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学理论》2015,(31)
价值认同是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价值观念的"龙头"。当前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意识形态多元化极大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表现为多元价值观冲击、社会心态阻碍、互联网渗透等,我们必须从把握一元核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消除"崇洋媚外"社会心态、净化互联网环境等方面入手,有效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宣传教育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的不断调整,人们的就业形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带来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社会转型面临价值标准困惑、市场经济带来价值多元现实、信息技术颠覆价值传播秩序、利益失衡消解核心价值影响、权力失控动摇核心价值认同等方面.对于这些不利因素,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因势利导,从而确保和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路径是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创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平台,培育成熟的网络平台主体,变革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宣传模式为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相结合的方法,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精髓、价值规范和实践诉求以具体的行为准则或道德、法律规范之形式融入到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成为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条文。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辐射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信息,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它在国家竞争、民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努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中汲取理论智慧和实践营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认同机制、动力机制、联动机制、体验机制、参与机制、情感机制的构建,努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全面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方面。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成熟性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从本质上讲,这一问题就是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从而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践行。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本质上讲属于交往行为。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成为共同的社会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的标志。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通过平等主体之间的对话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大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即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大众价值共识的凝聚、道德品质的提升、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具体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大众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大众的认同程度和践行能力以及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谋划。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与践行程度决定了我国文化强国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王翠  张元 《理论视野》2014,(2):72-7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需要加强对主流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开辟民众参与和监督的平台,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作为主体的民众的现实利益诉求结合起来,确保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使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动态发展和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其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民主、文明、平等、公正、和谐"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和"共同信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治文明领域相关建设也有助于实现全社会对其的广泛认同,将其真正融入全民族的心灵深处:通过创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确立公众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基础;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绩效,递进增强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社会组织建设打造现代认同空间,为公众认同核心价值观提供必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3)
高等学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荣使命。因此,探索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就成为所有高等学校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主要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从如何提升理论认知,促进价值认同,形成实践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为培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进而树立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得到有效传播的重要力量。但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辅导员扮演着"旁观者"角色,并未真正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传播和价值引导中来。高校应注意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使其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9)
基于现有文献自编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问卷》,针对辽宁省辖区内14个地级市的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以及认同差异的个体性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政治面貌以及受教育程度个体认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从加强宣传教育效度、提升文化建设高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等方面提出增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观认同是科学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与掌握,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关键环节。以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着力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形成价值观认同、务实自觉认同的物质基础、约束价值观分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方面,既立足本国传统文化,也要吸收时代精神的精华;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主体方面,逐渐形成了政党、政府和民间组织等不同类型的建设力量;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途径手段方面,注重多种途径与多种手段相互补充、协调配合。借鉴国外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抓住重点人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学校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搭建多重平台,增强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网络社会以及西方价值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给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儒家文化传播模式以及欧美国家传播其核心价值观的对策,从增强传播的权威性、合法性、生动性和有效性四个方面入手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践行。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微文化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其无"微"不至的外延使大学生成为微文化传播的主要参与者和受众群体。微文化的不断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主流微文化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同时,其灰色地带与灰色地带的多元化负面思想阻碍着大学生的进步。微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正相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采取不同措施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新媒体传播打破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教育方式,以开放的时间、空间,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挖掘数据库资源,促进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推进多向互动交流,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重视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氛围;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1)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存在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偏弱、信念意志不坚定和知行脱节等问题。如何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可以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穿于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导向、精神导向和文化导向,使高职大学生从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达到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言简意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建设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利于向广大人民群众推广其中的智慧从而形成价值认同与价值共识,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本路径,是使其"大众化"、实现价值输出和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1)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社会必然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想发挥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必须能形成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在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否。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为国家认同做意识支撑;凝练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夯实国家认同的基础;构建核心价值观实践体系,为国家认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