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伟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22,(12):72-73
"大家都仔细看一下各个茶企生产出来的苔茶的形状、色泽,通过冲泡,再看汤色、叶底,各自品尝一下每一款茶的味道,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这是茶山论道现场一幕. 石阡县作为全国古老茶区之一,盛产的苔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2.
贵茶飘香     
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一千多年前,唐代学者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记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种植已有几千年历史。贵州地处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地带,茶树分布广,品种资源多,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生态民族学奠基人、吉首大学终身教授杨庭硕先生,他认为,贵州是茶树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源地和茶产业的发源地。茶树之源:最古的茶树出贵州当代贵州:随着贵州省黔西南州古茶籽化石的出土,加上贵州各地成片古茶林的发现,以及对文献史料的再认识,"世界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源在贵州"在学界引发热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已知的贵州古茶树物种有大厂茶(原称四球茶)、五柱茶、秃房茶、榕江茶、大树茶等,包含了茶组植物的4个系6个种,同时还有一批尚待定名的茶种。植物学家公认的是物种多的地区也就是该种作物的起源中心,所以贵州属于茶树原产地地理起源中心,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不需要争论的。贵州古茶树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以贵阳为中轴线,野生型茶树大部分分布在西部,栽培型茶树主要在中部和东部,如大厂茶集中在黔西南和黔南的七八个县,分布范围超过了云南和广西;秃房茶和大  相似文献   

5.
茶源贵州     
正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是世界古茶树起源地之一,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古茶树多达120多万株,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让这里成为宝贵的茶树基因库。晴隆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茶籽化石,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出黔中",进一步印证了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更造就了贵州"干净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灿烂的黔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758—761年即中唐时期完成初稿并广为流行的世界茶文化、茶科学巨著《茶经》曾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贵州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黔地古茶世界茶源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科学研究进展可以得知,茶树亲缘及山茶科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至  相似文献   

7.
正1941年,我国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的李联标先生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茶场工作期间,发现务川大树茶、习水大茶树,开启了中国古茶树研究的大门;1980年,贵州省晴隆县与普安县交界处发现四球茶茶籽化石,将世界茶历史推进了164万年。贵州是茶的故乡,存在着许多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是宝贵的茶树基因库。随着贵州省茶产业的加速发展,贵州古茶树资源被不断发现,经国内权威  相似文献   

8.
<正>多彩贵州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州位于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区,是国内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赋予了贵州茶"香高鲜郁、味醇鲜美、色纯鲜亮"的特质。贵州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茶叶的理想区域,是生产高品质绿茶的重点产区。  相似文献   

9.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25):I0002-I0002
8月的石阡,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苔茶香。说到石阡苔茶,不能不提有着“贵州最美茶乡”美誉的占镇龙塘;要了解石阡新农村茶产业的发展,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内的大屯万亩有机苔茶示范园区则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三年的种植长势观察,两年的茶产品市场探询和茶专家们的品鉴,黎平县引种"中茶108"茶树新品种成功,可推广种植。"中茶108"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用"龙井43号"茶树品种作为母体通过辐射育种,选育出来的早生、优质、抗病新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属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是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期间的  相似文献   

11.
刘开津  李筑 《当代贵州》2009,(15):I0002-I0002
2009年7月中旬,由贵州茶叶协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组织的"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结束,米自黔南的都匀毛尖茶和贵定云雾贡茶榜上有名,其中都匀毛尖高居黔茶之首,成为"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标志.黔南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常年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特别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茶树原生地和历史上出好茶、产名茶的古老茶区,由古至今好茶名茶不断.  相似文献   

12.
石阡是苔茶的故乡。石阡苔茶品质优良,历史悠久。据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即今天的石阡县。据《贵州通史》载:“石阡茶,湄尖茶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当前气温逐渐回暖,各地茶园里的茶叶生长速度加快,均已抽出鲜嫩的芽尖绿苞,全县30万亩茶园已陆续进入采摘期,茶农们正抢抓当前有利时机,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新茶。在龙塘省级现代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的棉花山茶叶基地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似层层波浪,漫山遍野,一行行茶树抽芽吐绿,泛着翠绿的茶芽显得  相似文献   

14.
几代人的努力,上百年的沉淀,造就了以"都匀毛尖"为代表享誉世界的黔南茶。黔南州组建调研团队,历时1年多,行程4万余公里,采集了416份实物标本、17500个数据项,并通过科研检验得到详细数据,整理出版了《黔南茶树种质资源》,此书为实现引领黔南州茶产业研究、优质茶树品种选育、消费者甄别品鉴提供了参考依据。黔南茶从哪里来?有何独特的种质资源?如何利用其先天的、不可复制的优势,实现转型升级?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黔南州政协主席、《黔南茶树种质资源》编著者魏明禄。  相似文献   

15.
正时值早春,从六枝特区陇脚乡海拔1480余米的山顶看去,远处,云蒸雾绕、青山含黛,茶树遍布山坡,满目生机;近处,茶农穿梭阡陌,手指上下翻飞间片片青叶送入茶篓,笑颜绽放。"我们现在种的主要是白茶、黄金芽两个品种,面积虽然只有750亩,但我们走的就是‘小而精’差异化发展路子。"行走在清香弥漫的茶园内,贵州多彩黔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茶产业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3月的贵州,茶海飘香。作为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源地之一,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贵茶优质、原生态的保障。品牌引领彰显发展自信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9日,贵州古茶树茶叶品鉴会在湄潭县举行,中国茶叶研究所古茶树专家、研究员虞富莲,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平盛等六位专家对参加品鉴的古茶树茶叶就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后评出16支"最具推荐价值古茶树茶叶"。此次评比标准参照国家对茶样的综合评审细则,用3克茶叶经100℃的沸水冲泡5分钟。贵州省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正武介绍,古茶树茶样大多为一芽二三叶的原料,需冲泡5分钟方能把茶叶的优势、劣势展现出来,达到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8.
时下,走进聚武陵之灵秀,承夜郎之遗风,洗饮双绝的疗养之城,独具魅力的温泉之都,美丽富饶的苔茶之乡——"贵州历史文化名城"石阡,漫步其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你定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石阡真美! 石阡是一个绿色萦绕的城市,传承着千年古老的温泉文化,缔造出享誉华夏的茗饮苔茶;有着百年古城底蕴,兼具高原水乡风韵;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绿意浓,茶香醉宾朋。绿色是贵州最靓的发展底色,散发着业兴民富的时代气息。"让苔茶香飘四方",是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的希望。贵州茶打出生态牌,越打越精彩,茶产业这篇致富经越念越好:茶园面积超750万亩,位居全国之首;产量、产值增幅均名列全国前茅;都匀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将退耕还林政策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有效结合起来,把茶叶作为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全面推进,为山区群众搭建了一座座"绿色银行"。"除了村庄和森林,剩下的都是茶园。"近日,记者车行至石阡县龙塘镇,一路茶树滴翠,石阡县茶叶局副局长梁兴伟指着层层梯田上的茶林说。龙塘镇大屯村的茶树已冒出了新芽,颜色鲜绿。采摘春茶的群众或背着茶篓、或提着布袋、或带着草帽,与茶园相互映衬,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