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以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让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也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大生态是贵州的三块长板之一,2017年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大生态更是成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森林、湿地、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贵州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但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湿地类型,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保护  相似文献   

2.
正大生态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当代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大生态列入三大战略行动之一,敲响了建立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黎平:对于三大战略行动之一的"大生态",我从四个方面理解——大生态是大森林、大湿地。其"大"包括体量上的大与质量上的大,体量上的"大"是指2016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湿地保护率40.35%,质量上的"大"则是指贵州的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原真性。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会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美丽福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位居全国第一。如何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福建,我们着重是要做到“三个一”: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文明建设,贵州锚定高质量。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数据最有说服力。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再到"十四五"开局,透过数据我们能深刻感受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远志向: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5%提高到2020年的61.5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居全国前列;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和幅度均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4%……"十年一曲生态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是可圈可点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5.
包国章 《新长征》2011,(9):20-21
长白山是全球范围内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最明显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亚洲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朵奇葩,其自然魅力是体现我省生态软实力及生态文明的一个最大看点。千百年来,长白山对周边各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朝韩在内的民族文化中有着浓厚的"长白山情结"。在全球化的今天,长白山的保护与开发早已逾越了一区、一省的自然保护和经济行为,其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东北亚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森林医生"啄木鸟会很执着地叮啄一棵树,这棵树不会因此倒掉,而会生长得更健康。原因是啄木鸟有发现、分辨树木内在病患的本领,能够精准发力揪出蛀虫。贵州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进程中,全体党员干部当好"啄木鸟",是本领锻炼,也是责任要求。森林生态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啄木鸟孜孜不倦的工作贡献。当好"啄木鸟",就是坚持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既面临全国结构性生态环境问题,又面临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省情;既面临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后发赶超的紧迫任务,又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绿色转型发展的挑战。同时,山清水秀生态美是贵州最大的优势,是贵州的金字招牌,是最宝贵的财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把贵州"最大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8.
探访乌江源     
正贵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首批、长江上游唯一的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贵州第一大河,横贯贵州的乌江生态保护怎么样?记者沿乌江一路前行,走近乌江源头。2021年,贵州坚决扛起上游责任,把高质量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任务纳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全力打造长江珠江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作为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乌江(古称延江、黔江)历来是贵州极重要的水上通道。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深化绿色改革、厚植绿色文化……贵州的生态变革力量,落脚在每一户、每一村、每一城。开门见山,千重山、万重山、山外有山、山山相连。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生态资源上的富饶,已然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以来,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绿色减贫之路,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向生态要效益,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大的优势还是生态。生态资源上的"富饶",已然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的最大亮点。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这是贵州越来越美的五年,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优美生态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1.
屠琪 《当代贵州》2023,(44):20-21
<正>森林,是贵州以生态文明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词。草木蔓发,生机无限。黔贵大地上,俯拾皆是的绿意,孕育了深入人心的生态文明理念,点燃了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热情,也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森林,是贵州以生态文明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词。近年来,贵州持之以恒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让高颜值与高质量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山水风光浑然天成,贵州被誉为"山地公园省"。全省夏季平均气温在23摄氏度左右,丰富的森林植被释放出大量负氧离子,随处可见的瀑布、溶洞、湖泊、森林、峡谷……让贵州成为令人向往的避暑养生胜地。生态环境是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生态优势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森林所维护的良好生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山川秀美的标志。失去森林,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人类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再造秀美山川,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正过去五年是贵州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环境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截至2015年底,贵州森林面积达1.32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5.
正茶作为贵州的"五张名片"之一,自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种植规模已经跃居全国第一,创下了一个新的"贵州速度"。在全国六大茶类品种中,贵州绿茶除了具备量的基础外,还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和文化优势,多重优势叠加,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更是给予贵州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落实生态补偿、调整林业产业、发展森林旅游等方式,贞丰县以生态建设为抓手,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有效助推脱贫攻坚。石漠化是贵州的一块"心病",黔西南州是石漠化"重灾区",石漠化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让农民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地可耕。贞丰县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8.1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要摆脱贫困,必须加快植被和资源恢复,再现绿水青山,提高生态承载能力。近年来,贞丰县与自然  相似文献   

17.
陈正府 《当代贵州》2010,(11):21-22
贵州生态基础较差是这次加剧旱情的重要原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抗旱减灾的一项战略措施。为此。开展贵州生态系统的中长期跟踪监测与评估。加强对受灾地区脆弱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建立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高金芳 《奋斗》2008,(11):10-11
我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森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全力建设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四大体系”,加速发展木材生产、森林培育、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森林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森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9.
江西天蓝、地绿、水净,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江西要通过悉心呵护好生态环境,为全国提高丰富的生态产品,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一、坚持不渝地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文化产品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20.
正万水千山绘新景,千年跨越绿当先。绿色,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生态文明是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先手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认真守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贵州人民收获了稳稳的幸福。在蓝天碧树下漫步,在绿水青山中徜徉,触手可及的湿地、森林、草原、湖泊、河流,让多彩贵州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