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读了沈以行、姜沛南、郑庆声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人运动史研究室研究人员撰写的《上海工人运动史》上卷样书(辽宁人民出版社),获益匪浅。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工人阶级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最早自赏登上政治舞台的一支先头部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与我国革命和建设进程同样,也是历经坎坷,近10多年始获显著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学科的发展与现实状况很不相称。因此,加强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就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当务之急。一、深刻认识工运史研究的重要性在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40余年的今天,还要提出深刻认识工人运动史研究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似乎是令人诧异的事,其实不然。工人阶级是我国革命  相似文献   

3.
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工人运动史》,是为了了解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和国际工人运动历史的发展概况,掌握工人运动的基本理论,吸取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的伟大的历史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总的授课时数:72学时。上编国际工人运动史第一章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  相似文献   

4.
《国际工人运动史》是由我院工人运动史系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集体编写的(于文霞副教授任主编)一本工会系统院校的教材。国际工人运动史是全世界各国工人阶级为推翻资本主义以及其它剥削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全部活动的历史。国际工人运动史包括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量内容,但它又比国际共运史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这本《国际工人运动史》是在利用国内和国外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吸收有关专著和论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写成的。它是目前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全面地论述国际工人运动史的救科书。该书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涉及范围广,内容也比较丰富。全书从工人阶级的产生、独立工人运动兴起,一直写到本世纪七十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运史研究的一大突破──评《中国工人运动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刘明逵、唐玉良两位同志主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 ,全书分为六卷 ,共250多万字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是我国工运史研究的一大突破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读后感到有如下特点 :一、题材重大 ,填补空白。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使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备了阶级基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都有赖于中国工人阶级发挥巨大作用。无论过去和现在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都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方针。深入研…  相似文献   

6.
王建初、孙茂生主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工人运动☆々通史。这本长达38万字的教科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工运史”经过多年的漫长道路,终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总是有着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工运史也不例外。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斗争早在19世纪40年代便已出现,但最初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直到辛亥革命,工人阶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部分革命党人和学者才注意并着手研究这一历史现象。1912年以后,《东方杂志》等陆续发表的有关中国“劳动界”和“劳动争议”的文章,就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工人运动是近代中国工人运动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正确宣传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对于贯彻中共中央重新强调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战略方针,推动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研究,尚属起始。笔者从教学角度,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历程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当代中国工运,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和历史联系,大致可作如下分析: 第一阶段,从1948年8月六次劳大至1957年中国工会八大召开以前,这是当代中国工运的准备和蓬勃发展阶段,在中共中央的关怀和指导下召开的六次劳大,是中国工运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当前的最大任务是推翻美国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集团的统治,建立独立、自由、强盛和统一的新中国。六次劳大  相似文献   

8.
我院副教授王建初,孙茂生主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今年即将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叙述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会工作历史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物。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该书力求系统地介绍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史实的叙述,包括了整个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时期的内容。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介绍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形成和壮大的历史及其早期斗争的概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国际工运史研究事业发展很快,其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工人运动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根据当代拉美工运的自身发展规律,考虑到拉美现代史及国际工运史的发展背景,当代拉美工运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拉美工人运动得到迅速发展。第二阶段,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拉美工人阶级成熟壮大。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以来,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拉美工人运动的基本内容。当代拉美工人运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高志菲 《中国工运》2020,(4):64-66
中国工人运动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发生和发展历史的学问。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第一个决议中就曾专门列出规定:“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应研究工人运动史,应特别注意中国工人运动问题。加强工运史研究对于推进工运理论丰富创新、推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华全国总工会信息中心、中国工运研究所成立调研组,先后赴江西、湖北、黑龙江、湖南等地,就工运史研究、工运遗址保护利用等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是一套大型资料书,共14册,全书1000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全国总工会工人运动研究所的刘明逵、唐玉良二位研究员主编。该书经过数十年潜心搜集研究整理编纂而成。书中辑录了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40~1949100多年间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大量史料。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生及其发展的状况;在多重压迫、剥削下工人的劳动状况和工资生活状况;统治阶级和革命党派有关工人阶级及其运动的政策、法令和措施;工会和其他工人的组织机构及其活动;各个时…  相似文献   

12.
工会学研究必须坚持贯彻正确的方法论原则,这是将工会学研究引向深入的必要条件。对此,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1.应从工人阶级入手来研究工会。工人阶级是工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阶级基础,工会则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群众团体,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工会学的研究必须以工人阶级作为理论基石和研究的逻辑起点。一方面,工会学理论是对工会运动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工会运动实践又是以工人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因此,工会学研究应植根于工人运动实践。如果就工会论工会,不仅局限了理论研究视野,而且还会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从1920年(时年22岁)岁末旅居欧洲,至1924年夏秋回国。旅欧期间,他用了很大的精力考察欧洲工人运动的状况,探讨工人运动的理论,寻找中国工人阶级解放的道路。辨析欧洲工人运动的思潮,认定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正确指导思想周恩来对欧洲工人运动的考察,首先注意对各种思潮的辨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欧洲工人运动所处的历史条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扩大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影响,但其它思想流派也不乏市场。工团主义(也叫无政府工团主义)在法、意等国曾流行一时。它一概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王永玺教授所著《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中少有的、有份量的重要研究成果。王永玺教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几十年来潜心研究、笔耕不缀,虽近杖朝之年、中寿之岁,但仍保持学术研究之朝气,为推进工运史研究而殚精竭虑,实为后辈学者所景仰。《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即是王永玺教授多年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之结晶。该书39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他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中国工会的国际活动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刘少奇同志从1922年就开始从事中国工人运动。长期从事与...  相似文献   

16.
王秀芳 《中国工运》2009,(11):11-13
纵观中国工会80多年奋斗历史,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发展与停滞、胜利与挫折总是和党的事业息息相关,和中国革命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相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抉择。因此,回顾和分析党与工会之间的历史关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仅对研究中国工运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行帮是中国历史上曾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团体组织。在早期工人运动中行帮是工人运动的主要组织者,是早期工人组织的主要参照模式;同时,由于行帮狭隘的利益,又影响了工人阶级的内部团结,为早期工人运动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行帮抵御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表现出较强生命力。行帮既是中国社会进入危机阶段的伴生物,也是中国独特的近代工业发展进程和近代工人阶级队伍形成样式的社会后果,旧式行帮的延续也同时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同乡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主力军作用     
《中国工运》2012,(9):55-5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是工人阶级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始终把工人阶级的前途命运、把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全面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人阶级是抗战的重要力量。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工人运动的方针任务,推动了工人阶级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为抗日战争发展和最后胜利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开宗明义宣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这种先锋队性质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需要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并把党作为工人运动的思想引导者和政治领导者。工人阶级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变成为自为的阶级,不可能作为有觉悟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革命的舞台。党的这种先锋队性质也决定了党既离不开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又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领导。共产党如果离开了工人阶级,就毁坏了自身的阶级基础,丧失了为实现自己的纲领与目标必须依靠的基本力量,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