是非评价,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就是通过运用品格证据证明证人是否具有可信性来佐证案件的其他证据,帮助法官查明案情,准确断案,保障诉讼活动公平、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财产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是现代税制的三大课税体系之一。财产税属于直接税,它不易转嫁,不易隐匿,在我国税制体系中为辅助性税种,以弥补流转税和所得税的不足。未来它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税种。现行财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存在着城乡不一样、内外不一样、房产税范围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完善现行财产课税制度应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和谐理念蕴含丰富的宇宙关怀与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中有具体体现。而在传统法申,“和谐”却发生了价值蜕变——逐渐掩饰矛盾、维护专制统治。究其缘由,主要是世俗社会对和谐的误解、曲解以及运用的失误。以传统中国文化中所体现的“和谐”理念为出发点.结合中西价值观念对“法”的理解与诠释,或可初步探究中国传统法律追求和谐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弊病及原因,甚至法律及其追求的价值与其所处的具体时代及所处具体地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交通肇事罪是行政犯罪,必须以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承担行政责任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执法部门在适用刑法第133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选”规定时,必须注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与刑法意义的“逃逸”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同时不能违反“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起诉意见书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书,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把该文书制作得规范合法。而要使该文书制作得规范合法,一方面应了解该文书的格式、结构,另一方面则应准确把握该文书中使用的表达方式。起诉意见书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有说明、叙述和议论。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研究生的教育要和谐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我国十六届六中全会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使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动力支持.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更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