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源有个共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是对以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社会主义中的一些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它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是有别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是依据中国国情确定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深入理解这一理论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意义重大。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内涵,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十分丰富 ,它是在总结我国以往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不断发展。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用邓小平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建设的实践 ,必将取得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体制危机呼唤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现代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物质前提;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造了合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及它的领袖邓小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理论来源;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法活动和法学教育。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总结和提升,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依法执政理论、依法治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不断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政治文化变迁的视角下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文化变迁的主导;而三十年政治文化的变迁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重要源泉,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的重要法宝。在新起点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不断提升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客观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的辨证关系,以三化的互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握重要的基础手段和方法,以理论的发展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理论传播普及的基本路径,以思想理论的日益通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王少军 《中国律师》2006,(11):73-74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要在世界经济之林永立不败之地,必须完善和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保护体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遵循和体现了辩证法的一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正确认识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就要自觉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揭示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国有资产与私有财产是在国家产生后即出现的两种最主要的资产形式。由于表现为个体自然人的主观因素存在,使得拥有两类财产成为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论断,这一重大论断是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文中论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即:体现了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中国的法制和道德建设也在不断发展,而民主、自由、公平作为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内在的进步标尺,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的共同价值指向,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内在法制的基础和伦理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1.
高鹏飞 《法制与社会》2012,(14):270-271
场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另一种可能的探索,虽然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但是它走出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确实给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有益借鉴.本文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对该理论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和学术观点进行解读和梳理.  相似文献   

12.
理论产生于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又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历史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新时期,应紧紧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按照"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要求,多措并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赵大程 《中国法律》2007,(3):10-12,83-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实施好这一工程,既要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推进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只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我们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所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永葆青春与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米健 《比较法研究》2021,(5):99-116
《社会主义文化论》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家、法学家、政治思想家拉德布鲁赫的一部政论文集,是他站在社会主义世界观立场,对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所作的思考和探讨.其中,有些问题是今天正在中国发生、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20世纪以来,在西方社会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我们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更是所知甚微.该著作被认为是德国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社会主义理论著作.对于奉社会主义为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来说,它无疑具有非常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1997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强调指出: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中,我们要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不断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精神的集中体现。 邓小平同志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涉及民主的原则与制度,法制的原则与制度,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及其方针,国家权力机关、政府管理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民主法制建设,国家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党内、军队的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教育,干部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地少。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后,社会发展迅速。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的问题矛盾冲突日益凸现。另一方面,由于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目的开发利用土地问题。使得本来已不多的土地发生水土流失,致使土地荒漠化和沙石化,造成了我国的耕地大面积减少,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如何解决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探索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特质的必然要求,更是不断完善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在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新左派思潮冲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可以说,新左派思潮在当今时代大变革背景下非常具有诱惑力和吸引力,其所造成的思想混乱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深刻揭示新左派在制度理解、问题认识、历史认知、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实质及其图谋,在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合力、抢占舆论制高点、夯实群众基础、提升执政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既面向世界又着眼于中国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已经彰显出其全球化视野和世界眼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它在哲学基础和理论精髓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基石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在主要内容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战略布局,在重要范畴上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就是努力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