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朝阳警方的"安居护家"战役有效推动了全区的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实现了"三个下降"的工作目标,即全区可防性案件发案总量实现下降,入室盗窃案件实现下降,重点地区的可防性案件实现下降。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精神气度。在"寻梦"、"追梦"、"筑梦"的历史进程中,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逼"出来的一条正路,也是"闯"出来的一条新路。在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政治语境下,这条新路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共同发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体推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增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个层次的新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国家层面的目标,丰富为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次的目标。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内涵,体现了"中国道路"的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动态过程,将共同富裕最终目标与实现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还为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进行了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4.
李英 《人民论坛》2012,(35):82-83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跳出了"以农言农"的圈子,统筹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和人力互助。西安统筹城乡建设重点城镇将实现"三化"带动"三农",工业化目标为实现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城镇化目标为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化目标为实现土地向规模化集中。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推动了四次大的社会主义观念革命:第一次观念革命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实现了从"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转换;第二次观念革命了突破"姓资姓社"的迷障,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观念革命突破了"公有私有"不相容的思维定势,实现了从传统公有制体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开创性转变;第四次观念革命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制约,不断推动实现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到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代性跨越。这四次大的观念革命,不断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深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共同富裕实现的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探索一直是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主题之一.我国社会经历了从平均主义--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的变化.今天,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正在逐步凸显它的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需要拓展新的实现方式,即通过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包容、经济...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推动了四次大的社会主义观念革命:第一次观念革命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实现了从"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性转换;第二次观念革命了突破"姓资姓社"的迷障,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观念革命突破了"公有私有"不相容的思维定势,实现了从传统公有制体系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开创性转变;第四次观念革命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制约,不断推动实现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到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代性跨越.这四次大的观念革命,不断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深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流动的特点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人才流动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才流动的范围正在逐步实现从区域性向全球化方向的转变,人才流动的方式正在逐步实现从"显性流动"到"隐性流动"的转变,人才流动的方向正在逐步实现从"单向性流动"向"双向性流动"的转变,人才流动的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实现从完全市场化向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挑战的伟大进程,作为最直接和主要的公共力量的政府必须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管理型政府模式被证明难以很好地担当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政府要保障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实现自我转型,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了伦理价值重塑、治权共享、服务导向和实质公共性的服务型政府将在服务支撑、价值输出、社会协调和制度供给等方面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实现"GDP万亿倍增"既是"复兴大武汉"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其不可逾越的一个战略步骤。本文阐述了武汉实现万亿倍增的战略意义以及实现万亿倍增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论述了武汉实现万亿倍增的现实基础。通过分析北京、上海等七个GDP过万亿城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武汉实现万亿倍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朱卫江 《今日浙江》2012,(24):22-23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抓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十分清晰地给浙江率先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一三五"是分步走的战略步骤,是具体化的阶段性目标,更是纲,是实现"四翻番"的主绳,需要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一三五"是"四翻番"在时间坐标上的关节点2020年浙江要实现"四个翻一番",从现在算起还有8年,其中有三个重要关节  相似文献   

1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的时代召唤,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青年责无旁贷!全世界都在关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16,(1):35-37
<正>"十二五"时期,湖北"三农"黄金时期实现了黄金作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亮点,为湖北"竞进提质",加快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时期。湖北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三农梦"将会成为"湖北梦"...  相似文献   

14.
"文革"期间江苏省的农机化发展在国家强大的行政命令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由于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最终未能实现"198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三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生命教育,"三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护卫生命、发展生命,最终实现生命自由。生命伦理学是"三生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三生教育"在实践中深刻体现了生命伦理的本质,即实现生命自由。"三生教育"要实现生命自由,主要通过四个环节实现:达成生命的安全目标、达成生命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现生命的自我否定、实现生命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6.
邵峰 《今日浙江》2013,(18):28-28
随着2012年"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顺利结束,浙江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扶贫开发由主要消除绝对贫困向主要减缓相对贫困的转型,进入了与发达国家相接轨的扶贫格局。在为期10年的转型过程中,浙江的扶贫理念和扶贫工作实现了从"求温饱、图生存"向"求公平、图发展"的深刻转变。这是浙江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标志,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里程碑,将对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产生重要影响。实现扶贫目的转变扶贫目的实现了从"解决温饱问题、保障基本生活"向"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具有内在张力结构的理论体系,从内涵上,"中国梦"的主体定位与本体定位都统一于人民群众,"中国梦"实现了情感理想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从特征上,"中国梦"实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从功能上,"中国梦"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国梦"的内涵、特征以及功能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性,体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统战资讯     
[理论]"一国两制"降低了统一成本"一国两制"打开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思路,其核心和精髓是和平、和谐、相互尊重,体现了可贵的政治宽容精神。由于"一国两制"是有条件地维持各自的制度现状,在不破坏目前实际现状的情况下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通过"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是零成本、零代价。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它将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化"和"分阶段化",使党当前的任务"系统化"和"协调化";坚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社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梦"中更是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同时"中国梦"也为大学自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情势,大学应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应成为社会引领的重要动力,大学应成为创新驱动的源泉。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