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1997年爆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本文在简单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基础上,特别从汇率制度的角度,结合金融恐慌论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来分析我国当前汇率制度的现状、优点及缺陷,从而阐明人民币汇率从单一钉住美元向钉住一篮子货币过渡,建立与市场相吻合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防范货币危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越南自1989年汇率并轨后至2012年间越盾汇率的变动趋势及汇率制度的演变,分析了不同时期越南实际实行的汇率制度。和中国一样,革新开放后越南的汇率制度变革整体上也是成功的,为经济的转型与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目前管理浮动汇率制的框架下,越南形成了单一钉住美元为主的汇率制度,这使得越南成为继中国之后新近加入"东亚美元本位"体系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构想、困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实现东亚单一货币.目前,关于建立东亚固定汇率区有六种代表性构想,每一种构想都有其优势和缺陷.在东亚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东亚汇率制度的选择面临困境.选择东亚合意汇率制度、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首先要实现双边汇率稳定,再实现"次区域"汇率稳定,最后实现东亚整体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俄罗斯转轨期间汇率的实际数据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对俄罗斯外汇制度的改革进程进行分析,并且讨论不同阶段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以及汇率改革后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俄罗斯汇率制度自由化改革,首先是实现经常账户自由化,然后实行资本账户的自由化。俄罗斯汇率制度的安排,也从开始的不可兑换到国家内部可兑换,然后发展到"汇率走廊"制度。在"汇率走廊"制度不再满足需求后,俄罗斯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最后,在经济好转和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俄罗斯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认为俄罗斯的汇率政策选择应该更多地参与区域与国际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应付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卢布汇率安排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波动与汇率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评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困境和概述俄罗斯汇率制度演变的基础上,从汇率与通货膨胀、汇率与对外贸易、汇率与资本流入、汇率与外债规模结构变动等方面分析了汇率制度安排及汇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并简要总结了俄罗斯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浅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栾雅钧 《东南亚研究》2001,(4):29-33,37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出口贸易上的关系 ,一直是是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范式———“雁行模式”和“贸易竞争关系模式” ,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目前有一些学者 ,特别是一些国外学者比较倾向于用后一种模式来解释。这种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存在一定道理 ,但若仔细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出口结构及决定各国出口贸易的因素 ,就会得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大程度上属于产业和技术引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东亚经济关系和经济环境是该地区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不存在 ,也不应该存在货币贬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在九十年代初进行的外贸与汇率制度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根本不具有相关性 ,构建东亚地区贸易及货币协调机制是东亚地区寻求经济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日本着眼于21世纪,进入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 一、调整的背景 1.国际方面 (1)日元升值的影响 战后直到1971年8月“尼克松冲击”之前,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1美元=360日元。然而,随着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以这种汇率制度为出发点,呈一路上升趋势。 1985年9月,在西方国家财长会议上通过了“广场协议”提出与会各国联合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决定适当调低美元的倾向比价,从此,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一路攀升,势不可挡。日元升值如此迅猛的结果,也就同时意味着日本经济发展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然地,作为这次日元升值的影响,日本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处在一种“无制度的制度”之中,特别是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货币制度,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缺乏自律,导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众所周知,这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货币危机。正如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日本东京大学河合正玄教授指出的,亚洲各国采用的“事实上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这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加速日元国际化,促进亚洲货币合作被再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且,更加严肃、紧迫地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相似文献   

