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金融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金融全球化又必然导致一系列的风险,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风险的影响会更突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会面临金融风险呢?其表现形式又是什么呢?在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所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融全球化是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也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新世纪初国际金融发展方向——新经济、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导,发展格局——全球化、跨国集团和产业优化为目标,发展趋势——网络化、科技化和效益化为取向。 近年来,国际金融的变化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世界经济的 发展,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这一发展趋势仍在继续,但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已不仅仅取决于经济,而且也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的金融…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引人注目的大趋势 ,世界各国经济整体的发展都愈益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后来者———发展中国家 ,如何在贸易全球化中放弃已被实践证明错误的了“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 ,从而选择一种全方位的发展战略 ,如何在生产全球化过程中 ,有效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和技术 ,如何在金融全球化时代 ,面对强大的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政策抉择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旨在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琮 《瞭望》2000,(37)
美国新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是历史规律;发展新经济的条件并非美国所专有,其他具备条件的国家也可以走上新经济的道路: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为新经济发展而奋力追赶。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概念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The New Economy)是现在各类媒体使用较频的词汇,实际上起源于经济学家对美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中有别于传统经济特征的现象的重新解释。最早见之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该周刊记者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新经济的胜利》。 什么是“新经济”呢?目前,媒体上关于新经济的说法有十种之多,有网络经济、商务经济、高科技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风险经济、创新经济、全球化经济等,但概括起来,无非是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看法是,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狭义的看法是,新经济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化经济,以新型企业和新产业为主。其实,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商业周刊》,在界定这个名词时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式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更快、更全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新经济。上海在全面走向世界、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如何面对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挑战作出新的战略选择,这是上海在21世纪保持领骚亚洲金融和经济地位,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红岩 《团结》2001,(2):18-19
金融 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和关键组成部分,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金融全球化在促进竞争和跨国资金流动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跨国传递和金融危机蔓延的途径、机会和速度。由于我国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面对金融全球化和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维护我金融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也在日益加深。金融全球化本质上是从金融区域化开始的 ,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区域化的金融向全球化的金融不断迈进。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我国要不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完善宏观金融调控的内外协调机制 ;审慎对待金融兼并和网络金融 ,迅速提升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 ,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主要是指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即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将以金融网络化、货币一体化、金融服务现代化和金融风险扩大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全球化。理解金融全球化概念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其一,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活动的风险不可避免,且金融活动与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将在未来五年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未来五年跨越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是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首先,全球产业将继续由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跨国公司代表的发达国家是最大利益相关群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部分地被分配效应抵消。同时,全球制造业在继续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也开始有目的地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和菲律宾转移。这种趋势既有跨国公司开拓新兴市场、分散投资风险方面的考虑,也反映了发达国家不愿看到新的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