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展旅游业至关重要。但目前山西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山西应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产业当做政府主导产业来抓,实行区域旅游开发,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宣传,树立形象,并向外寻求合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山西逐步成为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2.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山西旅游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山西做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 主要发源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要 在创新的基础上走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发展山西旅游业的根本在于突出先 进文化内涵,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山西在全国的影响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仍存在着旅游产品资源低级粗放、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差、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不足等问题。要使山西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需要在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挖掘文化内涵、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之一,自然美景、历史遗迹、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十五”以后,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全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这一时期,随着全省对旅游业各项战略措施的逐步实施,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体制机制得到创新,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投入力度加大,产业贡献率逐年增长,产业地位明显提高。一、“十五”时期,山西省旅游业在海外、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5.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时有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也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山西安全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采访了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根虎同志。采访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了从理论上理解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性,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山西省直机关党校校长冯进成教授:采访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秀美的自然风光共同构成了以"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为旅游主题形象的丰厚的旅游资源。"十五"以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目标,把旅游业确定为山西"十一五"时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旅游业已被公认为永远不会衰落的"朝阳产业".贵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进一步夯实基础,稳扎稳打,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拉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建成旅游大省?记者就此采访了副省长包克辛.  相似文献   

9.
片面的发展观曾使山西的经济发展迷失了方向,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更新了山西的发展理念,使山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人才观和发展观,从而为山西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只有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企业发展重新定位,先做强再做大,才能把山西的经济发展不断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由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一座山水城市,六盘水市钟山区在发展山地旅游业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两者相互制约;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共同目标指向,即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两者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要努力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6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发展观的变迁史。从毛泽东人民发展观到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观的提出,再到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正式提出。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沿着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关注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直至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演进和深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发区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春 《新视野》2004,(6):14-16
经过2003年下半年以来对开发区“圈地运动”的治理整顿,“圈地”势头基本得到控制,但开发区土地粗放使用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扭转。造成以上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现行征地制度有待完善,用地结构急需优化,产业导向存在偏差等。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从统筹发展战略规范开发区运作,纠正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等方面着手,珍惜并合理使用开发区每一寸土地,提高开发区单位土地产出水平,使开发区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发展的正确指导理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不仅是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同时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为前提和基础,同时人自身的发展要讲究发展的科学性,也就是说,人的发展也必须坚持自觉、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构建了其社会发展理论;西方学人则在寻求其国家政策的理论依据中提出了各种发展理论;当代中国发展理论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脱颖而出,为解决长期困扰着发展理论研究的"多元发展主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为理解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开辟了新的范式,对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发展观经历了赶超型发展观、增长型发展观、可持续型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发展观的历史变迁虽然具有路径依赖性,但反映的更是思维的一种突破与创新,是思想不断解放的结果,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展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五统筹”的目标和任务,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先进的发展观念,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科学的发展观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率领各族人…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已经在当代中国兴起并产生了日益强烈的政治参与要求。人民政协可以在整合公民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为政协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国家应加快人民政协的改革,加强人民政协与公民社会的制度化联系,促进政协工作的公开化、制度化、法律化,并推动人民政协向协商民主组织发展,使其更多地参与国家立法和政治事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文明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从构成上不限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制度文明、信息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文明形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有赖于文明观的转变和文明发展模式的调整。以人为本,多种文明一起抓,走综合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选择生态文明为主导的文明模式,是文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