9.
拉美和东亚的汇率制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充分说明,汇率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本文总结了90年代以前拉美和东亚主要国家汇率制度演化的特点,简要分析了90年代一些东亚国家在汇率管理方面的失误,并探讨了可供发展中国家选择的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盯住汇率制的利弊.此外,本文还论述了一些拉美和东亚国家实施货币局汇率制度和美元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东南亚逐渐成为美国的亚欧地缘战略要地。受传统货币关系网络影响,战后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推动美元在东南亚的使用遂成为美国地区战略的重点之一。战后初期,美国稳步解锁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的经济与政治控制,为美元的渗透与使用创造条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利用日本和新加坡链接东南亚,降低冷战和越南战争的影响,加速美元货币关系网络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以自身的调整诱导东南亚的发展转型,采取措施削弱日本和日元的影响,利用美元货币关系网络捆绑东南亚的发展与未来,完成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使美元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东南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区域,中国要从美元国际化进程中学习经验并汲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The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is a continuing challenge to Latin American policymakers, who currently face pressure to dollarize their economies.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dollar bloc," the informal but powerful currency bloc that ties Latin America to the dominant currency, are central to that choice. Current weak economic performance has called the bloc's norms and principles into question and has made the exchange rate an open issue. Ecuador's full official dollarization is one possible strategy for countries with political stability but poor economic performance to gain access to needed dollar resources. Most of Latin America, however, will continue with variants of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and the periodic foreign exchange crises will provide access to official dollar resources and facilitate renegotiation of the terms of outstanding debt.  相似文献   

12.
东亚货币合作中的美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美元本位制使美国获得了主导东亚地区货币政策的软权力,国际美元本位制的"特里芬困境"对于东亚共同货币的构建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外部效应.东亚美元化削减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所得收益,而强势美元政策使东亚国家面对美元霸权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亚货币合作最终目标的实现.在东亚货币合作的过程中,一种理想化的共同货币区模式仍然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何利用和应对美元的影响则是东亚国家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东南亚诸国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重建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北方印支三国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各国,东南亚地区形成了“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究其成因,主要外因有: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统治方式的不同对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起了加剧作用,美苏在东南亚的“冷战”及相关战争使印支三国失去相对和平的经济恢复环境;内因则是南北方国家经济发展体制与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不是靠恐吓和威慑达到,而是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来实现的。以东南亚地区为舞台,中国从援助、外交、外贸与投资、机制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税减让、非传统安全合作、教育、留学生交换、中华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及其魅力。当这些得到东南亚各国认可,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得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保证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5.
"9·11"后,美国将注意力集中到东南亚,将之视为反恐战争的"第二战线".在东南亚的反恐活动中,美国着重于打击海上恐怖主义袭击,在与东南亚国家加强反恐合作的同时,也对东南亚几个国家提供了军事援助和联合进行反恐军事演习.  相似文献   

16.
The nature of the East Asian terrorist threat is obviously most acute in Southeast Asia. In dealing with that threat 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action to pursue. The first relates to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s nations can all be expected to take individually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Secondly there's the broad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at nations undertake through organisations such as the UN, G8, ASEAN and APEC. The third area for action and cooperation is the support given directly to individual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in particular, the aid and assistance to develop and enhance their own domestic capabilities to combat terrorism. The bombing of the Australian Embassy in Jakarta emphasises that the priorities for assistance and cooperation are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ce, namely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rorists and their motives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exchange of intelligence between regional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东亚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既具有相对的同质性或整体性,又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又具有双向互动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对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而各具特色的日、朝(韩)以及越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也不可轻视。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观念,继承发展东亚传统的优秀文化,学习、吸收西方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大力增强东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将为21世纪东亚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美元霸权是东亚货币合作的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东亚货币合作有着更深刻的国际利益分配的潜在内涵,而不只是单纯的区域货币合作问题.美、日、中三方的利益关切共同推动和影响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日元和人民币都不具备独立作为东亚主导货币的条件,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货币合作的政治基础比较薄弱等现实条件,促使合作成为中日双方的最佳选择,其中,中日双方政治互信的改善对东亚货币合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tate-owned, private domestic, and foreign banks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for exchange rate policies. More specifically, I posit that governments will be less willing and able to maintain fixed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s in closed banking systems dominated by government-owned banks than in globalized banking systems with a large presence of foreign banks. The article’s principal claim rests on the notion that ownership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system empowers different types of banks, affects their interests, and shapes the responsiveness of government politicians to bank demands. The bank ownership types further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domestic monetary system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that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data on exchange rate regimes for 25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theory.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alternative estimation techniques, instrumental variable analysis, and the inclusion of seve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vari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