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术界普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从狭义建构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这容易造成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的误解,在实践中制约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形式上讲,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区别当时流行于工人运动中各种社会主义观点的一种称谓;从内容上讲,是他们对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即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学科名称上讲,"科学社会主义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从研究对象讲,它是研究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带领人民群众改变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全人类解放过程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在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上,"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应改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发表郑昌发的文章。该文指出:“共产主义的幽灵”从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徘徊”,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全世界群众性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潮流,这显然是历史大趋势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既是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产生,又必然在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巴黎公社  相似文献   

3.
当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怎么来分析和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群体,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作者主要就如何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和群体,如何看待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私营企业主群体不是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限于篇幅,本刊仅摘录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必须以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为物质基础,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思想基础。具备了这两个基本条件后,更重要的是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到工人阶级当中去,变成指导他们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只有当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工人阶级政党才可成立。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工人阶级政党产生的一般规律。但是,以怎样的方式结合,这是由各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列宁曾指出:“在所有的国家里,只有当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以后,才造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侧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和基本特征两个方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模式,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由来和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独立的社会形态,具体表现为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的概括和表述应当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又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的命运与科学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社会主义的命运与科学技术孙来斌敖带芽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150年的历程。在这一个半世纪中,科学社会主义从产生时仅仅是诸多社会主义学派中的一个流派,到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思想,从“欧洲上空的一个怪影”到掀起世界翻天覆地变化的一批...  相似文献   

7.
廖楚雄 《湖湘论坛》2002,15(6):13-1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曾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的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继续和推进。其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向高、由不科学向较为科学不断前进的过程。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其不断科学化进程的规律,对于正确引导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胜利,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在…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垄断了一切,成为社会的统治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无产阶级和劳功人民必须提高阶级觉悟,组织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就首先需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去武装和指导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使他们破除迷信,打碎思想上的精神枷锁,实现“精神解放”。而“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列  相似文献   

9.
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典作家已经论述得十分清楚。特别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所论述的关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改变生产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工人运动树立了鲜明的战斗旗帜。可以说(宣言》是一部关于阶级斗争的纲领。但是,如果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就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深层根源是什么?是什么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又是什么决定了无产阶级成为"真正的革命的阶级"?为什么无产阶级能够战胜资产阶级而其他阶级则不可能?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什么?等等。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些答案集中到一点,就是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从经典理论到当代理论的发展聂运麟社会主义学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单就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来看,其间经历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516—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848—1...  相似文献   

1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奴隶制社会里的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在封建主义社会里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剥削者阶级的统治以打击,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社会革命时期,也即在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时期,被剥削、被压迫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一部不断追求、探寻和实践社会主义的历史。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 ,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一主多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为社会主义的崭新形态 ,在理论和实践中继承了经典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基本制度 ,修正…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阶级斗争。这个斗争必然发展为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以往任何一次革命所无法比拟的。为着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解决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导问题。第一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杠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杠杆。在阶级社会里,始终存在着被剥削者反对剥削者、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历史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都经历了长  相似文献   

15.
王彬 《前进》2005,(10):48-49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19世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并得到广泛传播、与工人运动逐步相结合和建立群众性工人政党的时期。20世纪则是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开始形成、逐步发展和探索改革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活动。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为标志,社会主义制度虽然走过80多年的历程,创造过一系列的辉煌业绩,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还只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一个序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还处于漫长探索的初始阶段。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既表现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也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但从长过程看,它的主战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国内,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之间的斗争,在国际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同反“和平演变”之间的斗争。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主战场在意识形态领域,首先是由国内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但发展中是否需要变革呢?变革,就不只是对其细枝末节进行调整修正,而是要对其从体系上进行思考。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变革的,这倒不是从发展的定义推演出的结论,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进行时代思考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观点总起来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概括。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策略。哲学中基本的理论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经济学中的基本理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问题,列宁曾经提出一个有名的论断,他说:“机会主义恰巧在主要之点不承认有阶级斗争,即不承认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推翻资产阶级并完全消灭资产阶级的时期有阶级斗争。实际上,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国家与革命》)对这段话所指的“时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列宁讲的是指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这个时期,因为马、恩有过把社会主义社会包括在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之中的说法,按照这个说法,列宁在这里所指的“向共产主义过渡”,也可以理解为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另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有力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启发了民众的革命觉悟,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魅力,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性组织的建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人大月刊》2005,(8):28-28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依法执政的形态、民主性、权力配置和执政依据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质和内在规定性。在形态方面:党依法执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资产阶级的依法执政具有的特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低级形态,有明显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更高级、更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