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0,26(5):116-120
高房价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文章从公共管理视角关注政府性因素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如地方政府"土地财政"、GDP导向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房地产腐败和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职能缺失。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在采取相应的经济对策的同时,采取稳妥有效的公共管理策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改变"土地财政";建立地方政府住房问题考核问责机制;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加强政府监管,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2.
房价上涨的预期决定了我国房价的高歌猛进,而房价上涨预期强烈又有着关键的特殊因素.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特征、政府调控的有限性、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异性、国企地王热、政策的隐性担保等,构成了我国房价上涨预期强烈的特殊因素.管制垄断开发商的定价行为;落实和加大保障房的供给,降低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限制国企进入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一个针对土地招标和挂牌出让情形下,由各地方政府充当房地产市场领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容积率是由地方政府内生决定的控制变量情况下,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在短期内地价并不影响房价。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在通常情况下,垄断(在本文表现为产品差异程度高)才是造成高房价和房地产开发商暴利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降低房价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打破目前房地产市场高度垄断的行业格局。  相似文献   

4.
<正> 政府不能不管炒房行为"杭州房价是被炒高的。"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土地专家张海旺分析认为:一是高价位房屋比重过大,杭州长期以来新增高档房屋占据主流,中低档房屋严重缺乏。二是房价炒作和投资性需求过度。据有关机构在杭州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1%的居民购房的目的为居住,其余均为置业投资或居住兼投资目的。住房事关国计民生,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容易产生价格操纵行为,这正是房地产市场需要政府外部监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心翼翼     
据3月8日《深圳卫视》报道: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梁季阳在发言中炮轰目前的高房价,呼吁破除土地财政遏制房价的上涨,短短七分钟的发言四次被掌声打断。梁季阳称,房地产市场变更在于土地垄断,在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他还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靠出卖土地来支撑政府支出的,这些话反映了民心和民意,因而赢得了四次掌声。  相似文献   

6.
刘大鹏 《前沿》2011,(20):119-121
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09年以来进入一轮疯狂涨价的周期,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强烈要求调控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开始实施不同方式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甚至实施了房地产限购令这一严厉手段。本文将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居民投资需求本质,并阐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希望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破解地方依赖土地财政的畸形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价格不断推高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拉高地价和房价;而高房价所带来的高风险又使得地方经济随时处于脆弱的状态。通过探析"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破解地方经济增长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的对策,使其回到正常、合理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这些年房价持续猛涨过程中,消费需求是基础、投资需求是主导、银行信贷是杠杆、地方政府是推手.目前,政府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及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短期看,只要政府至今出台的调控政策坚持执行下去,则楼市势必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之所以房价尚未出现明显松动,在于多数开发商所持"一等、二怕、三不缺"的心态.从长期看,我国城镇现有住房发展模式在发展目标上将以拉动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关注民生为主;在需求结构上将以强烈的投资投机需求为主转向以理性消费为主;在供给结构上将从偏好开发较高档的大套型商品住宅转向主要开发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或保障性(包括准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房价居高不下,新的"地王"不断涌现,房地产泡沫凸现。由于市场失灵和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弱化,直接反映出"高房价"与"买房难"的尖锐矛盾。虽然国家已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出台了"组合拳"式的政策法规,但并没有使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深层次和制度性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本文就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推动的;有人说,是所谓重要支柱产业的定位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房价的高涨;有人说,保障房大建房企结束了10年黄金期——实际上,他们要说的是,房企挣钱的日子结束了。有人也以为,中国房地产不是靠需求推动的,而是  相似文献   

11.
谢太峰  吕家进 《人民论坛》2010,(11):106-107
忽视住房的消费品属性、过分强调其投资品属性是导致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认识论根源;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定位是政策原因;政府行为的短期化、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与畸形的政绩观相结合,成为推动房价持续升高的重要因素;货币供应量的迅猛膨胀与分布的极度非均衡性是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忽视住房的消费品属性、过分强调其投资品属性是导致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认识论根源;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定位是政策原因;政府行为的短期化、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与畸形的政绩观相结合,成为推动房价持续升高的重要因素;货币供应量的迅猛膨胀与分布的极度非均衡性是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受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非市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房价不断高涨。过高的房价势必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增加住房供给、改变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抑制不合理需求、坚决打击房地产领域的腐败现象等手段,对房价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4.
<正>韩国:多管齐下抑制高房价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韩国的住宅市场进入了一个复苏繁荣的发展周期。全国住宅平均价格指数从1998年10月的61.8%猛增到2002年12月的93.7%,涨幅超过50%。近两年,更是有大量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房地产市场,房价迅速上  相似文献   

15.
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的源头.中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状,导致地方政府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实施"饥饿供地政策",抬高商品住宅用地价格.从住宅用地供给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发现:"土地财政"理念是导致住宅用地供给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对低收入人口的排斥使其疲于供给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证研究也发现: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受限程度越高,地价和房价相应越高,这些城市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越低.对此,亟待从短期的政策调整和长期的制度建设上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程凯 《小康》2006,(10):82-82
终于有人清楚地给“房奴”们讲了一课:中国房地产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教授徐滇庆被逼着写了一本《房价与泡沫经济》。房价是涨还是跌?作者的结论有五点:一,高房价不等于泡沫经济,从各种数据分析看,说中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经济夸大其词了;二,由于利率仍然低水平,真实需求旺盛,尽管局部房价可能出现波动,但是全局上房价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三,即使房价不大跌,暴涨也绝对不是好事,暴涨背后隐藏着贪污腐败和偷税漏税,必须防止暴涨导致泡沫经济,危及金融安全;四,平抑房价关键在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应当鼓励保护真实需…  相似文献   

17.
内容简介:本书作为2008年"中国金融与投资发展报告",结合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内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全面回顾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系统研究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抓住房地产困局的要害,针对高房价问题层层深入展开研究,剖析了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所  相似文献   

18.
丈母娘需求当然不是推高中国房价暴涨的原因,但中国房价上涨一直归因于一个似是而非的事实:地价上涨,这其实也是一个谬误。地方政府如果直接在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土地上盖房销售,不仅可以彻底抑制房价的上涨,而且可以将被开发商攫取了的大量地价利益转为财政收入,从而还可以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投入公共事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住房市场调控面临"松"与"紧"的两难问题:政府调控过"松",容易导致房价增长过快,影响民生;政府调控过"紧",房价下跌,又或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等。住房市场调控之所以出现这一两难问题,在于住房市场发展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多重目标,但房价调节机制失灵使调控政策难以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房地产领域过度投机带来的高风险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调控政策的后果,住房市场推动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重任仍然没  相似文献   

20.
<正>调查结果90.4%受访者认同房价击鼓传花、泡沫必将破裂,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化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对未来三年内中国房价的走势,34.0%受访者"看涨"房价,50.4%受访者"看跌"房价80.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房价对家庭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39.2%受访者选择"沦为房奴",13.9%选择"买不起房,只能租房"53.2%受访者认为"如果中国房价泡沫破裂,房奴将是最大受害者"51.1%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难敌土地财政诱惑"是房价上涨过快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