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华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加强对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研究,对于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作用,以培育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文化认同进行了理论阐释,接着分析了美加新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结构,最后探讨了新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原因.文章认为,美国、加拿大新华侨华人为寻求生存方式的同一性,其民族情感是双重的,他们既认同所在国并为所在国效忠,参与所在国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心灵层次上又认同祖籍国的文化,并形成对中华文化深深的情感依恋.双重文化认同在美国和加拿大社会新华侨华人中之所以长期存在,其原因是他们生存发展的需要,民族认同的情感需要,居住国政治体制的二重性和祖籍国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对12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所反映出的当代美国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研究的意义。文章认为,华侨华人重视自身的研究,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意识、加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增进各族群之间的了解,乃至改善国际关系、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全国率  相似文献   

5.
程希 《东南亚研究》2005,18(1):73-78
本文指出了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对于华侨华人研究日趋关注的现象,认为这主要是由持不同立场的学者对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认识引起的.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华侨华人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的关系,认为对于华侨华人"特殊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华侨华人作为移民群体所具有的个案意义,从而引发对移民所具有的"普遍性"的思考,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消除关于华侨华人研究的政治敏感性,并拓宽华侨华人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作为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赓武先生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华侨华人进行了研究;在对华侨华人的历史研究中,他十分强调对华人移民生活背景的分析,从文化的角度对华侨华人进行分析是其主要特色。王赓武先生的华侨华人研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即中国和移居国的政策对华人移民的影响、华人移民对中国和移居国的认同、华人对中国发展的贡献。王赓武先生的华侨华人研究,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华侨华人的具体知识,更主要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通过文化、对外援助和参与区域合作机制等方式积极开展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华侨华人是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特殊群体,尽管在历史上曾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排挤打压,但近年来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影响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因此,整合华侨华人的优势资源,引导和发挥他们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将有助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给在日华侨华人造成了新的迷茫和困惑.战后日本长期以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而为人称道,而现今的日本是否还是值得留恋的宜居之地?在日华侨华人面临着新的抉择.日本《中文导报》与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尽管感到在日本生活幸福的华侨华人的比例,与地震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但分析问卷结果,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留日学生减少、新华侨华人归国人数增多的现象,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将面临成长停滞或规模萎缩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赵晔琴 《法国研究》2014,(2):24-30,80
关于海外华人移民的研究,是史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十年以来,借助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已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丰富而详实的研究。本文主要梳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中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与法国学术界对华人移民的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尚未脱离华侨华人研究的史学范畴,普遍缺乏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视角和问题建构。作者认为,对法国华人新地域移民群体的研究将是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洲华侨华人在数量与规模上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同时由于语言、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华侨华人在非洲面临很多困境与问题。据此,本文基于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以博茨瓦纳的华侨华人为例,探讨华侨华人在非洲所遭遇的困境与挑战,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进而展望未来的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朱鹏  陈奕平 《东南亚研究》2013,(2):89-92,99
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启动实施后,暨南大学紧抓机遇,牵头组建了华侨华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以华侨华人在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重大战略性需求为导向,以涉侨研究与运用的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选取了六大重点发展方向,在华侨华人研究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非典"时期,华侨华人慷慨捐资捐物,支援中国抗击"非典".他们的捐赠有热情高、参与阶层广、社团的作用大这三大特点.华侨华人此次捐赠的动机,主要有民族关怀、乡土关怀及利益关怀.  相似文献   

13.
华侨华入与当代闽粤侨乡的民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寻根认祖、探本溯源的活动成为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文化交流的热点.以族谱家乘、寻根问祖为引导的活动,对促进华侨华人与侨乡的沟通联系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祖宗和祭祖仪式同样为华侨华人所看重,因而它们也成为华侨华人和侨乡民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都使两者原先疏远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随着华侨华人回乡谒祖热度的升温,侨乡的民间宗教信仰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现阶段则是如何在中国崛起的时空背景下发挥华侨华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作用。要贯彻该理念则须首先厘清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之间的关联。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具体操作层面上,缺少对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内在逻辑的分析。据此,本文从概念、方法及理论等三个方面来论证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命题的合理性及其隐藏的误区,从而为我国外交及侨务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的民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寻根认祖、探本溯源的活动成为华侨华人与当代闽粤侨乡文化交流的热点。以族谱家乘、寻根问祖为引导的活动,对促进华侨华人与侨乡的沟通联系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祖宗和祭祖仪式同样为华侨华人所看重,因而它们也成为华侨华人和侨乡民众之间互相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都使两者原先疏远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随着华侨华人回乡谒祖热度的升温,侨乡的民间宗教信仰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菲律宾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时期.本文首先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菲律宾从事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作者群与研究机构.其次,从政治认同和社会融合、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华人经济成长、中国新移民等视角,阐述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有代表性的成果.再次,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透视支撑菲律宾华侨华人研究的社会现实基础,探索促进研究重心与特点变化的深层缘由.最后,提出菲律宾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研究》2012,(5):113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早在1927年,暨南大学便成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东南亚及华侨华人的研究。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人口社会学理论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及影响因素.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后进入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应被视为新华侨华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大约3500万,美国华人有330万,加拿大华裔有120万.美国和加拿大新增加的华人人口中,新华侨华人约占2/3.加拿大的新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70%以上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人移民基本上集中在西海岸地区,从1970年开始,华人集中而居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区域分散化趋势日渐明显.美国和加拿大新华侨华人的职业结构总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很多.但是,新华侨华人中贫富差别严重.影响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的因素有:美、加、中三国移民政策的调整放宽了对移民出入境的限制;华人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影响了其职业结构;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也对新华侨华人职业结构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的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出访海外乡亲所在地成为闽粤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华侨华人及其社团也经常前往闽粤祖籍地探亲、投资或考察.同时,侨乡民间也通过复办侨刊乡讯、恢复民间组织等,与海外华人社团建立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是华侨华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并关注这一新的领域的研究概况,有助于把这一领域的学术研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