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学理论》202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关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特别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新的历史画卷。基于新时代、新环境,基层党建工作要应对新形势、接受新任务、研究新课题。正确开展新阶段党建工作,构建更加坚强的党组织,让党永葆战斗力和生命力,是目前各级党组织的神圣历史使命和重要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关系到党能否对高校实行有效的领导,关系到培养的人是否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素质、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识、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教学改革和发展、人才的培养,都要由它们具体贯彻落实。甘肃联合大学外语学院党总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认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一、认真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首先要狠抓…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党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性地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并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形成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认真总结分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4.
严桂林的“新时期上海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创新”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新体制、新机制,创造鲜活新经验,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的概况,其主要内容是:始终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必须不断增强国企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们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1947年成立以来的50多年里,除十年动乱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以外,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的稳定,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作为头等大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少年,…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2)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宣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宣传者和贯彻者,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近年来,元谋县以抓基层、打基础为主线,把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与元谋实际相结合,并以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和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为抓手,着力在改革创新、突破重点难点、推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7.
于峰 《求知》2011,(1):12-13
思想路线是一种思想原则,是在实践基础上凝炼而成的方法论。我们党的历史证明,思想路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在民主革命时期,依靠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胜利。  相似文献   

8.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党的工作中心任务。我们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 ,党的基层组织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 ,如何发挥党的巨大作用 ,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这跟是否开展好党组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 ,基层党组织如何开展好党组织活动 ,很值得探讨和研究。一个时期以来 ,在基层党组织中存在这样一些不正确思想 ,认为搞市场经济了 ,抓经济是硬指标 ,抓思想政治工作看不见、摸不着 ,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党建理论,对于做好面向新纪世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组织工作必须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指导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没有这一理论,就不会有当前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的好形势,也就不会有组织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的光明前景。只有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组织工作才能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才能更加贴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而把我们党建设好。 ——以邓小平党建理论指导组织工作,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和确立的过程,它总结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开展党的组织建设的丰富而生动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坚持贯彻这个方针,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全国纺织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在各地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我们纺织工业部是二类部,不直接管企业。要不要抓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抓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改革的精神指导下,在有关领导部门和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5.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6.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疯子"黄侃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20.
"两新"组织蓬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宝山区着力打造"红帆港",创新设置模式,构建起非公有制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