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2.
黄韬 《法人》2008,(1):10-11
近来,房地产市场有两个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和媒体的普遍关注:一个是现在的房价是不是已经到顶,另一个就是关于“小产权房”的未来命运:是扣上一个“非法”的帽子,把它一棍子打死;还是通过修改法律法规来回应多数民意的需要,给出一条“生路”?  相似文献   

3.
吕斌  黄颖 《法人》2009,(8):68-69
为什么最近央企“地王”频繁产生?高价格拿地的央企该如何收回成本?他们的钱花得值不值?  相似文献   

4.
黄深钢  叶锋 《法人》2011,(12):63-63
绿城高地价、高负债的经营路数之软肋,对房地产企业有何警示?专家认为,“绿城之伤”的背后,打破了当下房地产只涨不跌的“神话”,折射的是一些房地产企业“狂飙突进”模式的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5.
佑晶 《政府法制》2009,(12):25-27
主持人:青梅 访客:彩色泡泡(大学生)、新起点(学者)、紫水晶(企业高管)、笑沧海(法律专业人士)、水立方(法官) 青梅:如果有人面对面地问你:“你怎么能证明你没死?”你十有八九会认为这人“有病”。我一个大活人就站在你面前,还需要证明吗?但是,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种制度,它规定说:你每年必须亲自跑到政府职能部门,向他们当面证明“你还活着”;或是将自己“右手摸着左耳朵”的照片交给他们验证你还没死;甚至要求他们到公证处公证自己还活着……  相似文献   

6.
面对急救车送来的“无名无钱”的病人,医院如何面对?不救,医德良心何在?救,谁为医院埋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近日出台新规,医院见死不救者最高可罚款5万元。政策公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公众为政府尊重生命叫好,医院为“谁来为医疗费埋单”叫苦。业内人士指出,一面是救死扶伤的天职,一面是医疗款拖欠的无奈,仅靠一条规定恐难以破解“有病无钱莫进来”的尴尬。  相似文献   

7.
“诉讼经纪人”管窥王小舟,冯平心近年来,在刑理诉讼活动中悄悄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诉讼参与人”,群众管他们叫“诉讼经纪人”。何谓“诉讼经纪人”?“诉讼经纪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诉讼经纪人”有何危害?对“诉讼经纪人”活动有何对策?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  相似文献   

8.
金立鹏 《政府法制》2009,(11):14-16
从“出逃门”到“安置门”,在温州官场持续的六个月震荡中,网络“深喉”们在推动腐败的曝光,从“我不是洪溜溜”的发端到“kekemingtian”接棒,“他们是谁”成为时下温州大谜团。  相似文献   

9.
一场突如其来的“绝症”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3年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病”竟然是妻子伪造的!受欺骗的丈夫以妻子侵犯其身体健康权为由起诉离婚,并索赔巨额赔偿。而妻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善意的,并没有造成丈夫的身体受到伤害,相反挽救了家庭与换回丈夫的身体健康。妻子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拯救婚姻与亲情合不合法?构不构成侵权?法院该如何处理这起罕见的纠纷呢?  相似文献   

10.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1,(11):49-49
“你中午喝酒了吧?不是有禁酒令吗?”“为什么不天天查呢?”“你们工商局怎么没有作为?”苏州市纪委书记沈文祖率队到苏州市南环桥批发市场等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督察时先后3次发怒。第一次发怒是因为苏州市农委一名工作人员的满身酒气。第二次发怒,是他发现南环桥市场的食品检测平均3-5天才抽查一次,而且还是市场方自己操作。  相似文献   

11.
牛伶 《检察风云》2014,(5):68-69
“天上不会掉馅饼”是一句人尽皆知的俗语,然而,面对忽然而至的“天降横财”,人们往往方寸大乱,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2013年8月以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在虹口、杨浦、宝山等中心城区先后发生70余起以典型的“抛物诈骗”手法为基础,并加以“更新换代”的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共计30余万元.并不算新颖的犯罪手段,犯罪嫌疑人为何屡试不爽?被害人又为何一再上当受骗呢?  相似文献   

12.
公证人是从事专业法律服务的职业人员,如人们习惯称呼的那样.叫“专业人士”。专业有什么标准吗?我够专业吗?这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经常自问自答的问题.如果你在看足球比赛的时候说了一些很不专业的话,懂球的朋友当场笑话你“业余”.说你“也就是个瞧热闹的水平”,你可能就是哈哈一笑。是啊,我本来就不专业,为什么要脸红呢?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公民与法治》2012,(17):50-50
平时读史书,时常看到“三秦”、“三晋”和“三吴”等的称谓,那么,何谓“三秦”、“三晋”和“三吴”呢?他们的来历又是如何呢?又都是指的哪些地方呢?现根据有关史籍的记载,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是“罚款”还是“违约罚金”?●李发国《法学》1996年第10期刊登了《商店有权对窃物者罚款吗?》一文(以下简称《罚》文),其中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怎样界定偷一罚十的“罚”字是关键,这是确认此项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的首要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  相似文献   

15.
刘园 《人民调解》2008,(8):22-23
前不久.杭州市上城区区长陈红英收到了一封来自社区服刑人员的感谢信.并在这封长达三页的感谢信上作出了“感谢司法局所做的努力”的批示。这是一封怎样的感谢信呢?在这封特殊的感谢信背后又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相似文献   

16.
企业税外乱收费,已成为一大痼疾,清一次,反弹一次.有识者说,要“减负”先“减浮”,可谓一语中的,说到点子上了.浮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主要是企业的“公公婆婆”得了“浮肿病”、“分裂症”所致.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县(市)、  相似文献   

17.
孟亚生 《江淮法治》2012,(12):28-29
民间往往视打上门来的一方为侵害方,守在家中或者在工作场所的另一方为受害方.但在法律上,是不是只要一方打上门来.另一方还击就一定是正当防卫呢?最近,江苏常熟市法院审结的一起因巨额赌债引发的伤害案件,就引发了一场是否正当防卫的争论。面对上门讨债大打出手的“砍刀队”,债务人一方持菜刀予以还击,“菜刀队”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吗?法院经过漫长的审理后,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博览 《政府法制》2013,(17):33-33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被称为“败北”;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是“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还是只有向北方逃跑的才叫“败北”呢?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一日,陈天生和李兰英的女儿陈芳突然生病。李请来“齐天大圣”高一铭(职业务农)“治病”。双方言明:“看一次病给钱十元”。高画符念咒,先后“治”了六次,但陈的病仍无“好转”。十二月十五日,高“看了病”后谎称:“要看好陈的病,得把老鳖精打走!”乃唆使陈、李夫妇用棍棒打病  相似文献   

20.
“牛皮癣”     
我说:“拿上照相机,出去走走。”妻子问:“拍什么?”“我想写一篇文章……”“写文章还要配照片?”“不拍照片,人们会不相信的。”“不至于吧……”“不!这次如果不配照片,人们肯定不信。”妻子拿上照相机,半信半疑地跟着我往外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