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提升城市能级是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城市能级直接表现在空间位势上,空间位势是建立在空间位置上的资源禀赋、集聚能力和辐射力,往往具有资源集中、要素集聚、发展集约的核心优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必须进一步放大福州的空间位势,提升城市空间能级,进而提升福州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
义乌经验的核心是创新,即通过市场创新、产业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逐渐建立起一套具有区域特色和充满活力的区域发展机制。由于受创新要素、高端要素的瓶颈制约,义乌已有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建立在低成本、低附加值基础上的。义乌要成为浙中区域创新中心、浙江重要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全球小商品创新基地,不能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学习型城市,而且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型城市,即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强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陈柳钦 《唯实》2009,(1):79-83
城市功能是城市作用于外围经济地域系统的能力,产业发展引起了城市功能的变化。主导功能是一个城市的优势所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和传统发展的城市经济进行了系统比较 ;并从城市产业和产品结构始终处于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中、单个城市特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同区域性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专业性工矿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衰退矿业的产业退出同替代产业的成长壮大必须相同步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城市正站在以新的绿色、智慧、质量型和集约型为内涵的世界城市第三次转型的平台上,进行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治理方式等方面协同推进的系统转型,全面提升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质量,以加快实现从原来“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粗放增长方式,向以人为本、生态为基、产业高端、空间集约的“精明增长”的转变.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下的中国城市转型行动,要以经济转型为引领,加速从制造业主导的产业体系向服务产业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实现从生产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功能跃升,并促进城市转型与区域发展形成联动关系,进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压缩型”城市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不仅是物质形态分布和组合的空间场所,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特定区域内的聚集体,包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城市起源、城市形态结构和城市的地位作用出发,认为城市的起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口和其他社会要素的集中是城市发展最基本的外在特征;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欧洲的工业城市,产生了现代的工人阶级,阶级斗争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城市发展的内在张力是资本化,为此必须探索建立新的城乡结构.  相似文献   

7.
城市发展需要功能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形势使城市功能同时面临高度信息化、加速城市化和全新发展理念的挑战。应对挑战的唯一选择是实现城市功能创新。创新杭州城市功能应从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城市新技术产业、发展城市第三产业和推进城市环境建设等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鉴于历史遗留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现象,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分布不合理,配置效率低下,同质化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环境改善与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应当大力推行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使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0.
建立经营城市机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宏国 《唯实》2003,(5):39-41
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 ,是城市管理理念的一大发展。政府要有效地经营城市 ,必须以科学的战略规划与有效的规划管理为基础 ,优化城市功能 ,整合城市要素 ,转变政府职能 ,进行体制创新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1.
张勇  何艳玲 《新视野》2017,(4):84-91
城市社区空间与社区治理二者通过社区内主体的行为与活动发生勾连与互塑。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空间具有的多样性、封闭性、功能性规划和行政性分割等特点,制约着社区治理效果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空间视角与社区治理相结合是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重要路径,为更好实现社区治理,我们应在基于社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将社区空间利用的"生活性"与"景观性"相协调;坚持社区内公共资源空间配置"可获性"与"效率性"相平衡;在社区更新"微创性"的空间改造过程中,坚守"利民性"的价值目标;为发挥社区空间的最佳功能,在对社区空间进行"功能性"规划和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功能"扩容";为提高社区治理的精准性,在将治理技术嵌入社区空间过程中,勿忘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既没有一线城市那样严重的"大城市病"和"高门槛",又相比四线城市拥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吸附能力日益加强,发展潜力不可小觑。通过指标数据分析,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宜商竞争力、宜居竞争力等指标入手,对一、二、三、四线城市进行整体比较分析,着重对二、三线进行了优劣势分析。结果显示,二、三线城市经济竞争力空间分布不平衡现象严重;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投入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出;高房价和低收入的耦合不利于城市宜居水平,进而不利于城市经济竞争力水平。技术创新和吸引高端要素是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13.
张宪军 《奋斗》2010,(2):30-32
城市品位是由城市空间、城市布局、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城市环境、城市景观等城市内部要素,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潜在和直观综合素质的反映。高品位的城市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呈现城市迅猛发展、产业高度融合的大势,我们湘潭究竟怎样赶上时代浪潮,实现二次创业呢 ?最近,我们通过认真的调查与思考,深切地感到,一定要走经营城市的路子,以高效益经营城市促进高速度发展城市。 一、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地和社会投资的复合体,不仅是经济载体,还是资本实体。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资本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优化配置,不断增值,应成为一种新理念。   1、经营城市就是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掘城市资本效益。城市是由布局其中的各种资源要素构成的复…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类生态学借鉴生态学观念和方法,研究城市人与空间的关系,揭示了城市布局变化的规律和动力;城市生态学运用生态系统的思想方法,研究城市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两种理论范式研究对象同中有异,研究方法上的借用与应用有别,研究中心问题与研究取向均有不同。比较两种范式对更全面深入地研究城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铜仁市按照在铜仁地区"走前列,作表率,先突破"的要求,拓宽思路,超前谋划,着力打造贵州东北部中心城市,中西部交通枢纽,黔湘渝鄂边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新型生态产业聚集区,集山水园林、民族特色、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铜仁市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经济要素、社会功能的载体.经营城市首先必须搞好城市国有土地资本运营.所谓经营城市土地,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释放城市土地资产的巨大潜能,使城市土地资产不断增值,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产收益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不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解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个城市要正确制定和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发展文化生产力,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全面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和构成。本文应用文化管理理论,对城市文化内涵、要素及其主体与内容构成进行了系统全面地探讨与分析,以为城市管理者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提供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应该把创新作为广义的社会发展方法论,研究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20.
世博会给上海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想象空间。要最有效的利用世博会提供的发展机会,上海应该首先大大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治理结构正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治理结构”本来是现代企业管理概念。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到各级经营行政人员、分支派出机构的有形组织体系,也包括把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维系在一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管理、薪酬和奖励制度等无形机制。企业治理结构必须适合企业的情况和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并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