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态文明建设,贵州锚定高质量。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数据最有说服力。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再到"十四五"开局,透过数据我们能深刻感受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远志向: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5%提高到2020年的61.5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居全国前列;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均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4%……"十年一曲生态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是可圈可点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生态文明已上升为治国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已深入人心。贵州省作为我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将大生态列为贵州三大战略之一,提出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努力追求"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同时,贵州将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提出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目标。但目前,人们较少关注生态环境与旅游业互动方面的问题,而对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互动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探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发展的互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6,(34):10-11
正"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做强做优大生态长板,形成了基本共识,取得了明显成效。贵州各族人民懂绿、爱绿、护绿,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共识;通过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先进理念和政策建议,积累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成果;大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先后实施了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现了多个全国"率先"。这仅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的一个生动实践。2016年,中央批准贵州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委、省政府紧扣"多彩贵州公园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目标,聚焦制度改革主线,推动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环境保护从无到有,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多彩贵州的主旋律,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正在加快变成现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份答卷上,贵州交出精彩的成绩,亮点频频∶率先开展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贵州通过坚持不懈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多彩贵州公园省"正逐渐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中办发[2016]58号),明确将贵州省与福建省、江西省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中办发[2017]57号,以下简称《贵州方案》)。  相似文献   

7.
贵州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让生态文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让百姓在绿色发展中分享生态红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7月6日至8日,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举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十年,从一个地方会议升格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论坛,积极促进国际与国内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广泛交流和务实合作,有力回应国际社会对生态环保问题的共同关切,多年持续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成为生态文明的"中国窗口"。贵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早在1980  相似文献   

9.
正基辛格博士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做一件能够对未来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生态环境是贵州的后发优势,《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获批,意味着贵州成为继福建之后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并纳入"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为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表明,贵州的生态现代化指数从2000年排名第28位上升到2004年排名第19位。贵州走出的一条逐渐清晰的生态文明路径,证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是西部地区的理性取向。  相似文献   

11.
正遵义市围绕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抓综合治理、改革创新、生态经济、制度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级"生态市(县)"创建工作。遵义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中央和贵州省关于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有关工作要求,围绕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抓综合治理、改革创新、生态经济、制度建设,持之以恒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级"生态市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对贵州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是贵州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意义重大。近年来,贵州结合实际,整合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贵州正在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促进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让绿色红利惠及人民。"既要‘论’,更要‘干’。"在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当国际国内嘉宾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全球未来生态命运时,贵州正围绕首个"生态日"扎扎实实地做好落地文章。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带头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贵州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保障。结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笔者认为要突出抓好制度建设、试验试点、重点领域、全民参与等四个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的贵州,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福祉。守护好家园,保护好每一片蓝天、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需要加强立法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加强生态立法,出台30余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贵州省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先行先试守住绿色贵州"门槛"  相似文献   

16.
张玲玉  李坤 《当代贵州》2013,(23):28-29
在本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专家、学者云集贵阳,共议生态文明建设之大计,同时也对近年来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外国参会人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赞许有加。  相似文献   

17.
盛夏时节,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共议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变革与转型。高端、前沿、务实、开放——连续举办了四届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会议,今年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是对贵州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发展的极大肯定。"贵阳共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声音、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水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大自然赋予贵州独特的生态资源,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19.
正正是坚守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贵州的底色越来越厚重,生态文明的主旋律越来越响亮。回望来时路,一个致力于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绿波涌动的贵州,正生动呈现在世界面前。山青、天蓝、水清、地洁。6月的贵州,绿意盈盈,生机盎然。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要求"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8月,贵州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同年9月,贵州决定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  相似文献   

20.
正贵州省农委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使全省乡村大地实现"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不仅事关贵州省农业农村的未来,还直接关系到全省生态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近年来,贵州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